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在“A像B一样C”式比喻性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C与A、B之间的语义搭配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C与A、B之间既可以都构成正常搭配,也可以只与其中一个构成正常搭配,而与另外一个形成超常规搭配。与此相对应,比喻句中本体、喻体的构成也并不完全一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结合比喻句中的语义搭配来分析比喻中本体的位置及比喻的不同作用。在划分比喻本体和喻体时,要注意其形象的完整性,要和全句的语义搭配关系、语法结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也应具体句子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比喻系统中最基本的深层结构“S像O”进行分析,以S和O在语法上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重现“S像O”成立的语义基础,指出S和O的转义组合是比喻语义生成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语义认知的角度对“很有……”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很有……”结构的语义分析来论述它的语义特点,分析了“很有……”结构的歧义现象及其语义承载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映,特别是赋予它的比喻和联想意义却不尽相同。以“红色”和“RED”为例,从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等四个方面探讨汉英颜色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典型论与词汇意义的向心性与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典型论认为语义范畴边缘是模糊的,并不是所有家族成员都具备标准特征。典型成员是参照点,范畴是由相互交织的相似性网络构成。语义范畴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词义属语义范畴,所以也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提出构建基于语义分析的微博搜索以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书写通常不规范的微博中有效地获取信息。和现有的微博搜索引擎不同,基于语义分析的微博搜索利用一系列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模块从微博中获取各类兴趣点,例如命名实体、事件、情感等。这些兴趣点进一步被索引,以支持分类浏览和高级搜索。本文讨论了微博语义搜索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介绍了一种参考实现框架及相关的语义分析技术,特别是面向微博的语义角色标注技术。  相似文献   

7.
语义文化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层次。李奇 (Leech)的语义七层次为语义文化的分析提供了途径 ,通过对词缀、词汇、隐喻、成语、委婉语等语言形式中所包涵的语义文化进行分析 ,证明语义文化是语言文化的集中体现。语义文化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很关键 ,以汉语和英语为例 ,其语义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语言交际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义分析的微博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构建基于语义分析的微博搜索以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书写通常不规范的微博中有效地获取信息。和现有的微博搜索引擎不同,基于语义分析的微博搜索利用一系列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模块从微博中获取各类兴趣点,例如命名实体、事件、情感等。这些兴趣点进一步被索引,以支持分类浏览和高级搜索。本文讨论了微博语义搜索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介绍了一种参考实现框架及相关的语义分析技术,特别是面向微博的语义角色标注技术。  相似文献   

9.
语义抽象概念aggregation和generalization不仅对不包含时间概念的复杂情况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很有用,而且还可以成功地用于连续事件的建模。建立了两种情况并存的语义数据模型:or—dering(次序)和sequencing(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在任何程序环境下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试图从本视角鸟瞰意境研究领域中诗歌意境向度上的研究盲区,认为意境具有语义模糊、语象有机统一和未定点多三个基本特征,并兼论意境范略理论渊源于先秦儒道两家对本语义层和语象层的基始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自然语言中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情感计算过程中有些句子的情感是由隐喻引起的,因此隐喻问题的解决将影响情感计算的结果.为此结合相关的隐喻理论,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对汉语文本中的显性隐喻的识别进行研究.以本体和喻体所属的范畴不同作为切入点,首先利用词性标注和依存句法分析提取句子中的本体词汇和喻体词汇,然后进行范畴划分和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学习,从而对特定的隐喻句子进行识别.这一研究对后续的隐喻自动识别和隐喻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贸易即战争"是英汉经济文本中最常用也是最受青睐的概念隐喻之一。文章从战争概念的诸多方面入手,从几个英汉语料库中选取丰富的含有该概念隐喻的经济文本,从语义和认知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本质和特点,以帮助人们建立和理解经贸活动所涉及的概念系统,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文本。  相似文献   

13.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为隐喻学研究引入了一个新视角。制造语法隐喻最常用的方法———名物化隐喻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物化,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物化是语法形式上的一种变化,既具有名词事物的静态语义特征,又具有动词的渐变语法特点,但其实质是语法与语义的交互匹配,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化隐喻是指为了建构文化理论而超常使用日常词语,并赋予特定新义,使之成为一个新概念的负载形式的修辞手法。“性”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范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文化的承载下,也影响着“性”语义的建构与演变。以“性”字作为研究对象,讨论“性”字语义在演变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隐喻”现象,可以说明文化隐喻是词汇演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人们使用委婉语回避谈及或礼貌地谈及社会生活中禁忌的话题。通过语言上的模糊,隐喻, 类比,借词,语义转移达到委婉的目的,而委婉语的过度使用或长时间使用必然使其本身最终沦为禁忌, 由此,又会导致新的或更多的委婉语出现。  相似文献   

16.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抽象概念。文章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宁波童谣中蕴含的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式,指出概念隐喻有助于解读宁波童谣中的社会文化信息,对于建构和实现宁波童谣的语义连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语义场,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三个方面对隐喻的运行机制进行评析,该三大理论的互补和合作是阐释词汇联想认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的重点从修辞进入了认知的范畴。本文经过分析,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者使用的、主动的语用策略。文章中将论述隐喻作为一种应用策略在话语中的应用、功能并分析其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反义词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对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的成对反义词的研究却不多。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成对反义词整体意义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可以得出,构成词的原型语义是成对反义词意义构建的基础,而转喻和隐喻是成对反义词意义构建的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