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赎刑最本源的意思是指犯人缴纳一定数量的财产而赎免其刑罚.它作为一种刑罚替代方式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虽然对赎刑制度存废的争论古已有之,但是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法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其具有的价值光芒仍然值得当代借鉴.为避免赎刑制度造成“贫富异刑”,需要对其进行平等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传统刑事领域包含两种意义上的“赎”,即制度(或法典)赎刑和权宜之赎。制度赎刑始于《吕刑》,“刑疑赦从罚”是在罪行已彰而刑罚适用方面存有疑问时,以罚当其罪为目的引入的财产性责任方式,它突破了“刑”所固有的局限性。权宜之赎为管子所倡导,是刑罚的变通执行方法。汉文帝刑制改革使得赎刑作为独立刑等的必要性丧失。作为代用刑的“赎”,逐渐融合礼教、等级特权等内容,形成唐以后法典内的代用刑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蕊鑫  马乐 《科技信息》2011,(10):I0161-I0161
在"慎刑"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古代死刑救济制度源远流长,死刑复核制度是典型代表,其体现了统治阶级在阶级统治的过程中对儒家思想高度重视,发动刑罚要经过慎重考虑,不轻易地动用刑罚,因此针对死刑案件的审查核实慎之又慎,力求做到准确。本文主要从完善"天人合一"说和体现"慎刑"思想对死刑复核制度的依据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社区服务刑由于其轻缓性、社会性、恢复性的特点备受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青睐,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国刑罚制度中。由于我国尚未将社区服务刑作为一种刑罚纳入刑法体系,本文通过结合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实践和社区服务刑在各国实行的经验,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刑制度,以期对社区服务刑制度在中国的设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陈怡 《科技信息》2007,(20):158
赎刑制度是中国古代刑法发达的反映,它从夏代产生起,为历代王朝所承用,直到清末引入西方法制,才被取消.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刑法的执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中国古代的这种制度稍做研究,以供读者.  相似文献   

6.
短期自由刑的行刑效果一直遭受质疑。但事实上,报应、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均是现代刑罚目的所在,刑罚运作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这正是短期自由刑存在的价值基础。刑事一体化必须创造结构合理、机制顺畅的刑法实践,短期自由刑的构造与运作模式正与之契合。  相似文献   

7.
论行刑社会化的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轻型化的趋势,使得行刑社会化思想越来越得到重视。行刑社会化思想却并非本来就有,而是随着刑罚思想发展、监狱制度的改进而逐渐形成的。从人类刑罚思想及监狱状况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行刑社会化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8.
奴隶制五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经过刑制的不断改革,最终在《开皇律》中确立了封建制五刑。较奴隶制五刑而言。封建制五刑是一种较文明、较人道的刑罚。由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过渡是中国古代刑制史上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管制刑不属于附加刑中的资格刑,并不能完全按照附加刑来适用;管制刑与其他刑种的关系是协调的,它的存在不仅不会破坏现行刑罚体系,反而是刑罚体系完善不可或缺的刑种;管制刑引入刑罚易科制度,有利于解决管制犯在管制期间又犯新罪或又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作为独立刑种的管制刑不宜由不属于独立刑种的缓刑来取代。  相似文献   

10.
谭加云  左建华 《科技信息》2008,(16):186-186
在未成年人司法领域内,确立“刑罚个别化”原则能更好的体现刑法谦抑与人道的价值,因此从制刑、量刑和行刑三个方面实现未成人刑罚个别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壮族鸡卜,依据鸡胯骨上原生血窍的数量、位置及插签的角度、朝向构成的卦象来判断吉凶,源于远古时代的占象。犹如汉族先民在商周时代的甲骨占卜及其卜辞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一样,壮族鸡卜及其卜辞则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华夏民族的龟筮占卜信仰演绎为《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而壮族的鸡卜信仰演绎为《鸡卜经》之后,则与《摩经》结合,构成了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文中之诗”,是指其文章作品中所存在的诗体。此处的“诗”是个广义概念,凡用韵语写成的作品均可视为“诗”,相当于“押韵之文”。对韩文中的“有韵之文”的性质判定,我们当从韩愈自道,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乃至今人的见解等三方面入手。韩愈的“文中之诗”,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由此进一步把握韩愈的诗学观、古文观,并由此可见韩愈诗歌多样风貌的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公允诠释与《全唐诗》的“新”辑佚。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继承了佛陀教法中的“人乘正法”思想,中观般若学中的“方便”思想,涅荣学中的“人皆有佛性”思想和禅宗的“触目是道、直下承当”思想;他提出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为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它倡导把禅的智慧、精神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理念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推广,既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继承与践行,又为佛教融入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中的现代人回眸经典是对未来有更为深切的期待。中国传统礼治社会的既定秩序有利有弊。本文选取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视点——“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和祭礼——分别代表古代礼治社会的基本秩序、性别秩序和礼制,批判性地提出相对应的三个观点:1.《红楼梦》里“成人儿童化”是普遍现象;2.《红楼梦》中没有出现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女性主义;3.祭礼的繁复程序并非一般的形式主义,而是承载了“尊祖”意义的传统。并总结出:中国传统的以“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没有没落,也不应没落。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及创新、发展现代的人本理论,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独特的社会管理理念,思想上坚持"民本"理念,政治上坚持"民主"理念,经济上坚持"民生"理念。以"民本、民主、民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创新,而且是我党执政为民思想的结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周期率"折射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能够在理论上科学解释中国"历史周期率"。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中国化是超越"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中国化,为超越"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制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