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社会的信息化为网络对联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就网络对联的概况、优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使网络对联能够更快地成长,为推动我国楹联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典籍英译作品备受关注,但对联英译的研究却屡屡受限.湖南旅游景点各类名联诗作众多,不仅使其声名远播,也折射出湖湘文化及其精髓.文章选取南岳衡山景点中具有代袁性的对联进行分析,在目的论框架下,探讨其中部分对联的英译,旨在推动湖湘文化的外宣研究,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中较有特色的对联形式产生的社会、心理、艺术等文化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对联的产生年代原因、发展变化历史、俗化变异现象等方面的一些具体观点,阐明对联由雅入俗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对联创作规则的基础上,结合计算语言学相关知识,采用HMM模型进行语料库训练,得出相关的概率统计信息;使用N-gram模型进行联语预测,实现了对联自动应答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对联辅助创作.  相似文献   

5.
对联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然而长期以来,对联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是因其概括力强、雅俗共赏、适用范围广泛、实际运用价值高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却因缺乏理论的支撑而在文史上难见其踪影。文章对对联的本质属性和前景展望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期促进这一古老文体的普及、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点对联的审美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样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旅游景点对联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表现在突出景点特色、增添景点情趣、抒写作者情怀、启迪教育后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对联的性质,并给对联立一新的较完善的界说。同时对传统的也是当前一部分文化人中存在的两种轻视对联的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8.
概念整合是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将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进行彼此映射的最优化选择,提取各自最契合的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概念结构。挽联隶属于中国对联文化,或总括一生,或遗言传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日趋成熟,而暂鲜有将其运用于对联领域,文章针对概念整合理论在挽联领域的研究现状,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所特有的认知网络模型,从挽联的语音、词语、小句及篇章四个方面对挽联进行认知阐释,以期为挽联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章法 《青年科学》2003,(1):24-25
对联,是文学园地中我国独有的一朵小花。它既可以概括历史事件、评价人物功过,也可以描述客观景物、抒发个人情感,甚至还可以用它作为设题方式来训练和培养语言知识、写作能力。有趣的是笔者曾引领学生对对联,不仅得到了几十副新颖别致的对联,更在学习对对联的实践中获得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典籍英译作品备受关注,但对联英译的研究却屡屡受限。湖南旅游景点各类名联诗作众多,不仅使其声名远播,也折射出湖湘文化及其精髓。文章选取南岳衡山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对联进行分析,在目的论框架下,探讨其中部分对联的英译,旨在推动湖湘文化的外宣研究,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联产生于唐,成熟于宋,盛行于明清,普及于现代、当代。它是一种文字艺术,文学艺术,民俗艺术。本文试从对联的基本特征出发,浅析对联英译的基本策略,以求英译对联与源对联的形似,意似,韵似,神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联苯型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苯型聚酰亚胺前驱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单体加料方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酰胺酸特性粘度的影响.由实验结果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赠宋伯鲁五言联>是1924年康有为来西安讲学时赠宋伯鲁的一副五言对联.本文以康宋两人的交谊为线索,详细考证了对联的写作时间及其所涉及主要人物行状,以及宋伯鲁在康有为西安"盗经"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并综合论述康有为的晚年心态及其五言联的书法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包含着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白。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这给准确翻译对联造成了困难。以功能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对联中文化空白词的翻译,转化策略也能很好地应用与对联翻译。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包含着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有些词汇在英语中属于文化空白。这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这给准确翻译对联造成了困难。以功能为导向的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对联中文化空白词的翻译,转化策略也能很好地应用与对联翻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过春节贴福字,对联是必不可少的。印福字、对联也大有文章可作。张宝来,鸡西市农民,种了近30年地,生活并不富裕,总想换种方式生活,或利用农闲时间干点什么,但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和资金。2000年张宝来学会了“福”字、对联印刷技术,投资1000多元搞起了福字对联印刷。他以在农村赶集现印现卖的方式经营。他的经营方式特别,他印的福字对联也特别。他印的福字经过加热后,伴着张宝来嘴里的喊声“发、发、发”,只见福字金灿灿、慢慢悠悠地像发馒头一样从纸上鼓了起来,他的地摊儿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如今他的亲朋好友都…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现代网络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从测试方法、测试对象、测试手段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并以现在热门的 NGN 网络测试仪为例,介绍了我国现代网络测试仪的功能性结构.最后对现代网络测试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面向6G的星地一体化网络通过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优势互补、紧密融合,将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整体效率,从而实现全球立体无缝覆盖网络.概述了星地融合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星地融合网络发展路径,从过去的业务融合到现在的体制融合再到未来的系统融合.指出了面向6G的星地融合一体化组网中网络架构、空口传输、组网方式以及频率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联用典,根据典故在文中的使用义跟典故原义的关系,分为:同义式、转义式、衍义式、反义式等;根据典故在文中的功用,分为:证言式、衬言式、代名式、代言式。各种用典方式都基于古今比较。对联适度用典,能促进对联创作者和接受者自觉学习古代经典,有利于国学传承。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我国汉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汉民族思维方式、汉语文字个性与文学创作特征长期交融孕育的过程中,受唐代律诗对仗、用韵的催化作用,对联遂正式诞生。对联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概括性、独特性、趣巧性的文体特征。创作对联有三法:集诗文成句、改换诗文成句、拟作新联(严对仗、调平仄、重修辞)。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是第一部联话著作。刘勰《文心雕龙》是对联写作与研究不可忽缺的一部重要著作,庶可称为第一部萌芽状态的"准联话",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