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丸旋转角速度计算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程序可以计算任一点弹道诸元和弹丸旋转角速度,并有表格曲线两种输出,适用于各种口径的枪、炮(高、地、航炮)弹药的计算。 程序功能 本程序对给定的弹道系数C,初速V_0,射角θ_0计算出以时间T为自变量,Q为步长的弹道诸元。然后计算全弹道各对应点的弹丸转速。 一次可以计算1~7条弹道,对每一条弹道打出下列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子母弹抛撒开的子弹散布范围可以覆盖来袭导弹,在分析来袭导弹和子母弹弹道轨迹的基础上,以开舱后子弹群中心点的脱靶量为优化目标,以母弹的射角和方向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无约束优化数学模型。在MATLAB中使用fminsearch无约束优化程序求优,得到了脱靶量取到极小值时母弹的最佳射角和最佳方向角,并根据当弹目距离达到一定数值时母弹开舱的原则计算了母弹开舱的时刻。还研究了优化模型在不同发射时机时的求解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子母弹的各项参数和来袭目标轨迹给定的情况下,应用优化的方法可解出母弹发射的最佳射角和方向角。随着发射时机越来越晚,最佳射角越来越大,而最佳方向角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高低压原理用于发射火箭的试验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其内弹道理论解法尚在探讨中。本文在若干简化条件下,参考火炮内弹道和火箭发动机原理,将箭、炮结合起来考虑,初步给出了高低压无后座发射火箭的内弹道方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神经网络的运载火箭弹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火箭发射中,往往有多组来自不同设备的测量弹道,进行可靠的火箭弹道选择是飞行状态监视和安控判断的前提.考虑到火箭飞行过程和测量环境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神经网络的运载火箭弹道选择方法.把火箭飞行弹道的先验知识和弹道样本的学习训练相结合,先利用数据的连续性排除跳变弹道,然后计算弹道间的差异,最后采用一个神经网络判断各条弹道的可靠性,并结合测量设备精度进行选优.实验和仿真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程序功能该程序是一个多用程序,采用不同算题语句,可以计算不同类型外弹道题。(利用定步长龙格——库塔法数值积分外弹道微分方程组,计算火箭弹和炮弹的外弹道诸元。)输出方式可以选择:1.只输出特征点;2.逐点输出并打印曲线。该程序适用于下列条件: 1.气温、气压、湿度(即虚温)可以为非标准条件; 2.利用推力曲线计算;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给出的推力、质量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一直是导弹或卫星外弹道设计的计算依据。为适应需求,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几何形状需要反复调整,复杂的几何形状使内弹道计算成为一项繁琐的工作。本文利用Pro/E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能力,通过参数化设计模拟发动机燃烧的全过程,编制简单程序实现发动机零维内弹道计算,为繁琐的计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在三种地形条件下一种有效的82mm无后座力炮轨道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弹道曲线。由于82mm炮是小射角直射性武器,其弹道属于低伸近程弹道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飞行时间、射高、弹着点的落速与落角,并制成射表,供实弹射击使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争要求榴弹炮具有准确修正射击的能力。为了提高榴弹炮的射击准确度,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榴弹炮系统的发射与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榴弹炮的射击密集度,仿真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计算了不同射角下平均弹道的射程、最大弹道高与侧偏的斜率。建立了基于平均弹着点的射击修正方法。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榴弹炮射击准确度,为提高榴弹炮的射击精度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旋转弹丸的一些气动力,外弹道计算方法,归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旋转弹丸气动力,外弹道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个适用于旋转弹丸的气动力,外弹道计算统一程序,该程序使用方便,计算精度较高,为研究弹丸的外形,飞行稳定性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0.
射程修正引信弹道辨识算法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用于射程修正引信的基于弹道上升段速度时间序列的弹道辨识算法精度.分析引起射弹散布的原因,选取初速和射角作为建立随机概率模型的初始参数.根据蒙特卡洛计算机模拟理论和方法,利用初始参数的随机值和弹道方程生成随机弹道作为实际弹道.利用弹道辨识算法对实际弹道进行辨识,比较辨识射程与实际射程得到弹道辨识算法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弹道辨识算法计算误差不大于0.1%.  相似文献   

11.
该文考虑底排 -火箭复合增程弹结构特征参量为非定常量的弹道特征对弹道计算结果的影响 ,在建立底排 -火箭复合增程弹结构特征参量为常量的多元弹道模型基础上 ,导出了结构特征参量呈连续变化和非连续变化的底排 -火箭复合增程弹多元弹道计算的修正模型 ,算例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5,(2):8
<正>人们送探测器去火星,传统方式是计算出火星在某个时间点到达什么位置,然后发射火箭使其在同一时间到达那里。这种方式被称为"霍曼转移法"。不久前,两位科学家别出心裁,认为探测器不需要直接以火星为目的地,可以直接到达火星绕日轨道上某个位于火星前方的点,然后等火星追赶上来。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弹道捕获法"。他们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成本可大大降低,不需要火箭耗费大量燃料,而且探测器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没必要等待最佳发射期。不过,这种方法比较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火箭炮射表编拟及发射诸元快速装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火箭炮射表编拟方法,分析了射表试验数据处理中的阻力系数辨识、出炮口初速确定、主动段终点诸元数据处理、动态推力数据提取等,建立火箭炮射表刚体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利用编写的火箭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程序,对某远程火箭弹进行仿真计算;针对传统方法进行火箭弹发射诸元装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在火控计算机实现火箭弹发射诸元快速装定的方法,并给出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程序功能本程序适用于枪炮弹丸(包括枪弹、地面火炮弹丸、高射炮弹、迫击炮弹、航空火炮弹丸以及空投炸弹等)在各种射击条件下的外弹道计算,可得到弹道顶点、落点以及任意点诸元,其结果宽行输出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弹道表,且可打印以射距离X为等间隔的弹道曲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国营某厂在固体推进剂研制和应用基础技术设计理论方面的提高,对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进行预估仿真计算,应用相关软件技术和基础理论,开发设计了火箭发动机装药设计软件,可利用推进剂的性能参数,进行火箭内弹道的仿真模拟,同时可进行药型设计,预估P-t曲线、预估R-t曲线、计算内弹道参数及点火药量等,为内弹道测试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固体推进剂技术的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过山气流低空风切变的流动特点,基于位势流动理论,在地面坐标系上建立考虑地面摩擦及背风旋涡的过山气流三维风场分布模型。结合六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以某122mm尾翼火箭弹为例,仿真分析了野战火箭弹在主动段受过山气流风切变影响的弹道特性变化。结果表明,过山气流低空风切变对野战火箭弹的飞行时间、射程、侧偏,落速及角运动均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对弹箭横向运动的影响较为显著;风场强度与野战火箭弹受风场的影响程度正相关;野战火箭弹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发射时,弹道特性的变化规律相反,且背风坡处发射时弹道特性的变化更明显;中低射角范围内,增大野战火箭弹的射角能够降低过山气流低空风切变对射程的影响,但侧偏所受的影响会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7.
掌中火箭     
美国科学家用硅晶体制造了一种小到可以放在手掌上发射的火箭。它的直径仅2毫米。火箭上携带的传感器,个头比米粒或沙粒小得多。它携带的是普通的燃料或推进剂,能使火箭飞行几秒种。发射时,点燃导火线即可。别看它那么小,射程却可达到50米远。现在,他们又在考虑用燃烧缓慢、可以使火箭飞行更长时间的烟火材料做燃料。这种火箭可以从空中、地上甚至从手掌上发射。研制这种小火箭的目的是:一旦发生战争,士兵一次就能发射成百上千个微型火箭到作战区去,看看那里是否有化学武器等敌情。因为到达战区后,带在火箭上的传感器可以和火箭分离,在飘落…  相似文献   

18.
水下枪械内弹道基本方程组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水下枪械发射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水下枪械内弹道与常规枪械的差异,以弹丸和枪管内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水下内弹道的简化模型,导出了水中枪械内弹道基本方程组。以某单基药为发射药对一杆型弹进行了弹道特征参数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方程组较为适用。通过大量的计算及结合理论分析,讨论了水下内弹道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波 《科技资讯》2008,(12):228-229
评价像质的方法主要有瑞利(Reyleigh)判断法、中心点亮度法、分辨率法、点列图法和光学传递函数(OTF)法等5种。瑞利判断便于实际应用,但它有不够严密之处,只适用于小像差光学系统;中心点亮度法概念明确,但计算复杂,它也只适用于小像差光学系统;分辨率法十分便于使用,但由于受到照明条件、观察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够客观,而且它只适用于大像差系统;点列图法需要进行大量的光线光路计算;光学传递函数法是最客观、最全面的像质评价方法,既反映了衍射对系统的影响也反映了像差对系统的影响,既适用于大像差光学系统的评价也适用于小像差光学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过程,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时段分析了内弹道过程,运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完整的内弹道曲线与分析计算结果,得到燃烧室和低压室内的p-t曲线及弹丸和平衡体的v-t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