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宝凤  封欣  郑安雄 《广西科学》2006,13(4):293-296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研究F eSO4、CuSO4和N iC l2的催化作用,分析比较重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所制备的氧化淀粉的特性,探讨残留的重金属离子对氧化淀粉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中,F eSO4的催化作用最强,其催化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最大,CuSO4催化作用次之,N iC l2不起催化作用。铁、铜离子一方面通过催化作用提高了氧化淀粉的透明度降低了粘度;另一方面残留的铁、铜离子对氧化淀粉的凝沉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催化剂作用下的催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是化学反应中十分复杂而至今人们尚未十分清楚的问题,目前研究催化反应机理的实验手段还不尽完善.催化机理的讨论,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催化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温气固悬浮反应实验台对水泥工业预分解炉中不同煤焦(烟煤和无烟煤)还原NO的反应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并对还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煤焦由于自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其还原NO的能力有所不同;在生料存在下,生料明显地对煤焦还原NO的反应有正催化作用,大大加速了煤焦还原NO的能力.并且,生料主要是通过CaCO3煅烧分解生成的CaO起主要催化作用的,生料最终的催化作用决定于各氧化物催化作用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拟分解炉悬浮及喷腾条件的气固试验台对水泥行业中2种典型煤样的煤焦及煤粉再燃条件下还原NO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在有无生料催化作用下煤焦及煤粉还原NO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粉对NO的还原能力远强于煤焦,对不同挥发分含量的煤粉,随着挥发分含量增加,煤粉还原NO的能力增强;水泥生料对煤焦及煤粉还原NO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且水泥生料对挥发分较高的烟煤还原NO催化作用更强;煤焦及煤粉对NO的还原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且水泥生料对煤粉及煤焦还原NO的催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煅烧铜化物对高氯酸铵(AP)燃烧的催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煅烧前后催化剂的晶型变化,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定其表面性质,从理论上解释了催化剂表面性质对AP燃烧催化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NaOH对氧气液相氧化硝基甲苯助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甲醇溶剂中强碱NaoH对氧气液相氧化邻,间,对硝基甲苯制取邻,间,对硝基苯甲酸的助催化作用。,发现NaOH对氧气氧化邻,对硝基甲苯有明显的助催化作用,且碱的助催化作用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对氧气氧化间硝在甲苯则没有助催化作用。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发现碱的助催化作用是从邻,对硝基甲苯中夺去了一个质子使形形成邻,对硝基苯甲基阴离子。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7,(8):1289-1293
对四种不同石油焦原料分别在1050、1100、1150、1200、1250、1300℃下进行煅烧处理,研究煅烧温度和杂质元素对煅后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煅后焦的实收率和电阻率降低,真密度升高;低灰分、低挥发分石油焦有利于获得低电阻率的煅后焦;杂质元素Ca和Na对煅后焦CO_2反应性有强烈的催化作用,而S元素的存在可有效抑制Ca和Na元素对CO_2反应性的催化作用;杂质元素V对煅后焦的空气反应性有极大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来发  朱正堂 《甘肃科技》2002,18(1):105-105
对于体内最重要的两类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核酸有遗传信息而无催化作用;而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反而没有遗传信息.核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状态下,可产生有信息和无信息的变化,这就激起了科学家们研制生物电子元件的灵感--生物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对于体内最重要的两类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核酸有遗传信息而无催化作用;而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反而没有遗传信息.核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状态下,可产生有信息和无信息的变化,这就激起了科学家们研制生物电子元件的灵感--生物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催化剂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等章节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催化作用,除必要的讲解外,还需要通过一些实验来增强感性认识。关于催化  相似文献   

11.
光电催化还原CO2在众多减排技术中因其洁净环境友好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催化的原理,论证光电催化还原CO2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价值。以Ti,Zr,Fe,Cu为基本元素的4个催化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同一体系不同催化材料从材料合成方法,合成难易程度,催化效率,选择性和催化能耗等不同方面做出综合比较和评价,并对光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胶体氯化银抗菌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抗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gNO3溶液中添加NaCl溶液,形成胶体悬浮液,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备胶体氯化银膜。在胶体氯化银膜表面分别添加大肠杆菌(E.coli)和青霉菌(penicillium)孢子悬浮液,在近紫外条件下,研究胶体氯化银膜的抗菌性能和光催化特性。结果表明,胶体氯化银膜在近紫外条件下,能够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显示了强大的杀菌特性。经聚氯乙烯(PVC)固定的胶体氯化银膜,在低光强度下经连续30个批次的光照杀菌,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杀菌效果几乎没有变化,证明胶体氯化银膜在近紫外条件下的杀菌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u2+配合物对H2O2分解的催化活性及影响因素。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CMC),再以其为配体制备CMC-Cu2+配合物,并将CMC-Cu2+配合物应用于催化H2O2分解的反应,考察了w(CMC)/w(CuCl2)、体系pH值对H2O2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w(CMC)/w(CuCl2)为5∶1时形成的CMC-Cu2+配合物,在pH值为7附近,对质量分数为5%的H2O2的分解率12 h为92.5%,24 h为99.5%,说明CMC-Cu2+配合物对H2O2分解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增强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化学增强催化(EPOC)通过电化学方式可在线控制化学反应进程,施加较小的电流或电势可以引起催化反应速率、产物产率或选择性有显著的变化,是近30年来电化学领域最令人激动的发现,对催化和电化学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综述EPOC机理、研究应用进展,建议进一步研究EPOC的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了EPOC型燃料电池堆反应器(MEPR),探索其传递特性、调控机制,有望获得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成果。随着燃料电池的发展,催化膜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催化效率将显著提高,这种新型反应器最终将能满足工业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杂多钨酸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以12-钨磷酸为催化剂合成丙烯酸丁酯的最佳实验,并对杂多酸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进行初步的探讨,用气相色谱监测,合成产品用IR和HNMR鉴定,结果表明,用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活性好、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均相体系Ni(acac)2-Et2AlOEt(Al/Ni=2)催化丙烯二聚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推导出动力学方程也考察了 Al/Ni值对动力学规律的影响。发现存在一合适的 Al/Ni范围,在此范围内Al/Ni的变化不影响反应级数,而超出这一范围时反应情况变得复杂。还发现当 Al/Ni过大时,反应初速度不随Al/Ni的增大而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体系中活性组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以Cu/ZSM_5为催化剂,在新型微波催化反应器上进行了微波协同催化分解NO反应.初步探讨了微波协同催化分解NO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并与常规加热条件下催化分解NO反应的宏观动力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4.6 kJ/mol.而常规加热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75.6 kJ/mol.微波辐射条件下该反应活化能仅仅是常规加热条件下该反应活化能的1/5.177.这说明微波作用不仅具有致热效应,而且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具有微波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证了环境友好要求对工业催化的挑战.列举了酸碱催化、催化氧化、水相中催化、择形催化等用于清洁工艺的新催化设计.分析了当反应物种浓度趋近于零时传统动力学的不适应性,并对环境友好的催化新工艺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由双核铜配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含两个水分子的双核铜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是分子内反应;两个铜离子在催化PNPP水解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由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在催化PNPP水解中表现出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L-苯丙氨酸和苯并咪唑为原料,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新型结构的含噁唑啉环的苯并咪唑卡宾配体.首先将氨基酸还原和氨基酰化保护,然后将保护产物与苯并咪唑偶联,并构筑噁唑环,最后合成季铵盐等5步反应高效合成了6种具有中心手性的氮杂卡宾配体(NHC)6(A~F).利用1 HNMR和13CNMR对相关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重要的中间体5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配体,并确定化合物5为R-构型.研究了其对吲哚与C=O、C=N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在C—C键的构筑中,将氮杂环卡宾配体6分别与Pd(Ⅱ)、Cu(Ⅱ)和Ag(Ⅰ)络合,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6F为配体,二氯甲烷为溶剂、氧化银为碱、醋酸钯为金属,最高收率可达91%.在进一步的C—N键构筑的研究中,筛选出最优配体为6A,最高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