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副词"再"和"又"的多角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中的"再"和"又"都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互换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副词"再"和"又"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
"一律"与"一概"的词汇化、语法化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妮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61-63
"一律"和"一概"最初都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它们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律"的词汇化发生在宋代,语法化在明代,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都沿用至今;"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一律"和"一概"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都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一律"和"一概"共时平面的异同是由他们历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的异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句法-语义接口理论认为词汇语义能够影响句法表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th Levin教授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Malka Rappaport Hovav教授的接口理论是基于事件结构到句法的映射理论,能有效地解释论元在句法上的实现,在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句法-语义接口理论认为词汇语义能够影响句法表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th Levin教授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Malka Rappaport Hovav教授的接口理论是基于事件结构到句法的映射理论,能有效地解释论元在句法上的实现,在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的语法化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历时研究,即探讨某个语法形式的历时演变过程。现以共时的视角,分别从语义、结构密度、语法结构和语用范围四个方面探讨汉语中“不要太……”结构的“准语法化”现象(即语法化倾向),并且对产生此现象的认知动因作出解释。通过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语义变化导致语法结构变化;2)语用范围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化和微观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8.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在句法平面上,限定副词“仅”的主要功能是对其后的动词性成分起限制性作用,有时也限制其后的形容词成分、体词性成分、副词性成分或分句;在语义平面上,限定副词“仅”能指向其后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或分句。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泛阴阳之"化"的思想是建立在其泛阴阳的二元之道的基础上的,是通过"三"的方法来实现的。"三"的方法既是"化"之完成的途径,也是《庄子》文本的一种言说方式。在东西方的"轴心时代",《庄子》既不同于《道德经》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第三人称的"庄语"言说,也不同于柏拉图的单一情节戏剧的故事性言说,而是具有串联式情节的故事性言说。 相似文献
11.
“偶尔”的成词与语用考察——兼谈“尔”的词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2):82-87
指示代词“尔”于汉魏六朝时期就走完了词尾化历程。由单音副词“偶”附上词尾“尔”便可构成附加式双音副词“偶尔”。“偶尔”成词后主要放在句中作状语;其放在主语前后的位序不同,句子凸显的内容及辖域也不尽一样;它在句中做定语的非常规表现,并不影响其作为副词的语法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个平面看"认为""以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元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6-119
现代汉语中的"认为"、"以为"是一组同义词,有相同的用法,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针对几部词典对"认为"、"以为"解释的缺陷,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辨析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2):94-97
好歹一词形成于宋元时期,本是由语义相反的好和歹构成的并列式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在发展过程中意义逐步泛化,其整体意义不再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这时候好歹初步实现其词汇化。在使用过程中其句法位置更加自由,可以用于谓语动词之前充当状语,甚至可以位于主语之前起到一定的篇章连接功能,再加上其构成成分本身具有评判性的语义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说话者的主观情态凸显,好歹最终虚化为表情态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三个平面理论,话题是个语用成分,指述说的对象。它在语句线性序列中的位置分布及其形式都与它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密切相关。当它传递已知信息时,一般位于语句的开头,其形式为表示特指的名词短语、代词或无形的零回指;当它传递新知信息时,则位于语句的结尾或中间,其形式为表示泛指的名词短语。由于任何语句都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结合体,因此,在语用平面表现为话题的成分在语义平面可能表现为施事或受事等语义成分、在句法平面则表现为主语、宾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6.
黎渝林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8,(2):96-98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都可以指代下文所要叙述的内容,其下指用法不仅可以出现在句子内部,也大量出现在篇章之中。这种用法具有特定的语用价值:在读者心中营造一种悬念或期盼的心理,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19.
康庆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5,(1):82-83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语言的词汇化,另一方面是语言的语法化。近年来,词汇化和语法化作为语言演进的两个主要方面,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就当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对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里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5):1808-1813
基于“配价”是汉语词语的一个比较本质的特点,一旦1个词语的配价结构确定下来,它应该和怎样的词进行搭配就比较清楚,从而也可以比较直接地导出句子的结构,为此,结合中心词驱动句法分析模型,提出基于配价结构的词汇化句法分析模型,引入丰富的语义信息如语义依存信息和配价结构等语义搭配信息,并用改进的句法分析模型进行句法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88.65%和87.26%,综合指标F与Collins的中心词驱动句法分析模型的相比提高6.5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