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拦空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一民俗体育项目传承的困难和保护的迫切。从文化学意义上讲,空竹的回归与振兴,理应成为众多关注民俗体育文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经济、文化、体育全球化的趋势下,城市的日益扩张、西方体育的盛行和网络游戏的排挤,使得空竹固有的文化发展空间进一步缺失,这一民俗体育活动越来越缺少支持其发展的地域空间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飘流,京城空竹在清朝末期成为了正式的杂技节目。从此,就有了千年不可比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王氏三姐妹,80年代初中国杂技团的《双舞空竹》,1995年北京杂技团的《玩空竹的小妞妞》,2005年的中国杂技团的《花旦一空竹》,是京城几代空竹中最具有特色、最体现亮点的节目,每一个节目的出现都与此前的空竹节目迥然不同,非常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空竹为圆盘状,中间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空竹又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两种,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更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个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而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相似文献   

5.
通信活动是人类传达思想,沟通了解,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前人形容它“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以无穷”,就是真实的写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组织的国家之一。中国电信博物馆是国家级的大型行业博物馆,它的藏品珍贵而且丰富,从古代烽遂通信,到近代通信的艰  相似文献   

6.
漫谈鹰文化     
廖云新 《科学之友》2009,(12):68-68
鹰,那俯冲而下疾如电的气概,扶摇直上九重天的矫捷,于冰峰峻岭间盘旋、翱翔的雄姿,往往使人“心随鹰影腾空去,但引诗情到碧宵”。  相似文献   

7.
两种文化的一次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雷 《自然杂志》2005,27(5):304-306
<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一书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早期碰撞时的情形并进行了一些反思.本文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科学本身的内涵,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以及科学文化如何传播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一娘生九种.种种不相同”,这是形容同是一母所生的孩子,谁和谁的长相、脾气禀性都不一样,并且差异很大。这句话就出自于“龙生九子”的传说。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常说,华夏文明看山西。作为一名山西人,这也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山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类繁多,是一座蕴藏极丰富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亮丽、最精彩、最生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存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民间技艺的需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促进山西文化繁荣昌盛的需要。正如在2016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非遗保  相似文献   

10.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中国是桃的故乡。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劳动,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桃这一果树,红色的花,赏心悦目;甘甜的果,饱食充饥。先民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桃的美丽神话,《夸父逐日》这一动人心魄的故事,便是对桃神话的代表作“。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相似文献   

11.
吉祥的猴与“侯”猴为灵长目动物,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古人将猿猴并称,有猨、犹、猱、獶、禺、为等名,《说文》中说:“为,母猴也。”“猴”本作“侯”,东汉班固(32—92)所撰《白虎通义》中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击,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由于它是动物,所以加了个反犬旁“犭”,故名猴。自古以来,猴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物,“猴”、“侯”同音,是对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韩诗》解释说:“侯,美也。”拜相封侯,是古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代有公、侯、伯、子…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以全票通过搞取了桂冠。授奖辞说得很中肯:“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叙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一个全民的多民族的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大节日。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对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采百草驱逐毒邪端午节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受人青睐的是艾草,自古以来,艾是老百姓心目中一种能“招百福,驱百邪”的神草,…  相似文献   

14.
射箭,最初是远古祖先赖以谋生的手段,在距今28O00多年前的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箭头,就证明了这一点。由石制箭矢到金属箭矢的变化是在商周时代,由于青铜箭簇的大量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当时的射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指出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专业社会工作中处于战略地位,加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势在必行,就中西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相通之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系统中的价值取向.同时本文从中国古代数学在十三世纪下半叶价值观念发生变动的角度,对宋元数学的兴衰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人》2009,(1):64-64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现有人口约32万。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藏、彝、纳西等民族一起皆出自古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移植过程,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特定的价值取向对科学传播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天还能供人们参观游览的世界珍贵历史文化遗址,明天也许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2009年,国外媒体列出世界上部分濒危历史文化遗址名单  相似文献   

20.
我国5000年悠久历史延续到今天,而萤火虫这个大家熟知的小虫子,在绝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目中还充满好奇和陌生。但是,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了对萤火虫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