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分四个部分阐述了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编码"这一范畴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厘清了其理论来源,进而阐述了这一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起因、机缘和途径三个方面对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主题进行解读,起因是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于1970年代前后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争论,机缘是批判理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融合,途径是技术编码的解构和重构。最后指出这一理论的实质在于重构现代社会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技术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自拔的两难困境,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强调从微观技术入手,深入到技术内部,从而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发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就是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把批判理论从传统的社会批判转向技术批判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技术本质的界定是技术理论探讨中不可回避但却不易达成共识的重要问题,这既存在着技术本质客观上的复杂性,又存在着认识主观层次上的差异性,二者共同决定的技术本质必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都是不同程度对技术本质的逼近。本文在批判技术哲学演进中各阶段出现的关于技术本质的片面认识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技术构成的要素,并提出技术的本质是存在及其过程的观点,试图达到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5.
追问技术必然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从分析技术本质入手,提出:如果技术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世界的一种关系,那么技术必然性就是这个关系的展现方式和展现的历史状态。它是指人类文明技术化的客观,历史性过程。应该从追问技术必然性中寻找技术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并根据此观点对人文主义者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进行反思。指出研究技术必然性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希望是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的构成要素,它具有一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问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决定着批判理论的逻辑,即在对技术现实所做的“极其经验主义”的分析背后,决离不开某些背景性信念的支撑。这些信念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传统中人的形象,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理性自主、个性的自由发展和普遍和谐。批判既从这些信念中汲取了力量,同时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尴尬处境也与此不无干系。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社会的技术批判理论中,超越论者以其理论上的彻底性而倍受关注。以人性为理论支点,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角度,超越论者对现代技术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尽管对技术所持的悲观态度使他们滑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但其思想却有合理的内核和有益的忠告。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严肃学者们认真思考所得出的学术观点,作为一个学派应当被接纳和研究。本文对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深度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略论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的社会形成"(SST)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在批判“技术决定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思想(SST)。社会对技术具有很强的型塑功能,技术的自然制约、技术的社会需求、技术的社会实现等思想为新技术社会学SST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源泉。  相似文献   

9.
朱迪·瓦克曼在批判并借鉴技术社会学和传统女性主义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女性主义主张。这一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对技术决定论和本质主义性别观的解构;实质在于强调技术与性别的相互形塑;目标是试图避免陷入技术恐惧与技术崇拜的困境,并消解性别身份差异性与政治立场统一性之间的冲突及其给女性主义政治实践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走出技术批判的误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技术异化是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技术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异化具体内容来自三个方面: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不可消除的技术异化、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技术异化以及由于人的异化所导致的技术异化。其中的第三个方面是各种技术批判理论所关注的焦点。对此,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理论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技术建制和建制化问题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借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提出技术建制和建制化概念,以便对技术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上为大型经济组织和大型企业的改革提供依据。本论文的整个研究将把社会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组织学的分拆方法作为对技术建制与建制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运用模式、研究纲领、技术革命、技术共同体、符号维度、技术创新、技术变迁、制度变迁等概念,来分拆和说明技术建制和建制化的内涵。把技术建制分为社会性技术建制和企业性技术建制进行研究,并将技术创新和技术建制、技术建制化联系起来研究,最终归纳出技术增长和发展的模式:技术建制——技术创新——技术建制化——新的技术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克服以往对技术规范研究中系统性不够、逻辑性不强、辩证性不好的缺陷,从建构技术规范的全程性、综合性、辩证性和实践性原则出发,认为技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应该是由创造性和模仿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标准性与宜人性相结合、保密性与公开性相结合以及经济性与社会性相结合这五个方面构成的,并且文章最后提出了实施技术规范的途径主要应在技术家个体、技术组织以及政府三个层次展开,以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促进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远航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2):31-33,76
用技术形态论的观点,打开技术黑箱,具体分析技术的不同形态及其价值的负荷过程,有可能消解由来已久的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技术是人的目的的展现方式,目的的设定就负荷了人的价值。技术在其形态转化过程中由于技术活动主体的不同,便设定了不同的目的,负荷了不同的价值,并使技术的潜在价值现实化,乃至出现发明目的与创新目的的相悖,这就是技术价值的异化。研究技术异化应该特别关注技术的商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技术行动的嵌入性与技术的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嵌入性视角考察技术的产业化,提出三种形式的技术行动嵌入性:认知嵌入性、技术系统的结构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进而从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产业技术系统的建构和社会化的价值实现说明了产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技术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三种新的技术理念:第一,和谐的技术价值负荷,倡导多元价值的对话与协商;第二,和谐的技术伦理观,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第三,技术批判与建构和谐,实时意识到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异化,积极建构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自然对技术的作用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之然规定技术反然性质,自然之律设定技术活动边界,时间之矢决定技术荷载风险.自然的技术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技术具有异化倾向性、技术不可无所不能以及技术风险必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7.
人工制品是理解技术的重要维度之一。人工制品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其“起源’’于已有的技术,发明的动力源于技术体系与人的耦合所决定的技术趋势;人工制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贯穿着技术趋势的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进化的实质在于人工制品在具体化的过程中获得作为存在的意义和厚度。  相似文献   

18.
国内科技人类学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的探讨和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个案研究。本文对学界在科技史研究要引入人类学方法和理念的倡议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科技人类学的个案研究进行分析,认为国内出现的科技人类学个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重视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在写作方式上采用民族志的写作方法,重视从“他者”的角度理解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科技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等特点,文章最后还就科技人类学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吗?--兼与刘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刘立先生"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的现点及其论证,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相反的论证: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而不是市场需求.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是内在一贯的.第二,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取决并适应于技术发展水平.这无疑是一种技术决定的倾向.此外,本文还对刘立"技术决定论是非辩证思维"的观点进行了驳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