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方面。而在《卢梭与浪漫主义》一书中,白璧德也讨论了道家思想的问题,主要是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比较中展开进行的,一方面在自然主义、艺术创造上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情感倾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存在差异。白璧德对道家思想的阐释是缺乏深度的,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往往是执一种工具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各有特色而又互补,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杜诗学。  相似文献   

3.
《孟子音义》是宋代孙夷撰写的一部音义体专著,全书共有词条1199条,是孙夷在唐陆善经、丁公著、张镒三家注的基础上兼加已注而成,其音释方式主要有直音、如字、反切三种,其中直音有631条,分析其类目,对于理解音注的实际内容,对于分析音注的善絮特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批评了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有约56%的内容是他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同上出版社,1991)和《语言的文化阐释》(上海知识出版社,1992)三书的重新组合,只是改换了一些小标题,增加了少数内容.因此三本书中抄袭他人著述的部分在此书中重复出现,构成对他人著述的四次剽窃。新增加的内容中也有一些是抄袭他人著述,全不注出处,连其错误也照抄不误。全书还有不少知识性的错误。本文列表指出了上述种种问题,呼吁端正学风。  相似文献   

5.
在其生命大书《无名书》中,无名氏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西方和印度文化的精华,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建构,来阐释人类的"天命",解决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对超历史的生命永恒价值的追寻,使得无名氏作品的浪漫精神和20年代的崇尚激情的浪漫精神产生了质的区别,我称之为"神圣浪漫主义"。这样的神圣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使得《无名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了广博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音义》是宋代孙夷撰写的一部音义体专著,全书共有词条1199条,是孙爽在唐陆善经、丁公著、张镒三家注的基础上兼加己注而成,其音释方式主要有直音、如字、反切三种,其中直音有631条,涉及音变构词的有275条,分析其类目,对于理解音注的实际内容,对于分析音注的音系特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影《一九四二》对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主题阐释更多元化、情节更强调故事感、人物形象更有层次等三个方面。电影与小说相比,风格基调更为丰富厚重,接受性更强,影响更深远;电影通过对小说的改编而挖掘、发挥了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宇文所安通过对中国诗歌的阐释构建了一种诗歌理论以为诗歌辩护,其中心就是彰显诗歌的审美意义。在宇文所安看来,现代性的语境里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阐释的意义就在于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精神价值,以对抗现代性对人性的侵蚀。因此,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是阐释的,而不是考据的;是意义的,而不是文献的。这种方法虽然有误读的可能,但其启示是巨大的。它关注古典的当代意义;他的阐释将传统当代化作为目的,突出了古典诗歌具有的价值关怀:文学以人性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一浮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博大精深。他一生以阐释、宏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己任。其主要著述如《论语大义》、《孝经大义》、《观象卮言》、《洪范约义》、《诗教绪论》、《礼教绪论》等,皆为阐释宏扬六经和论语孝经之作,而这些经典是马一浮所指的经部典籍中属于宗经论的经典(其余为释经论部分)。他所著《泰和会语》的主要内容,亦以论证和确立六艺在古代典籍中的至高地位为宗极。由于马一浮对儒学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儒宗”,并被归入现代新儒学家之列。同时他又有不同于一般所讲的现代新儒学家的共同特征的地方。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其生命大书《无名书》中,无名氏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西方和印度文化的精华,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建构,来阐释人类的“天命”,解决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对超历史的生命永恒价值的追寻,使得无名氏作品的浪漫精神和20年代的崇尚激情的浪漫精神产生了质的区别,我称之为“神圣浪漫主义”。这样的神圣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使得《无名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了广博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12.
词汇意义主要由概念意义和一组附加意义构成,其中包括文化附加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附加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词典是对词汇意义的记录和描写,是英语学习者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编制的英汉学习词典在阐释文化附加意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空间,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阐释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3):82-85
"亲亲相隐"出自《论语》,对于孔子为何提倡"亲亲相隐",学界有很多讨论,主要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从"隐"和"证"所带来的不同社会影响来阐释;第二种是从不同社会角色造成的道德冲突来阐释;第三种是从儒家主张成就伦理关系中的另一方来阐释。相较之下,第三种观点更加贴近儒家立场。"亲亲相隐"作为儒家的一个重要观点,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亲亲相隐"的思考也会提高我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当下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大传统指的是前文字时代的传统,服务于重构中国文化观这一现实诉求。如何利用非书写资料阐释中国版图内不同区域的文化在同一时段内的互动关系,继而重构该时期的文化传统,成为当前文学人类学大小传统理论建构的关键问题。《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书通过解读米诺时期金戒指上图像的意义,还原了米诺时期地中海文化共同体的本原面目,为中国文学人类学关于大传统关键问题的探讨提供了跨学科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这个曾经拥有辉煌成就、近代却又相对落后的国度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要想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客观上要求它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使实现这种结合具有了某种可能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娴熟运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使他能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马克思主义以通俗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在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16.
张资平的“文字”能力一直被文人所称道。从《冲积期化石》中可以看出,在张资平独具魔力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坚持欲望自由的道德立场时,对两种文化规范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拒。他在批评社会现实时广泛借用《圣经》话语,而传统文化美学又不时地影响他的审美心理,两种文化美学规范的潜在作用使他的话语表达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可以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来阐释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1年的长篇小说力作《蛙》:围绕颠覆传统的身体观、身体的性与性别、身体的隐喻等新的角度展开,探索《蛙》的当代意义,展示身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的根本性地位,揭示身体、性别、生育在当代文化中新的意义和内涵,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莫言作为世界性小说家对当代社会的深入诠释。  相似文献   

18.
博大精深的《道德经》面世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东西方学者不断地对它做出新的阐释,使之成为除《圣经》以外译本最多的经典著作。1891年,苏格兰汉学家、传教士理雅各的译作历来是海内外翻译家重译《道德经》的重要参考,在翻译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以理雅各的《道德经》译著为案例,简述《道德经》的地位、影响和语言特色,综合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通过细致的研读提出了理雅各在翻译中对于文化因素处理的三种方式。最后,文章总结理雅各的翻译策略及其意义以期为今后英译中国古代经典提供可资借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罗兰·巴特的写作是身体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不是理论的表达方式,他将写作当作生命和热情,身体维度进入文本的体验,其幽隐化的写作方式使巴特与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同样是对身体欢愉的追求,巴特追求身体快感的方式与福柯对身体的阐释又有着质的不同。同时,身体的迷恋使巴特的很多文本都带有自传式轨迹,但又呈现反传统传记的一面,《中国怎么样》就是这样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20.
"内圣外王"思想系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之灵活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论哪家哪派都自认为自己所讲的乃"内圣外王"之道。就孔子而言,"内圣外王"在他那里主要表现为"修己安人"、"博施济众"的仁道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在孟子那里则又表现为以"性善论"为基础、以仁政为依归的仁学思想;而荀子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论又以"化性起伪"来阐述。宋明新儒家的阐释主要是通过《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来言说和表达内圣外王思想,虽在理论上建构起了理想的模式,但其远离实际,无法实践的现实状况使得该理论又具有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