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琵琶歌     
侗语称为“嘎琵琶”,是一种自弹自唱的侗族说唱艺术。它分短歌、长歌两种,短歌是对情人弹唱的,以歌代言,借歌传情,多即兴创作。琵琶长歌,由歌师在鼓楼当众弹唱,多是歌师精心自编的,或是传统作品。琵琶歌格律严谨,兼押内、中、外三韵,内韵是上一小节末字与下一小节第一个字同韵或近韵,也叫“句内韵”或“锁韵”。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作为侗家世代相传的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传承方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危机。在侗族大歌变迁的脚步日趋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探寻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之成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作为侗家世代相传的文化载体, 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传承方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危机.在侗族大歌变迁的脚步日趋加快的今天, 我们必须要探寻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使之成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影视传媒是当今最重要的传媒之一,侗族民歌的传扬者充分利用了影视屏幕来传播侗歌。影视传播给侗族大歌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反思这些变化,笔者对未来的侗族大歌影视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鼓楼,作为侗族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不但是我国民族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创造。它辐射侗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鼓楼为中心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相互交融,形成了所谓的"鼓楼文化"。鼓楼是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唱大歌约定俗成的场所,鼓楼与大歌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鼓楼大歌,鼓楼大歌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着重分析了鼓楼大歌的音乐形态特征,分别从旋法、音阶调式和曲式结构三个方面作了分析论述,展示了鼓楼大歌与所有多声歌的共性与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侗族大歌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族人民感悟自然和人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朴素的生态观的真实体现,是侗民族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风俗和乡土生态意识的反映。这种生态观、民风民俗和乡土生态意识是侗民族原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根据Langacke和LakoffJohnson的体验认知观,侗族大歌的原生态文化内容源于侗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是该民族对自然、社会、伦理道德等概念化,即对主观和客观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除了它最特殊的因素——音的高低线条外,还包括调式、调性、节拍、节奏以及结构上的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等.可以说,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民族特征等等无不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笔者曾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团当过十余年歌唱演员,唱过不少苗歌侗歌.当时已深深感觉到这两种民歌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截然不同,各具特色,对比鲜明.1984年转入高校任教后,即开始对其旋律形态和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将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从审美风格角度进行差异比较研究,指出其不同之处在于受稻作文化滋养的侗族性格充满柔性、气质温和。于是,河歌具有浓郁的"楚骚"色彩,富于忧愁忧思、含蓄的柔婉情调,抒情性浓郁;受海洋文化影响的京族情歌抒发的情感则热情奔放,境界开阔,京族情歌因此显得情绪明朗、刚健雄浑,有励志功效,具有刚柔相济的和谐美。比较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审美风格整体差异,揭示出民歌与一个民族所处环境、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多声部音乐之瑰宝侗族大歌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一些不良现状,如忽视对其文化本体的保护、保护重形式轻内容、保护对象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最为科学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是"活态的保护与传承",保存其音乐形态,记录其赖以生存的时空状况和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侗族风情     
周曼 《青年科学》2010,(7):45-45
侗家习惯食腌味,如酸肉、酸鱼、酸鸭、酸笋、酸菜等。腌制酸鱼的方法是:先将鱼破肚去肠洗净,用盐腌好,然后铺上冷糯饭,盛于腌桶内,上面用大石头压紧,使鱼置于盐水底层,严密封盖,两三年后取出食用时,质地坚实.咸淡适宜,鱼味香醇。腌制酸肉、酸鸭的方法有好几种。  相似文献   

11.
正侗族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存。其流传于贵州的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但主要以榕江县萨玛节为典型,萨玛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之意,萨玛汉译为大祖母,是侗族人民信奉、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是侗族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同时,萨玛又是古代侗族的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侗族源流考     
侗族族称和族源问题,是侗族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侗族自称的通称和分支称呼的考述,论证佬侗与佼侗同源于骆越、僚人,但侗源于西瓯、蛋人  相似文献   

13.
琵琶与戏曲     
一、琵琶被引进戏曲乐队是历史的必然 琵琶这件古老的弹拨乐器,是民族乐器中的骄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歌舞音乐的盛行,其演奏技术也随之发展.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用来独奏,它声情并茂,得到人们的喜爱,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曾有较多生动的描绘.琵琶也常被作为合奏乐器使用.  相似文献   

14.
琵琶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有着复杂的演奏技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我国流传有2000年之久,经过历代众多演奏家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1整套独特的演奏技法。我们应以合理、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法。下面就是对琵琶的左手基本技法弹、挑、轮及左手按音来进行讲解、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歌班是侗族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小黄侗寨地处黔东南地区,该寨的歌班组织具有同寨(鼓楼)组合、同性组合和同龄组合的基本特征,活动内容涉及侗歌学习、社会交往、互助活动和公益活动等方面,具有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教育、集体娱乐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地处偏远山区的侗民族审美文化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歌舞艺术、建筑、服饰、饮食文化都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理想。在当下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侗民族审美文化将相互促进、相互生成为生态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7.
华夏民族 侗族 东乡族 哈尼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侗族人口总数约为 251.401万人。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 (区)交界地区。  相似文献   

18.
侗族,1,425,100人,聚居于黔湘桂毗邻地区与鄂西山区,是一个善于开山种树造田栽禾的民族,善于以艺术装扮生活富有民间文艺宝藏的民族。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批侗族作家作者成长起来了。今将我学习他们的作品的一些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江是个县名,全称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属广西柳州市管辖。侗族的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与其他少数民族占山而居、依山建房不同。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临水而居。因此,凡有侗族聚居的地方就必然有桥,许多桥上还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走马,又可避风挡雨,所以又称风雨桥。  相似文献   

20.
从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的角度看,重庆市世居侗族在姓氏、人口数量、来源和分布方面表现出了与明清时期渝东南地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特征。重庆世居侗族还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