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2.
创新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立意要深,材料要新,语言要活。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新奇,在思考中寻找新意,在表达中寻找“鲜活”。这是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新奇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里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充分反映出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细细思考,学生作文难无外乎就是三种情况,一是找不到生活素材;二是找到了素材不知怎么表达,思路不畅;三是有了素材和好的思路却苦于没有语言,来来去去都是几句话。为了让学生知道习作写什么,如何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5.
传统作文教学侧重于选材、炼句以及结构等的指导,作文评改也是侧重于对错的字、句、内容的批改、指点,忽略了作文指导的评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空泛,语言生硬,缺乏意味。究其原因,学生不会观察生活,缺乏鉴赏力是重要原因。对生活中美的事物视而不见,当然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谢宝珠 《奇闻怪事》2005,(3):29-29,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的习作,应当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然而,不少学生作文时,所选取的素材枯燥,内容单调,层面狭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生活入手,忽视了身边的信息资源。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教师应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7.
2004年,笔者在本校中高年级130名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结果显示:48.03%的学生觉得“没有材料可写”,41.7%的学生感觉“有材料写不出来,10.2%的学生“抄袭他人作文,采取应付的态度”。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的困境,面对学生的现状,摆在我眼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言之无物”。通过三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索,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的烦恼主要是没有写作素材,学生应学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建立作文素材库。充实作文素材为的方法有储藏校园生活素材,撷取家乡生活素材,筛选搜集社会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9.
部分学生怕作文,原因种种,其间对作文无兴趣、把作文当着“苦差事”,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的确是提高作文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令我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对学生来讲,难于对付的也是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说明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很有必要一起探究。下面就如何上好作文课,变“老大难”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3.
解敬阳 《科技信息》2013,(13):329-329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大多数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我们老师也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缘故。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李兆迎 《科技资讯》2006,(36):81-81
小学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作文的心理需要,心理欲望,再好的指导方法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向,要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我们可采取这样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动是促进学生习作的一种方式。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根植于生活土壤的新颖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用这些感受去生发神采各异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赵六顺 《科技资讯》2009,(21):212-212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开放写作空间,加强主体实最。教师应扩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关注农村的发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立意”和“生活”的辩证关系,学会自主拟题;开阔作文思路,学会自主表达,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乐意作文.一、注重生活积蓄,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生活的积蓄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的库藏,触发他们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面我就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作文,对于刚入门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生活内容还不大丰富,知识面相对狭窄,又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懵懵懂懂的,不知作文为何物,常带有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作文是神秘的,是难写的。接触作文,他们要么皱眉头,要么咬笔杆,要么发呆,半天挤不出几个字出来。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呢?通过平常的读书看报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作文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在此作为“引玉”之“砖”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