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志达 《系统工程》1998,16(4):66-69
本文针对城市经济的特点,提出了评价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特色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以农业城市四平市为实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及发展趋势。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①四平市人居环境水平目前已高于系统平均水平,人居环境建设良好,这可能与四平市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对环境污染小有一定关联;②在人居环境—经济复合系统中,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交替上升的特点,二者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初步协调到协调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协调是两个系统综合指数发展到较高水平上的协调。③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一些负效应,使人居环境发展速度减慢。图2,表8,参7。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私家车、公交车和地铁三种出行方式,基于连续型多项logit模型,假设居民选址偏好是异质的,探讨了线性多中心城市中居民住宅区位和工作地点的选址行为;通过比较引入轨道交通前后城市系统均衡状态,分析了轨道交通投资对居民分布、住房价格、不同商业中心对就业者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引入使得劳动力更聚集于较发达的商业中心,进一步拉大了商业中心吸引力之间的差距;交通的改善导致居民向非中心区域迁徙,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和住房价格分布更均匀,从而弱化了地段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总结商品住宅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在对中国城市房价特征的变化时点进行识别并根据城市房价波动特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1至2015年商品住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时期与城市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后我国城市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了改变,个人住房信贷可获得性、土地财政和土地供给对房价的影响显著增强,股票市场的投资替代品作用显现;对于不同城市类别,"北上广深"和热门"二线"城市构成的第1、2类城市房价在2009年后受土地财政、土地供给和个人住房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的第3类城市房价在2009年后主要受收入水平推动.  相似文献   

7.
交通影响下的城市中心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通对于城市中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本文分析城市中心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形成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城市中心内部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中心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实例仿真模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知利用交通可以刺激或抑制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和稳定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地区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②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③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即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烟台市耕地面积的减少程度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较不发达地区逐渐降低。因此,科学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9.
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城市产业品牌作为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品牌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设计了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的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咨询和城市管理者访谈并开展实地调研,借助结构方程原理构建了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综合模型,利用AMOS17.0软件和SPSS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认为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城市产业基础是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天然土壤,同时,政府扶持政策及城市品牌经营水平对提高城市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因素的模糊聚类分析研究,实现了对主要因素的主从排序,进而形成了对地域、地块的适宜度评价,从而为植物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了可以信赖的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8~2008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据,采用GIS分析技术,对我国内地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描绘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大致的空间演化过程。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特征已逐渐从单极化的点状发展向沿海区域分散化的线面发展转变,但是创新进步集团与落后集团之间的差距在加大。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08年的创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的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对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刻画出我国内地省域目前的区域创新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对区域创新活动及空间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创新综合投入水平,我国区域创新综合实力的地域差异较为鲜明,沿海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会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文章 《系统工程》2005,23(6):56-59
根据会展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长沙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长沙市会展经济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长沙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系统工程观点来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本质上是一个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因此,本文拟从多目标决策角度提出一种新的用于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模型与方法。该模型与方法以多目标决策中的加权法为基础,运用客观赋权方法确定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间的加权系数,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不具有主观随意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7年我国50个地级以上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发现在此期间,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略有增长,平均增长率为0.8%,其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城市进行了比较,发现其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能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可持续发展、生产资源密集度、区位优势、关联带动这四个原则构建了一个能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两层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解决PCA不适合多指标综合分析中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问题,采用KPCA建立了一个能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最后以陕西省铜川为例,证明了KPCA不仅适用于非线性问题,而且具有优秀的主元提取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各交通方式也都在不断完善各自的运输网络。但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子系统,各运输方式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定量化地研究了1995-2004年度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效度,详细分析了两两运输方式之间及综合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最后,找出中国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由竞争到联盟变迁的多维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景玉  谭德庆 《系统工程》2008,26(12):87-90
多维博弈就是多个参与人在多个领城内同时进行博弈.本文假设城市竞争为多阶段的重复博弈,在每一阶段,城市之间的博弈过程为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多维博弈,分析了城市由竞争到联盟变迁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能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能源利用动态变化方程,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源约束,讨论如何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出结论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技术进步。只有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有可能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程,本文基于场的视角进一步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系统,构建区域的引力场和斥力场,分析资源型城市如何融入区域,进而利用区际经济的带动实现城市转型,最后提出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经济带边界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飞  陈修谦 《系统工程》2004,22(12):101-104
通过阐述界定高速公路经济带边界的意义引出问题,继而构建了基于时间和运费的边界模型,最后对模型做了实证探讨,对于深化高速公路经济研究和拓展区域经济分析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