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完成了外型的设计和小样铸造,公众看到目前最贴近史料又能工作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小样。  相似文献   

2.
~~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  相似文献   

3.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工作遵循“原理正确,结构合理,造型有据,逼近历史”的原则开展。介绍了科学复原模型应满足的6个条件,以及在史料研究、地震学研究、试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新结果。新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内部结构有五部分,形似汉代温酒尊,蟾蜍为器足,更加符合史料和汉代的历史特征。原大框架结构已经具有良好的验震和抗干扰功能,陇西地震现象得到重现,实现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复原的历史跨越。目前,1/3原大的外型与结构小样已在河南博物院和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正式展出。  相似文献   

4.
张衡地动仪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光辉典范,因早已失传,一百多年来国内外争相复原,已达40多种版本,但尚未达到原有水平。为此,探讨了它的工作原理,明确了它的性能要求,提出了倒立摆方案,开展了模拟陇西地震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已能实现对东汉陇西地震的敏感,并产生触发吐丸等系列动作。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历史上的张衡地动仪是真实存在的,怀疑甚至否定中国古代科技光辉的论断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张衡地动仪文献蠡读--对地动仪功能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地动仪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证明<后汉书·张衡传>中有关地动仪的记载(结构方面的内容除外)与其他同期的文献不能很好地衔接.考察地动仪及其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流传情况,可以看出古人对地动仪的质疑早已有之,而且越来越明显与强烈.关于地动仪的所有文献信息不出范晔所记,亦使之成为一条孤证.研究表明,张衡研制地动仪的史实勿容质疑,但限于东汉的科技发展水平,该地动仪并未达到设计初衷,因此渐被世人所遗忘.然而张衡的设计思想有其科学与合理的一面,是人类历史上系统研究测震仪器的第一人,其在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即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6.
7.
佛灯,又称圣灯、神灯。古人在很早就记载下这难得一见的神奇自然现象。在庐山只有登上大天池旁的文殊台,才能看见佛灯。干百年来,佛灯现象被广泛记载和流传。相传月明星稀的夜晚,在庐山大天池对面的山谷里,可以看到数百上千闪烁的荧光时聚时散,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眼望见巨石阵,往往是在公路上。它在车窗外一闪而过,脚下的A303大道没头没脑地延伸而去,几乎蹭上石阵的入口。它看起来只是一堆不起眼的石头,兀立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成为四野唯一的风景。不过即使是如此不经意的一瞥,也能看出这宽肩巨人般的侧影必属史前遗址无疑,那感觉就仿佛一瞬间时光倒流,冲进了一个失落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借助电子核磁共振设备对部分天才人物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天才"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是因为其大脑中负责这方面能力的区域被隔离了起来。爱因斯坦惊人的智慧和才华,成为他创造卓越成就的神秘光环。  相似文献   

10.
现年69岁的尼克·雷纳居住在加拿大渥太华市尼平区。在邻居们眼中,他是一个“怪人”,因为他家的院子中、车道上到处都是奇怪的木制工具和巨大石块。事实上,尼克·雷纳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科学家。他只是一名退休后的顾问,喜欢将自己称为“一个搬运大石块的古怪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古怪的人,竟然称他可能发现了古埃及金字塔“搬运石块的秘密”。站在他位于渥太华尼平区堆满木材、岩石和绳子的院子外,尼克·雷纳接说:“现代人有  相似文献   

11.
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把中国的文明史往前推进了2000年。河姆渡先民为什么能在此繁衍生息?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为什么在延  相似文献   

12.
古代史上最长久的不解之谜有了答案3000多年前在地中海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克里特文明最后突然神秘消失,这是古代史上最长久的不解之谜,也是困扰考古学界多年的难解之谜。据《泰晤士报》报道,丹麦科学家在爱琴海的锡拉岛发掘出一块小小的橄榄枝,它上面可能隐藏着盛极一时的克里特文明究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不明飞行物研究中心(CUFOS) 公布的一份材料,说近10年来有2000 多万地球人声称自己曾被外星人劫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神经都出了毛病,还是确有其事?科学家们似乎从中悟出了点东西。  相似文献   

14.
近日,科学家解开了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神秘项链之谜,在这条项链上镶嵌着一块天然玻璃,经研究分析乃是天外之物,是由陨星坠落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身边看似很普通的一块石头,没准也会和下文中的这些石头类似……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1718年,法国殖民者吉恩·巴普堤斯对工程师有关洪水威胁的警告不加理会,在位于密西西比河口、墨西哥湾和庞恰特雷息湖之间划出一块殖民地。从此以后,洪水问题就一直威胁着新奥尔良,可是像“卡特里娜”造成的如此惨重灾难,不仅在新奥尔良,即使在整个美国东海岸也不多见。新奥尔良为何如此“弱不禁风”?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3,(8):30-31
日前,法国科学家成功模拟了“沙丘乐”现象,揭开了困扰科学家十几个世纪的沙丘会“唱歌”之谜。“沙丘乐”是在茫茫大漠中时而出现的一种浓重、悠长、和谐、震耳欲聋的声音,最早记载于中国8世纪的古书中。此后,马可·波罗及达尔文等探险家对此也多有描述。全世界共有31处可以听到“沙丘乐”的景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解 释了地球磁场“南北颠倒”的原因。 1845年德国数学家卡尔·高斯开 始记录地球磁场数据,与那时相比,今 天的磁场强度减弱了近10%左右。而 且这种势头还将继续。电脑模拟系统 “助阵”科学家说,这种现象并不罕 见。在过去的数十亿年中,地球磁场曾 多次发生翻转,这可以在地球岩石中 找到大量证据。而他们在最近几十年 中发展的电脑模拟系统,可以很好地 演示这个翻转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这个塔怎么是斜的?会不会突然倒掉呀?”“听说这个木塔经历过连续7天的大地震,还被炮弹击中过,都没有倒,怎么这么神奇呀?”在来山西应县木塔参观的游客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不久,记者随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古建专家来到这里参观,不仅知道了木塔历经900多年的风雨而不倒掉的秘密,也了解了木塔目前不容乐观的现状,如何科学地维修成了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