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弧是造成高、低压开关电器触头故障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电弧的产生过程和产生原因出发,分析总结了热效应、电流、电压、分断速度等因素对金属相电弧和气相电弧燃弧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固定小开距真空灭弧室中产生高频放电的方法,对多次重燃过程中每次重燃的高频电弧现象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该高频放电的特征可用冷击穿电压和开距的关系及燃弧后真空间隙热而耐压水平和开距的关系进行描述,测量结果表明,用CuCr触头材料制成的真空灭弧室具有较高的冷击穿强度,是AgWC的3倍,根据能量关系建立了每次重燃时高频电弧持续时间的计算模型,并用该模型对试验电路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气压条件下小功率直流继电器触点电弧的分断过程,发现气压的变化对分断电弧的燃弧过程有较大影响.近似真空下燃弧过程只有金属相;1.01×105Pa时两相转变过程明显;2.01×105Pa时的两相持续时间比较长.讨论了金属相、气体相持续时间与分断电流的关系,重点研究了电压平台的变化规律.发现电压平台是燃弧过程的一个固有特征,并验证了多级电压平台的存在.这些工作对电弧的机理研究是较好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的最佳控制区域,并对接触器分断过程进行探讨.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从而提出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计算与分析的新方法,为产品研究开发及虚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相控真空开关中短间隙电弧介质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真空短间隙及其对应的短燃弧时间对相控真空开关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应用金属蒸汽密度模型和不同的间隙边界条件,得到燃弧时间与电极表面温度、金属蒸汽密度的关系。进行开断试验得到工业真空开关(12kV,25kA)开断额定短路电流不发生重燃对应的临界燃弧时间为2.5ms,临界开距为3.2mm,为相控真空断路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恺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54-55
发电机出口3AH3真空开关拒分对保护发电机和主变压器起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应重视最基本的机构设计,使用单位在选型和技术验收把关工作时,应进行机械稳定性试验和分合闸试验,以避免运行时拒分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真空开关管内真空度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空灭弧室内真空度将直接影响真空开关的性能。利用自行设计建立的真空实验测试系统研究了灭弧室内真空度与放电电流,两极电压,触头开距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灭弧室两侧加一横向磁场情况下,它对真空灭弧室内真空度测量的作用,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真空灭弧室内真空度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间隙真空电弧形态演变过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设计制作的真空电弧图像瞬态摄像系统,对长间隙下不同时刻的真空电弧图像进行了拍摄,获得了真空电弧开矿演变过程,通过外加线圈对灭弧室触头间施加纵向磁场,保持了大电流下电弧为扩散型,降低了电弧电压。 相似文献
9.
分断电弧对触头材料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电流在200A以下,银基材料的触头在分断电弧作用下的侵蚀机理和规律。为此进行了对称配对和非对称配对触头分断正弦半波和交流电流的试验研究.根据电弧和电接触理论,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影响材料侵蚀的各因素,得出材料侵蚀是电弧、电极和环境三方面的热——力效应的结果.显著材料转移的原因主要是两电极上侵蚀率和迁移率的不对称,在不同条件下可有多种材料转移分量,同时还存在电极特性影响电弧的多种作用.本文提出了有电极喷流时的几种侵蚀模式和分断时的模式简图.探讨了电极材料液态喷溅机理和发生喷溅的条件,提出存在中心和边缘两种喷溅形式。本文还推导了电极喷流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应用设计制作的真空电弧图像瞬态摄像系统,对长间隙下(开距40mm)不同时刻的真空电弧图像进行了拍摄,获得了真空电弧形态演变过程.通过外加线圈对灭弧室触头间施加纵向磁场,保持了大电流下电弧为扩散型,降低了电弧电压.通过观察电流过零后的真空电弧图像,发现了真空电弧的重燃点位置,并提出了清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X射线荧光测井仪的硬件与软件。该测井仪井下探管外径42mm,以充稀有气体的正比计数器为探测器,以8098微机芯片管理的256道脉冲幅度分析系统,可以一次下井同时测定两种或多种元素含量,实现了在地面计算机控制下的数字传输、数字收录和数据处理。开发的软件具有原始数据采集、能谱分析、含量与储量计算等功能。野外锶矿测井试验表明:X射线荧光测井仪可在井场实时提供锶、钡两种元素的品位,其耗费的时间周期还不到传统方法的1/30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灵敏度低、检出限差、测定元素少、基体效应校正能力弱等问题,从激发源、探测器、测量电路、微机化四个关键环节入手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微型低功率X射线管激发源;研制了低功耗1024道分析器,将其与高分辨率半导体探测器配合,实现了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探测;研究和实现了以笔记本式微型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微机化;在此基础上,构成了野外高灵敏度X射线荧光测量系统。该系统可测定多种元素,较轻和中等原子序数元素的检出限达到百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十几,比现行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改善了一个量级以上。基体效应校正和数据处理功能大为增强,携带和运输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3.
X射线衍射对3种雉类卵壳晶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我国特产3种珍稀雉类的卵壳,即野生和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um)、哈曼马鸡(C.harmani)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所产的卵壳.首次报道了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的大小.野生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104.5,211.8和145.3nm,差异较大;笼养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224.0,308.7和162.5nm,差异较大.同一种类不同环境,其卵壳晶粒大小差别明显,3种野生卵壳均比其笼养卵壳晶粒度小,差别最大的是褐马鸡,其笼养环境卵壳晶粒与野生环境卵壳晶粒大小之比为2.144;差别最小的是白冠长尾雉,其比值为1.118;哈曼马鸡的比值居中为1.458.野生雉类卵壳的晶粒较小,因此其硬度将明显高于笼养卵壳,由此可推测出野生雉类所产卵的结构更为致密和坚实,因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