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萧红小说对传统文体模式形成冲击。其作品多用情理线索结构,具有浓郁的情色彩,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趣。萧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赫维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40-24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的青年女作家,她们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才情笔触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抒写着情感历程和涂抹着心灵悸动的散文佳作。她们的性格秉性不同,家庭生活不同,感情经历不同,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处理生活的方式也不同,但她们的散文中却渗透着相同的情绪——悲凉、苦楚,悲剧意识隐藏在她们各自的心灵抒写中。当然,石评梅和萧红散文中的悲剧色彩也因为上述的种种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和各自特征来。  相似文献   

3.
颜娜  赵静 《科技信息》2010,(3):159-159
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作品很有魅力和特色,贮藏着诗意,有许多是具有自传性质的。本文以几个例子对比分析了萧红的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的两个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萧红散文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她坚定地站在个人生活积蓄及迸发的立场上,把自我情感的体验作为艺术的喷泉,让内心深处的情感小溪流淌出来,然后折射外面的世界,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真情率真的笔触营造了一种迷离凄清之美,给读者带来时代的广阔的悲剧之感。  相似文献   

5.
萧红用笔写心写情,散文式的笔调尤其为读者所钟爱,在她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一种特殊的美。本文认为萧红散文的艺术品格主要可以从深沉忧郁的基调、诗情画意的境界、清新明丽的文笔等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20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使得萧红经历了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磨难,孤独的漂泊渴望寻求精神上的皈依,以及在“客居”的环境下使得萧红对于“家”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演变的过程,认为战争中的生命体验促使她把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相统一,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7.
散文,不仅是我人生传记中若干富有色彩的篇章,也是我那经常漂泊流浪的灵魂的栖息地。在散文创作中,我追求题材的多样、情感的真诚、境界的深广、手法的自由,并认为一个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实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作家。  相似文献   

8.
丁玲萧红的小说创作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特征,丁玲的作品多反映知识女性的精神痛苦,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感;萧红的作品重在表现劳动妇女生存的艰辛,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丁玲创作多采用直接抒情、心理分析的方式,呈现出豪放、刚健的风格;萧红创作多采用间接抒情、写景造境的方式,满蕴着自然、真切的情致。  相似文献   

9.
善于写景是萧红小说的一大特色。萧红在景物描写中一方面营造出具有音乐性、绘画性和拟人性的景物画面,同时在她营造的或凄迷或明快的画面中也体现出萧红创作个性与自然的契合。她的小说在追忆的叙述中有皈依自然的情感趋向。  相似文献   

10.
全文介绍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现代广告中的色彩使用要点及民间艺术色彩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从心理分析的角度,以举例说明的形式,通过广告色彩引起的情感变化,阐述了其能够唤起合乎一定商业目的的情感的原理,提出一条进行现代广告创作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曹冬金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3):91-93,116
尽管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妹妹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可正是她那一个个强烈的欲望动机激发她需要的产生,潜能的发挥,并走向自我实现。动机是推动行为的动力,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潜能是个体需要产生的基础。从动机心理学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嘉莉的欲望动机对其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名节的追求,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此时兴起的女性弹词作品与时代风尚紧密相连,女性心理、女子追求在作品中有充分表现.第一部由女性创作的弹词小说《玉钏缘》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作为造型艺术,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独具的材质和手段,在用笔发展过程中与用墨融合在一起进行写意。晓峰绘画坚持用传统笔墨造型,既从秋月和野芳的自然形态出发,又升华为表现情思的艺术形态,对"雅"的审美追求是晓峰绘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孤独是杜拉斯永远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感体验,写作拯救杜拉斯于孤独之中。童年时冷漠的家庭生活,外人的隔离和排斥,造成杜拉斯无法逃避的孤独。她将这种孤独投射到笔下的大使夫人、劳儿·V·斯泰因、副领事等人物身上,表达孤独是人类永远无法逃离的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15.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article aims to seek plausible explanations as to Mrs. Mallard's controversial response to her husband's assumed death by sorting out a couple of clues like address forms the heart trouble of Mrs. Mallard, and her repression as well as her strength. The following textual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rs. Mallard felt the joy of freedom from her husband's manipulation and dominance over herself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ffairs, over her body as well as her soul at the assumed death of her husband.  相似文献   

16.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的词继承了苏轼“自是一家”(即抒发真实性情)的主张,一一从底流尚而出,使人们可以清晰看见好一生各个阶段欢快,幸福,相思,自信,悲凉的情感历程,唯其情真意挚,故能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7.
池莉作为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在婚姻、家庭、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的本色。她的作品中一个个女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女性的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却又在现实中苦苦挣扎。本文试从其不同时期作品中女性性格来分析池莉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不能没有爱,在荒芜的婚姻生活中,蘩漪缺失了性爱体验,她的情感无处寄托。与继子周萍热烈的爱使她压抑深重的心灵狂然释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蘩漪的恋子情结无疑是个体生命意义的觉醒,是一曲呼唤人性回归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论抒情语体     
抒情语体是以传递和表达情感为主的语言形式 ;抒情性是抒情语体最本质的特点 ;抒情语体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抒情语体中主体的情感类型决定其语言风格类型 ;抒情语体中情感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及情感表达的两种基本方式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相似文献   

20.
萧红小说深刻而独到的悲剧意蕴是其思想价值与艺术品格的重要内涵,其悲剧意蕴的特征体现为着眼于生命价值的缺席与群体愚昧,贯穿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与悲凉的情感基调,既是深刻的,又是充满感性化与个体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