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一种通过常规扫速测试对吸附量进行初步估计的新方法。通过循环伏安技术对腺嘌呤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现象进行了研究,对电活性质粒吸附量进行了定性判断。结果表明,弱吸附吸附量的数量级一般在10^10molcm^-1。  相似文献   

2.
Pt电极上1,2-丙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EQC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2-丙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三个氧化电流峰,而一元醇的氧化仅产生二个氧化峰,说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过程的复杂性;负向电位扫描中1,2-丙二醇氧化出现阳极支与阴极支相互交错的伏安行为,表明1,2-丙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2-丙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原位电沉积活性镍对氢析出及苯乙酮的加氢还原作用。结果表明,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镍离子后,在石墨电极表面会连续沉积活性镍,从而能不断地催化苯乙酮的加氢还原,并大大增加氢析出和苯乙酮加氢还原的电流.进一步研究苯乙酮加氢还原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在本条件下,苯乙酮的还原是电化学反应完全不可逆的EC过程.  相似文献   

4.
Pt电极上1,4-丁二醇吸附和氧化过程的CV和EQC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H_2SO_4溶液中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1,4-丁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2个氧化电流峰,峰电位和峰电流分别为0.62V、3.87A·m~(-2)和1.00V、13.2A·m~(-2);负向电位扫描中还出现一个1,4-丁二醇氧化电流峰,峰电位和峰电流为0.39V、12.0A·m~(-2),说明1,4-丁二醇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本文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1,4-丁二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可进一步推算出酸性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只发生弱吸附,水和β—丙氨酸阴离子都可以取代部分氢,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了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量,而吸附态β—丙氨酸在高电位氧化时会消耗Pt表面的氧。本文结果为认识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O-TPP,VO-TClPP和VO-TpyPP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钒氧卟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存在准可逆性,VO-TClPP中钒氧中心离子的还原半波电位为—0.781 V,卟啉环的还原电位为—1.141 V。结果还表明:推电子基团有利于中心离子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运用循环伏安法对固态原位电还原TiO2制取Ti的阳极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研究发现,固态原位电还原TiO2制取Ti的阳极过程是一步二电子氧化反应,并且可逆,产物不熔,在石墨阳极下生成CO2气体,阳极电极反应:C+2O2--4e=CO2.固态原位电还原TiO2制取Ti的总电极反应为:2TiO2+C=2TiO+CO2,2TiO+C=2Ti+CO2,2CaO+C=2Ca+CO2.阴极生成的Ca可以继续对TiO2进行热还原反应,固态原位电还原TiO2制取Ti是TiO2的直接二步电还原与Ca热还原TiO2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O-TPP,VO-TClPP和VO-TpyPP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钒氧卟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存在准可逆性,VO-TClPP中钒氧中心离子的还原半波电位为-0.781 V,卟啉环的还原电位为-1.141 V.结果还表明:推电子基团有利于中心离子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电化学条件下进行亚硝基苯与缺电子炔烃的偶联反应,实现了碳碳三键的断裂并生成α-羰基芳酰胺。反应在阴极单电子还原产生亚硝基自由基,随后对炔烃进行自由基加成并通过分子内重排断键一步合成α-羰基芳酰胺。通过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表明α-羰基芳酰胺的氧来自于氧气。反应过程中使用氧气球提供氧气,10 mA恒定电流进行电解。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需添加金属催化剂和额外的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并催化O2的还原。Cu(Ⅱ)也能与1,1′-联-2-萘酚配合,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不能催化O2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循环伏安(CV)法制备了普鲁士蓝(PB)膜修饰电极。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对成膜过程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电位扫描范围内发生的成膜反应不同,且当电位小于250 mV时,无法在电极表面沉积普鲁士蓝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伏安法制备普鲁士蓝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2.
Keggin结构和Dawson结构磷钼酸及磷钼钒酸的氧化还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硫酸为支持电解质, 在水-1,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自制 的两个系列Keggin结构和Dawson结构的10种杂多酸的氧化还原特性, 分析了钼和钒的氧化 还原能力和可逆性, 讨论了不同钒含量对磷钼钒酸的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Daws on结构的磷钼酸氧化性强于Keggin结构的磷钼酸; 不论是Keggin结构还是Dawson结构的磷 钼钒酸, 随着钒含量的增加, 钒和钼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都越来越差, 为Dawson结构磷钼 酸和磷钼钒酸的鉴定提供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5种不同结构的席夫碱(N-苯基苯甲亚胺、具有-OH基团的N-苯基-2-羟基苯甲亚胺和N-(2-羟基)苯基苯甲亚胺、具有-NO2基团的N-苯基-4-硝基苯甲亚胺和N-(4-硝基)苯基苯甲亚胺).利用循环伏安法对5种席夫碱水溶液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pH对席夫碱-CH=N-基团的电化学...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角波电位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铁电极在室温1mol/L KOH 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正向扫描中产生3个阳极峰,分别对应于 Fe(OH)_2和 FeOOH的形成,它们在逆向扫描中顺序还原为 Fe(OH)_2和 Fe。温度对钝化过程有明显影响,交流阻抗谱证实了钝化膜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在导电玻璃表面电化学聚合聚吡咯,通过改变掺杂剂和膜层数得到三种聚吡咯膜,利用Hitachi-530扫描电镜观测其表面性能,在阳极电刺激下,使用光学显微镜等观察接种神经细胞的黏附数量。由此得出:聚吡咯表面性能和医学性能可以通过改变掺杂剂,膜层数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聚苯胺薄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在Pt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恒电位和恒电流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聚苯胺(PAn)薄膜,对PAn膜电化学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的扫描电位上限、扫描速度、恒电位法的聚合电位、恒电流法电流密度等因素对PAn膜的物理和循环伏安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酸性介质的浓度以及氯离子搀杂也极大地影响着PAn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在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并介绍了苯酚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催化氧化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钒离子浓度、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扫描速度以及加入如EDTA等添加剂后在石墨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石墨电极下的循环伏安行为,以及重铬酸钾活化处理与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石墨电极的可逆性。结果表明:出现了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峰,而且扫描速度和支持电解液硫酸浓度的增大都使峰值电流增大,但钒离子浓度的增大反而使峰值电流减小,而加入添加剂对峰值几乎没有影响;热处理对石墨电极表面的活性有所提高,活化处理对V(IV)/V(V)电对的氧化和还原可逆性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对于V(Ⅲ)/V(Ⅱ)电对的可逆性有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提出平行催化体系的叠式循环阶梯脉冲伏安法和对位叠式循环阶梯脉冲伏安法,推导了这一方法的催化电流理论方程,研究了诸因素对电流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发现无论是正向扫描或逆向扫描,是正脉冲还是负脉冲,催化电流皆为同方向,叠式循环催化电流相当于将单向电流叠加4次,因而灵敏度有较大提高,优于其它阶梯脉冲伏安法.  相似文献   

20.
灰黄霉素在0.1 mol*L-1 HAc-NaAc缓冲溶液(pH=5.86)中,于Co-GC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形成一良好的线性扫描伏安还原峰,峰电位Ep=-0.63 V(vs.SCE).峰电流ip与灰黄霉素浓度在5.0×10-9~1.1×10-6 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检测限可达2.0×10-9 mol*L-1,可用于痕量物质的测定.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体系的性质,实验表明电极反应为不可逆吸附过程.用AES和XPS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