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课题(2004BA718804),采用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理信息学等方法,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鄱阳湖堤防工程和山区水库灌溉工程修建后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分布或扩散以及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7-47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由于受水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难度很大,血吸虫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江三峡工程和国家“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方针实施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行为因素变化,血吸虫病传播模式及流行规律也随之改变。因此,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改变及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是当前我国血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正确评估、监测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及时调整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现血吸虫病100周年前后, 曾经一度宣布被消灭的血吸虫病在一些地方卷土重来,为我国农村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敲响了警钟。又见“瘟神”记者不久前深入鄂赣血吸虫病疫区,亲眼目睹了“瘟神”给疫区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公安县, 号称“百湖之县、洪水走廊”,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存在着血吸虫病和水体富营养化两大问题。本项目采用水面潮湿地带利用油茶子饼和油茶子饼十碳酸氢铵等复配药物杀灭钉螺,水下利用养殖水产经济动物摄食钉螺和摄食水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5种生态经济模式可以高效净化养殖水体中疫源和污水,从而遏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和缓解了水体富营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35-35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我国大部分流行区血防工作已进入传播控制阶段,疫区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感染度明显减轻。但是,在有螺江湖州滩地带散养的可造成血吸虫病传播的家畜(牛、羊、猪等),还需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加以控制,以巩固现有血防成效。此外,在低度流行区如何高效监测传染源,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面积环改生态灭螺血防综合治理技术及其费用~效果关系,为政府提供新的血防措施和策略。方法:引进外资、承包管理;环改10万余亩残存钉螺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分块围堤水产养殖);按水系建筑“隔阻沟”防止钉螺扩散;在围堤端口建护栏防止传染源进入;纵向收集螺情、病情、血防开支、农业收入等资料,统计分析其费用~效果关系。结果:2007年查螺5758878m^2,2008年查螺5515090m^2,均未发现残存钉螺及钉螺扩散现象;进入易感地带的人次减少97.77%,耕牛进入为零;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为零;每年血防支出减少158.8万元(血防投入减少80.20%);产业调整后每亩增值399元(亩产收入增加78.25%);2008年经市考核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通过综合治理之后,药湖血吸虫病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此项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血吸虫病内湖地区,甚至血吸虫病大湖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47-4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阻碍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地方性重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流行区呈现“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涉及2个宿主,湖北钉螺是其唯一的中间宿主,人或乳哺动物是其终末宿主,这2个宿主均为血吸虫的受害者和扩散者。因此,控制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集中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5-55
诊断在血吸虫病防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人群的感染率、感染度,以及监测传播变化,确定化疗目标人群的主要工具。迄今为止,尚无简便易行且准确的确定流行区血吸虫感染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建立敏感有效的防控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防止疫情反复,最终消灭血吸虫病.采用前瞻、横断面和回顾性调查研究相结合,现场和实验室结合,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传播阻断地区残存传染源、钉螺和流动人口输入性传染源的发布特征及防控技术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制定系列防控监测措施方案,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广东省于1 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86~1988年历史病人和高危人群的血吸虫病原检出率分别0.40%(5/1260)和12人(2.4%);至2006年,来自疫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原检出率为0.05%(6/13076).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荒地、水沟及竹林等,占88.37%;湖区输入的钉螺在广东的可疑孳生环境生长繁殖状况良好.根据各阶段研究成果,率先建立省级防控监测体系,首次提出了传播阻断之后的近期采取选择性主动监测、清理历史遗留病人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的策略,远期采取被动监测输入性传染源为重点的策略;创建了钉螺监测和质量控制体系,针对高危环境和可疑环境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应用效果显示,1 992年发现1个复发疫点并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了疫情扩散;复治历史病人1 9688人,有效清除大批残存传染源,监测查获输入性血吸虫病人41 0例并予及时治疗处理;指导改造大量适合钉螺孳生的高危环境,实施查螺质量控制,防止可疑环境漏查,保证查螺质量,及时、有效消除隐患.迄今,广东省已连续1 9年未查获钉螺和本地新感染人、畜.广东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有效防止疫情复燃,以省级为单位,率先在全国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控制并消灭血吸虫病的危害一直是我国和国际社会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来,随着对血吸虫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和血吸虫病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逐渐开展,血吸虫与哺乳动物宿主(包括人)相互作用及致病的机理不断被揭示。此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基因组序列已经基本测定完成。对基因组序列的解析不仅能够在遗传学水平上揭示虫体的活动规律,而且还将有利于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位和疫苗抗原。通过对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基因转录谱和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如免疫调节因子及表面黏附蛋白等)。同时,在抗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谷胱苷肽-S-转移酶作为主要抗原的曼氏血吸虫疫苗已经开始I和II期临床试验。此外,多种日本血吸虫抗原也开始在动物体上进行免疫及攻虫试验。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血吸虫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疫苗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同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国初期,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曾经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日本当时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有领先的成就。为了向日本医学界学习经验,借助20世纪50年代中日两国蓬勃开展民间外交的契机,并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过问,1956年以小宫义孝为首的由5名专家组成的日本防治血吸虫病医学代表团应中华医学会的邀请来华访问。这次访问的影响在某些以英文文献为主的研究中得到极高评价,但中国国内的有关研究大多数完全忽略了这一段故实。本文根据档案、中外医学文献、小宫义孝本人著述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梳理了日本防治血吸虫病医学代表团访华的来龙去脉,重点关注了中日医学家在专业问题上的合作交流。本文认为:小宫义孝代表团的来访并未对中国防治血吸虫病的方针和目标产生决策性的影响,但是日本学者的确向中国医学界传授了无可取代的实践经验,帮助解决了防治工作中的难题,并体现出真诚的合作态度。日本学者建议的一些具体措施很快被中国随后的防治工作所采纳。在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下,日本防治血吸虫病医学代表团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可贵且富有实效的国际医学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是在国家863计划“新型灭螺药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2004AA2Z3560)课题支持下,由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研发的新型灭螺药。经实验室和现场反复试验,以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指定的灭螺效果检测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检测,在灭螺效果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61-61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建国后历经几十年艰苦防治,至今仍是严重的农村公共卫生问题。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阻断血吸虫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此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灭螺药物是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简称50%可湿粉,下同),其使用方法主要为喷洒法或浸杀(泡)法,均需要大量水源。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经过了三十来年的努力,我国医学科学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物、抗菌素、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医学仪器等方面以及中医学的临床、理论和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都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不少研究领域是从无到有,经过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同解放前我国人民贫困交加、多种传染病横行的悲惨状况相比,解放后我国迅速消灭了天花,基本控制了鼠疫、霍乱、性病、黑热病、小儿麻痹等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大大降低了血吸虫病、疟疾、麻风、乙型脑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4-54
药物灭螺是消灭钉螺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用的灭螺剂,但其难溶于水,使用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该药的应用,现有的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虽其溶解性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氯硝柳胺新剂型的研究”课题,拟研制氯硝柳胺新剂型以解决氯硝柳胺使用困难的问题,并提高杀螺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本研究通过比较观察在不同类型地区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阐明传染源控制措施的优化模式及其基本原则。其方法为分别以行政村、乡镇以及水系流域为区域范围,实施以机代牛、卫生改厕等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观察螺、病情变化情况,评价其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是以行政村为区域范围的8个村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由4.8%降为0.4%,降幅为91.8%;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由0.0088只/0.1m2降为0.0002只/0.1m2,降幅为97.2%。铜陵县老洲乡在整乡推进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由4.78%降为0.08%,降幅为98.33%;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由0.015只/0.1m2降为0。贵池区秋浦河流域、九华河流域、升金湖流域分别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2年、1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由4.65%、4.52%、3.65%降为1.46%、2.19%、1.84%,降幅分别为68.6%、51.55%、49.58%;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0.0075只/0.1m2、0.0052只/0.1m2、0.0053只/0.1m2降为0.0003只/0.1m2、0.0015只/0.1m2、0.0014只/0.1m2,分别下降了96%、71.15%、73.58%,急性血吸虫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表明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防治效果较为巩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我国现行的一部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政管理法律。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5种 ,其中甲类 2种 (鼠疫、霍乱 ) ,乙类 2 2种 (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等 ) ,丙类 1 1种 (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等 )。随着实施过程中国内疫病情况的改变 ,于其后又将原属丙类的肺结核与新生儿破伤风二病提为乙类。另外 ,2 0 0 3年 4月由于SARS肆虐 ,又在本法管理的病种中增添了原本没有的SARS ,并规定其控制措施按本法第二十四条 (一 )款执行 (即强制管理 )。因此目前本法管理的传…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是一种可引起人类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在中国乃至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种类主要包括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和流行于非洲、南美洲的曼氏血吸虫。我们所在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协作组完成了对日本血吸虫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序列由近4亿个碱基组成,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占基因组41%)。我们从中共识别出编码基因13469个,其中有首次发现的与血吸虫感染宿主密切相关的弹力蛋白酶(elastase)基因。在与具有同等大小基因组的非寄生生物比较中,我们发现虽然基因数量相似,但其功能基因的组成却有较大差别:日本血吸虫一方面丢失了很多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如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和性激素合成基因等,这些营养物质必须从哺乳动物宿主获得;另一方面,扩充了许多有利于蛋白消化的酶类基因家族的成员。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血吸虫适应寄生生活,与宿主协同进化的重要特性。血吸虫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血吸虫生物学特点、分子寄生虫学、分子进化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为血吸虫病的诊断、疫苗研制和新药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74-75
粮食安全是我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是稻作生产大国,提高产量一直是水稻科研和稻作生产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稻米需求越来越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优质稻米不断冲击我国的稻米市场,目前我国推广的水稻品种多数品质较差,稻作生产可比价值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程景民同志著《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现状和对策研究》一书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现状和对策展开研究,分析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希冀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该书对于解决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