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乃细读卡夫卡的寓言小说《饥饿艺术家》,意在阐释艺术与生命的关系。以饥饿、表演作为象征,面对物质欲望充斥的时代,强调出某种近乎临近灭绝的艺术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之于20世纪的现代人,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生存的不正常状态,更在于他力图寻求出能整合废墟的力量,使人类的生活趋于正常,他竭尽一生苦苦寻求承载人类抵达幸福的船儿。在作品中,他询问了人类获救的每种可能性:对公正法则的寻求,对人类原罪的审视,那隐约可见而K却终生走不进去的城堡……,而艺术——审美之途,这条一直在历史的河流中为哲人们所重视的路途,同样为敏锐的卡夫卡所关注,以安放人们的灵魂。本文拟就通过对《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一只狗的研究》的考察,把握卡夫卡的这一拯救之路。 卡夫卡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谜,他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寓言、象征等,构成与现实生活 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呈现出寓义的多面性。因此,破解卡夫卡作品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卡夫卡所言,“目的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自以为理解了卡夫卡,却可能是对他的误解。但是,卡夫卡一生都在冒着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形而上”嘲笑的危险,寻求人类灵魂的福祉,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冒着被卡夫卡嘲笑的危险获取理解卡夫卡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文本的最表层开始分析卡夫卡的作品中是否存在艺术拯救的意图。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为本质逼真的谎言王国。  相似文献   

3.
在《木马赛冠军》中劳伦斯一如他在其更负盛名的《普鲁士军官》和《马贩子的女儿》中一样关注着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工业文明的侵蚀及非理性带给人类的恶果。不过在《木马》中,劳伦斯把这一切以现代寓言的形式传达给读者。文章通过研究寓言文体和细读文本探寻《木马》的寓言化特征及其与主题的关系,指出劳伦斯在《木马》中巧妙地传承了被他同时代许多作家摒弃的寓言模式,并加入了很多现代因素,创造了一则富有预言性的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从中国老庄思想中吸取丰富营养。老庄朴素的唯物辨证法和“悖论”思维影响了卡夫卡一生;老子的天道自然观给卡夫卡以慰藉和力量;庄子的人格本体论和人类最早的反异化思想给卡夫卡的寓言式创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卡夫卡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的分析,来考察卡夫卡自由观的三个方面,从而阐明卡夫卡非理性主义特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寓言》章节中,曾使用“滑稽”,“戏谑”,“玩笑”等语词评论《伊索寓言》事实上他已触及了寓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即喜剧性,这一特征并非《伊索寓言》独有,我国先秦寓言体现得更鲜明突出,先秦寓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人物,情节和语言已形成浓厚的喜剧色彩;幽默,滑稽和讽刺构成了先秦寓言最主要的喜剧形态,本文拟从艺术手法角度,对先秦寓言喜剧性产生的诸多因素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故事群"是先秦两汉寓言中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寓言专集及类书编纂的先行者。把寓言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集合起来,经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不同历史时期典籍的发展,"故事群"蔚为壮观。先秦两汉寓言"故事群"的表层叙事结构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述人间之事,深层叙事结构反映了中国人的双构性思维模式,体现出若干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8.
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使用卡夫卡式的寓言手法,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种族冲突和动乱中的南非,勾画了在一个在战乱中没有具体身份的K的形象。通过他对于食物的渴求以及他的种植行为,揭示了战争的荒诞和滑稽。同时,K对南瓜种植的执著形成了对于战争的无声抵抗,成为一种对人类存在的拯救。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体文言小说的典范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多具有寓言化写作特点,对中国新时期寓言化小说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在此,以《画皮》为例,从寓言化的内涵、形成和典型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的寓言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格调、基本形象的分析,说明寓言是《庄子》一文最基本的文学构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张安祖先生《〈唐国史补〉“元和之风尚怪”说考论》一文中对“元和体”界定有误。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对于元稹未将讽喻诗归入“元和体”,张安祖先生解释为:“元和体”当时并非关名,元稹对其讽喻诗格外珍重,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故将讽喻诗排除在“元和体”之外。经过考察,这一解释并不能成立,故“元和体”之界定应依元稹之说。  相似文献   

12.
从修辞论的角度重读影片《英雄》,可以发现张艺谋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明显转变——即从"变叙事"和"寓言体"向"大叙事"和"象征体"的回归。而引发这一转变的动因,则是当代意识形态的现代性焦虑。这是一种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影片运用艺术手法为缝合这一心理缝隙提供了一个想象性的修辞方案,但依然还是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缺口。  相似文献   

13.
应璩《百一诗》和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都以大型五言组诗的形式出现,创作动机也基本上都是为了劝谏讽喻。这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的浮华倾交风气的社会以及以子书为务的批评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与中国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寓言化不同,第六代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等影像策略,有效地打破了被官方垄断的历史记忆,在话语的“颠覆”与“包容”中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相似文献   

15.
库切早期作品《等待野蛮人》表面上不指涉任何具体时间国度,像是后现代式的寓言,容易让人迷失在无边的语言游戏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凸显了库切独特的道德关怀。通过分析《等待野蛮人》中主人公行政长官如何对待他者和自我的存在,可以感受库切的道德关怀,也许库切试图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不影响自己基本存在的前提下,宁可牺牲自己的舒适,也要尽力服务他者。  相似文献   

16.
对“文革”中的年轻知识分子沉痛荒诞命运的反省,不仅看到了懿翎的敏感与真诚、激情与忧伤,更看到了她面对“昨天的历史”时沉思与正视的勇气。在她的“记忆就是责任”的历史观照里,抒写出了一段历史与生命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主题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其中讽谕说是提出最早、历时最久,与爱情说形成尖锐对立的重要观点,对讽谕说的提出、演进、主要依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推进<长恨歌>主题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凡 《科技信息》2009,(20):I0087-I0087
As the protagonist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the dog Buck is personified in a multi-layered way, at levels of mental activities, human disposition and emotions, morality and even spirit. The anthropomorphization of Buck is aided by its unique narrative method. The novel is a powerful allegory for human nature and successfully appeals to readers.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寓言的角度对贾平凹的《太白山记》系列小说进行新的化解读,可以发现它不仅只是一种以实写虚的意念,而在写实性、表现性、象征性三个层次中寄寓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的小说是一种“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写作,善于运用对视、荒诞、寓言化等叙事艺术,有着很强的真实性,融汇着深刻的现实思想批判,也使他的写作成为有生命力的常青之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