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  相似文献   

2.
《文选与习作》第二册选了一组一分钟散文,共四篇。它们是:《晨》、《醒了小街》、《骆驼的联想》,《人、又少了一个!》。四篇散文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提起杨朔,人们自然会记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象《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几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名作,是杨朔耕耘的散文园地里几支香气袭人、艳丽夺目的奇葩。他注重情感,一直在努力表现时代感情的氛围。他曾说:“只有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里去,才能算真正深入生活了。”(《写作自由》)有情就有诗,所以他的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这不是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而是一种高迈绝尘,发扬蹈厉的精神,一种如“登高壮观天地间”那样高远的意境。以诗为文,这是杨朔散文的最显著特色。作家本人在《东风第  相似文献   

4.
人们曾称道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开了山水记作为独立文学体裁的先河。的确,自南北朝以来,一些写山水景物的文章,往往只是客观地把景物摄取下来,象儿童玩积木一样加以堆垛。郦道元的《水经注》写景虽注意时地变化,但严格说乃属地理志。唐以来王维、元结的写景散文虽进了一步,已能独立成篇,略有章法,但仍是客观的静止的描写成份为重。只有柳宗元才无愧是山水游记的大师。他的《永州八记》不但艺术风格独僻蹊径,而且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了自然山水,使每一篇作品都成为艺术精品,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文学家。他是中唐时期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过《渔翁》、《江雪》、《田家三首》这样一些光辉的现实主义诗作。他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以他进步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一扫汉魏以来数百年统治文坛的骈丽妍艳,华而不实的陋习,树立了清新健朴的文风,表现了时代的战斗精神,使散文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特别是他的山水记更集数百年山水散文之大成,形成清  相似文献   

6.
在茅盾所创建的光辉的文学业绩中,他的散文创作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可以说,在茅盾的一生中,始终都在运用散文这种文学样式进行不懈的战斗。他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宿莽》(散文小说合集)、《茅盾散文集》、《话匣子》、《速写与随笔》、《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时间的记录》、《茅盾随笔》、《归途杂拾》、《生活之一页》、《脱险杂记》、《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解放后有《跃进的东北》等。尚未结集而散发在当时各地报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大家,也是语言大师之一。他写的许多散文,脍炙人口,名震遐迤。特别是他的散文语言可谓独具风格:秾丽流畅,清新活泼,细腻传神,充分表现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美。《春》这篇散文,就生动地体现了这种语言美。值得我们很好品味、体会、学习和借鉴。散文是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散文,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更应该讲究语言美。很难设想,一篇语言平庸、呆滞、晦涩的散文,会是一篇吸引读者的好文章。散文在内容上、在组材上要求“形散神不散”,同样,在语言上也要做到“散而不散”,这就要求散文语言必须清新活泼,自然和谐,讲究修辞,讲究语言色彩。更应以语言美来感染、陶怡读者。《春》的语言美,使这篇散文更增强了美感,增强了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镇江英才录     
吴调公(1914-2000),文艺理论家、作家,镇江市人。原名鼎第,笔名丁谛。出生于儒医家庭。1935年毕业于大夏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后,开始创作小说、散文,发表《重振散文》、《通俗文学的定义》等,并协助作家胡山源编文学刊物。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有《海市集》、《长江的夜潮》等问世。抗战胜利后,曾任教于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空心看世界》的优美散文,文中讲述了他自己看到水田边一种美丽明艳的空心花,很是震撼。农夫告诉他,一般人种空心菜,还没有等到开花就摘来吃,只有等到开花时才能看到空心花。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花开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欣赏它开花时绽放的美丽。由此联想到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等待”,唯有等待才能欣赏学生思维的创新之美,才能享受教学过程的宁静之美,才能  相似文献   

10.
本书作者赖丹副教授是一九四九年在香港文艺界“五四”纪念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青年朋友。说来已是相识整整四十年之久的老友了,直到三年前绀弩久病逝世后,我们才有幸在北京见第二次面,可以说来往不多,但却神交久矣!又可以说,赖丹教授通过作品,过去对我的认识与理解比我对他的认识与理解是多一些,且也深一些。虽说作者当时在香港《华商报》副刊已经发表散文及杂记了,而我真正阅读教授的文字,实际还是从八十年代之初那篇《从“山区收购站”看作家与生活》的评论开始,在这之后关于聂绀弩小说的评论:《写  相似文献   

11.
老舍以小说家、戏剧家著称于世,也许正因为他的小说、戏剧太出名了,以至人们只知道他在小说、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殊不知他的散文不仅有一种新颖的美感力量,更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格力量。从抗战前的“想北平”、到抗战时期的《吊济南》、《我的母亲》,再到解放后的《我热爱新北京》,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如果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把老舍的散文作品排列起来,不难发现苦闷、忧郁、昂愤、狂喜的审美意识及发展轨迹,是贯  相似文献   

12.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中的名篇,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当时,作者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兼师范部)担任国文教员,其间写了一组散文,名为《温州的踪迹》,《绿》是其中的一篇。 《绿》描写的是浙江仙岩梅雨潭的奇异的景色。作者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的绿的描写,给人以清新淡雅、明快活泼之感。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恬淡的宁静之中,蕴蓄着丰富奔放的激情。文中,作者不禁为梅雨潭的绿而惊诧;欣赏此文,我们也不禁为作者那独具匠心的文思而惊诧。 一、精巧的艺术构思 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将全文自然地勾连在一起。开头起笔突兀,只用了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就点明了题意,使读者对本文抒写的中心一目了然。在第二段中,作者并不急于去写梅雨潭的绿,而从“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引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似乎已无可非议.各种古代文学史、各种古代文选的版本都是这么说的.而这种散文如果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以区别于韵文的话,《桃花源记》的确是一篇散文.问题是,关于散文的概念,如今一般是从狭义而言的,即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拿这个标准检验,《桃》文显然不能列为散文类.问题是,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既把《桃》文当一篇散文,又把其当作志怪小说.这种在文体归宿上出现的矛盾,是不应该有的.问题是小说这个概念在汉代就已出现,班团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宫,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可见古人在汉代就已把小说单列看待.而《桃》文作于晋,在汉之后,其文体应该有明确的标志.所以,界定《桃花源记》的文体归属很有必要.一旦小说文体得以确认,关于《桃》文的内容与评价自然会与话说有异.  相似文献   

14.
冰心的早期散文自成风格,闪耀着个性光彩。这是评论者所公认的。但冰心散文艺术风格究竟有何特征,其风格的形成和她的世界观、艺术观有何联系,她在散文创作上的艺术追求有何得失,这些问题似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本文拟以《往事》、《寄小读者》、《山中杂记》(以下分别简称为《往》、《寄》、《山》)为基本材料,主要针对冰心早期散文艺术风格的特征,适当兼顾其他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回忆文章,写于1926年2月到11月。从历史背景来看那是在民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惨案;从鲁迅的个人经历看,那是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刻。1925年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创作开始于二十年代中期,一九三一年出版了第一个散文集子《缘缘堂随笔》。以后,他的大部分散文收集在《随笔二十篇》、《缘缘堂再笔》、《教师日记》、《率真集》等集子里。一九七九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玮銮女士为了更全面地体现丰先生散文的貌,从她多年来收集的资料中选取了四十二篇丰先生未曾收入集子的作品,合成一集,出版全了《缘缘堂集外遗文》从这些集子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丰子恺先生经过艰苦的艺术磨炼,已成为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家。他在艺术上不仅继承了我国散文的优秀传统,而且以独特的面貌给我国现代散文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朵绚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17.
要写好散文,就必须选择好散文的表视角度。这是因为它是散文创作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亦是最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问题,决非雕虫小技。在我们的散文艺术瑰宝中,诸多的散文佳作,之所以能自成高格,成为千古吟咏的珍品,就在于它们的作者善于选择表现角度。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是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表视角度──“背影”这个特殊的一面,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篇佳作。在散文创作过程中,什么样的表视角度才算得上是最好的表视角度呢?1.表视角度要新颖、独特一般写人物,方法是灵活多样,然而大多都是从正面…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一年八月——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先生“承国立清华大学给予休假的机会”,留学英伦,漫游欧陆,写下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本游记集。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新增教材——《威尼斯》,便是选自著名的五国游记集《欧游杂记》。《欧游杂记》是朱先生写“给中学生看”的。在书序里,作者明确指出:这部“以记述景物为主”,有意避免“‘我’的出现”的“小书”,是他赠送给中学生的“小小的礼物”。一个著名的散文家,有名望的大学教授,为什么要一反自己成熟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19.
《颓败线的颤动》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是非常独特的一篇。无论是其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思维方式的展现都有其鲜明之处,特别是对照与对立并举的运用。这种手法和思维的运用对于表现整篇散文诗的矛盾主题——牺牲与杀戮、绝望与抗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乾坤入散记,化作玉玲珑。”朱自清的散文《绿》可称一篇精致玲珑的佳作。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早期提倡写实,注重对生活作深入观察。他对自然美有特殊爱好,在《绿》这篇山水散记中,以感受自然美的艺术心灵,描绘出仙岩山两处胜景——梅雨瀑和梅雨潭,从中“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