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其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为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2.
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其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为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3.
4.
<正>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中国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曾吸引无数影迷前往福建土楼。影片中结构精致、风格独特的土楼,令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椿”的居所,外形为重心圆,复刻了现实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承启楼的样貌;好友“湫”的家,则外形方正,出自永定的世泽楼,二者合起来寓意为“天圆地方”。福建土楼的建造史长达千年,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乡的馥馨楼,它始建于唐代大历四年(769年)。经过历代营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发现其飞行器在福建西部崇山峻岭上空拍下的一组照片中,有类似核反应堆、导弹发射井字架之类的建筑物。这个发现使白宫一阵惊慌。进一步探测发现,建筑物并无金属反应。尽管如此,此后几年,美国对这片神奇土地一直进行监测,据说卫星照片就拍摄了上万张。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来永定客家土楼的国外参观者中,据说就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土楼内外上下蹲视俯看,一番颇费心思的探察之后,感慨万千:奇迹,这真是奇迹!  相似文献   

6.
艺放 《科学之友》2001,(8):24-25
踏上福建永定神秘的土楼之旅,犹如阅读一部鸿篇巨著,其中奥秘,引人入胜. 驻足北山朝南俯瞰,由5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的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最醒目的是那一字儿排列的3座圆楼和各处一端的两座方楼,曾被"老外"误认为是飞碟或导弹基地.如今,类似的土楼已被推荐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7.
赵昭昞 《科学通报》1958,3(18):569-569
多年前,李四光教授在永安看到泥砾层,认为是冰川作用的沉积物。这一论点,虽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均未作出可否的结论。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永安泥砾层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东部三个区,即凤洋与西营坂间的东溪段、黄历与桂口间的燕溪段和大洲后与坂尾间的沙溪段(图1)。兹将此三地段泥砾层的岩相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9.
《科学之友》2008,(3):13
经过在福建东山岛上20多天的野外调查,中美合作开展的福建沿海史前遗址考古活动又获进展——有多处史前新遗址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12):76-77
芷溪在百年的沧桑转变中慢慢定格,那些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老态龙钟,它们,依然耸立在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认人感觉到时间的分量。  相似文献   

11.
林观得 《科学通报》1980,25(24):1134-1134
一、福建海平面升降简况本文是作者自1931年到现在,从事研究福建海平面升降运动的回顾和总结。作者于1931年在平潭岛上见到小海湾、海积、海蚀阶地、洞穴等均有抬升,在四十年代一些地质工作者相继提出华南海岸上升的论点。作者认为福建海岸格局深受新华夏系断裂构造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北西和东西向构造的切割,这些断块有升有降,升降不等的断块,刻划了锐利破碎曲  相似文献   

12.
福建沿海全新世海进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景星 《科学通报》1979,24(11):517-517
1977年,作者对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纪孔深50米以上的地层,开展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地层研究工作。在福鼎、长乐、福州、漳州、厦门五个县市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海相介形虫及海生硅藻化石。对这些有孔虫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统计研究,共得有孔虫近百种,标本约两万颗。本文对整个有孔虫动物群的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及海进规模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福建新村晶洞花岗岩的热演化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同一样品中封闭温度不同的锆石U-Pb,全岩Rb-Sr以及白云母、黑云母和钾长石的K-Ar定年结果,讨论了晚中生代漳州复式岩体中新村晶洞花岗岩的热演化特征,从锆石开始结晶到黑云母K-Ar体系保持封闭,岩体的冷却速率(11.0℃/Ma)和抬升速率(0.07mm/a)较慢,随后至钾长石K-Ar体系保持封闭,冷却速率(45℃/Ma)和抬升速率(0.36mm/a)增加。新村岩体冷却速率先慢后快的特点可能  相似文献   

14.
福建石狮白垩纪片麻状花岗岩的CHIME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铃木和博 《科学通报》1997,42(12):1343-1344
中国东南沿海平潭-东山带内广泛出露片麻状花岗岩,其Rb-Sr的全岩和矿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65±13)和120—90 Ma.我们用电子显微探针对福建石狮市南(样品92092201-2和92092202A)和东(91100203A)的片麻状花岗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和锆石进行CHIME方法(Th-U-全Ph等时线定年,得到的结果见表1和图1.CHIME定年的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残迹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起浩 《科学通报》1987,32(21):1650-1650
1986年7月,笔者在进行地震考察中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晋江县深沪湾(N24°38′,E118°39′)海底发现有古森林残迹。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东南沿海变质带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辉 《科学通报》1989,34(16):1249-1249
一、地质背景和主要岩石类型 变质带出露于台湾海峡西岸的平潭至南澳之间岛屿和半岛地区,长约370km,宽10—25km。变质带的西侧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变质带中的岩石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十分发育。变质岩主要由各种片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它们多呈残留体产于混合岩中或被混合花岗岩侵入。  相似文献   

17.
福建大田推覆构造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康 《科学通报》1985,30(3):203-203
近年来,国外对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为解决大陆形成及其动力学的新发轫点。1981—1983年笔者配合闽西地质大队进行福建大田地区5万分之一区调专题研究,发现该区有推覆构造群的存在。逆冲-推覆构造不仅对铁、硫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与煤田构造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而且为重新认识闽西南-粤东大地构造格局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中段海岸晚全新世最高海滩岩的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又申 《科学通报》1984,29(19):1193-1193
在福建省莆田县笏石半岛后石井海岸高程为35.5米的龙虎山,其顶部、中部和海滩各残留一处海滩岩,分别称为高、中、低海滩岩。作者近年来对高海滩岩体(图1)的成因进行了研究,除确定其为含文石的海滩型海滩岩外,还研究了近几千年来龙虎山海岸强烈升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深沪湾潮间带的古森林遗迹进行进一步调查, 并对其分布进行测量和编号, 共发现65棵古树桩, 由南至北相对集中在3个不同区域, 其树龄为45 ~ 100 a以上不等. 对22个炭化程度较低的古树桩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古森林由如下三种植物组成: 油杉、桑树和皂荚. 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 古森林生长于9420~6700 aBP间, 后随海面上升所引起的河流加积而停止生长并被掩埋.  相似文献   

20.
Heinrich 1事件(H1事件)是末次冰期一系列冰漂碎屑事件中最为突出的寒冷事件.本文基于闽西连城县仙云洞石笋(编号:XYⅣ-3)8个~(230)Th年龄和256个氧同位素结果,获得了16.8~15.2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达7 a的东亚夏季风演变序列.该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16.3~16.1 ka BP时段出现两个阶段的偏正过程,振幅达1.8‰,指示了一次显著的弱季风事件突变过程,对应于北大西洋显著的H1事件.与具有年层时标的南京葫芦洞和神农架青天洞石笋记录对比发现,尽管在定年误差范围内3个洞穴的石笋记录都捕捉到了H1事件的这次突变过程,但我国东南仙云洞记录的H1突变过程的时间(~260 a)明显比长江中下游的青天洞(18 a)和葫芦洞(19 a)长得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响应.分析表明,在北半球突变事件诱发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气过程有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