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祝琳 《创新科技》2006,(6):14-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对我国历史上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否定之否定。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本身存在问题从均衡到非均衡战略,中国走过了50年的曲折历程,我们在肯定两大战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它们机械、片面、狭隘的另一面,这是造成我国区际关系长期紧张,未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两种战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单一化、片面化倾向。建国初,中国尚处在极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一种近乎盲目的理论支配下选择了“均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改变我国生产力极不平衡的局面,迅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存在,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完全实现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差距仍不断扩大,因此,在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把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提出.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并明确提出要“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从而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新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3.
章对我国解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认为在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并从中得出了有意义的启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系统论思想指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发展的论述及国内外有关理论对我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区域发展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战略从不同角度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继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协调发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采取均衡发展,梯度发展,点轴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这些策略虽然对各区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都有其局限性。根据我国国情,选择三级异向点轴联系协调发展战略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我国实行过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现行的协调发展战略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黄桂良 《广东科技》2010,19(17):107-108
<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地区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格局日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规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思路,对于我国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问题。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区域经济动态均衡的发展思想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仍有加大趋势,这将会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作者阐述了积极开发西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分析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西部经济的几点想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问题。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区城经济动态均衡的发展思想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共同富裕繁荣,是我国历代领导人追求的目标。江泽民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先是坚持非均衡发展思想,继而实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从而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变迁,系统地对国内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简要评价,探讨了我国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差异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间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阐述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并论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出现差异的现状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回顾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目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思路,运用区域经济学其相关基本原理,对我国现行的区域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协调发展的策略取向,以期达到以非均衡实现均衡,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一、理论依据国民经济要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要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稳定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09,27(6):F0002-F0002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区,也是中部地区发展特征的集大成者.尽管近年来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由于产业部门、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人口众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均衡程度均有待提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为此,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这一主要发展目标,认真分析了河南特点,重新审视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发展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探索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区域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实现中原崛起,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从公平理念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近年来,这种差距有扩大之势。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适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继续发展东部、实施西部大开发,带动中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公平理念出发,探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灵魂,并提出了贯彻经济法公平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通过构建四川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 济的耦合协调模型 定量测度 2008—2020 年四川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 结果表明:(1) 四川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呈现整体向好的态势 并进入到高度协调发展阶段 (2)耦合协调指数按照“严 重不协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趋势演进 相对发展阶段呈现出“高等教育滞后—同步发展—区域经济滞后— 同步发展”的演进态势 (3)同时 2 个系统协调发展态势受风险因素影响较为显著 建议通过促进经济增长 鼓励创新 加大 教育投入 提高应对风险能力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全新战略。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差异没有呈现收敛或发散规律,而是地区发展形势不断波动。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比经济增长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区域统筹发展中,要继续突出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保证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协调区域关系,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