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疆国际展览中心后院的一个平台上,静卧着一块硕大的“铁牛”,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新疆铁陨石。它原来坠落于阿尔泰地区青河县,1898年被当地牧民发现时,它就像一头坐卧的“银骆驼”突兀在茫茫荒漠之中;1963年被新疆地质工作者在乌伦古河畔梅斯秋勒(俗称“银牛沟”)找到后,于1965年被运到乌鲁木齐市对外展出;1999年新疆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在我国新疆戈壁上发掘出土了一具恐龙化石,估计这只恐龙活着时身长达30米,是当时亚洲地区已发现的恐龙中最长的恐龙.为纪念中加科学家的合作,这种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历时8个月。其中,太行山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相似文献   

4.
深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切割最深的河谷。1998年10月底,我们“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完成片自雅江江源杰马央宗至大峡谷口派乡的1600余公里的科学考察漂流后一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示和原定计划,徒步穿越了大峡谷。那段时间,大峡谷口空前热闹,因为与我们不期而遇的“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穿越科考探险队”及来自西班牙的一支登山探险队也几乎同时选定了在1998年底穿越大峡谷。我们沿雅鲁藏布江追寻着地史时期那场最诱人还想的造山运动所刻划出的痕迹,终于来到了大峡谷面前。刚过大渡卡村不久,耳边就传…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其他流失文物类似,佛首的追索过程曲折而复杂,但在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旅日华侨多方努力下,从发现拍卖到回归祖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回到祖国的这尊佛首肉髻低平,脸庞圆润,露出笑容,雕刻技术娴熟、表现手法细腻、时代特征鲜明,是研究天龙山石窟乃至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暂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事实上,小行星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人提丢斯预见到了.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地带,其间沿一定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着大大小小的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小行星塞内斯(直径1003千米).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这里发现了小行星帕拉斯(直径608千米).此后,在这一地带又相继发现了幽诺、维斯达等小行星.  相似文献   

7.
南宁的一位朋友说,一定要挤出时间安排我去一趟靖西县通灵大峡谷,这等于圆了我几近破碎的梦.在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之行中,由于有事要提前一天回北京,原本要去通灵大峡谷的计划只好剔除.而今又被列入日程,得到补救,觉得通灵峡谷与我还是很有缘分的.  相似文献   

8.
通往“世界屋脊”西藏阿里的公路只有三条,其中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是新藏公路,这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一路上接连翻越了5座4000米以上的达坂,异常险恶,因此也被人们视为“死亡之路”。2003年7月,我们乘车从新疆的叶城出发,沿着“死亡之路”走向离天最近的地方——阿里。  相似文献   

9.
解读岩石     
我们能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那些嶙峋怪异、刀劈斧砍似的岩石群中看出点什么东西来呢?作为普通的游人,我们可能也只是能感受到那里景观的古朴粗扩、壮丽雄伟。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甚至给美国政府写过一篇文章建议将美国大峡谷变成垃圾处理场,因为这只需要将卡车倒到悬崖边,把垃圾倒下去即可。那时大峡谷在我心里是毫无意义的。当然我的建议是不会实现的,因为那只是我无知的表现。  那么从岩石中究竟能发现些什么呢?研究岩石的地质学家们并不会把美国大峡谷看得那么简单,他们不仅仅是把大峡谷看成是我们这个具有薄薄外壳的行星上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底5月初,新疆木垒县发生严重的蝗虫灾情,受灾面积达90万亩,最严重的地区,1平方米蝗虫数量竟然达到1500头到2000头之多,一脚踩下去就能踩死二三十只。照此下去,要不了几天,无论是农作物还是牧草、野生植物,都难逃被吃成光杆的厄运。可就在这紧急时刻,一群又一群的喜食蝗虫的候  相似文献   

11.
<正>天文学家花了数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希望能观测到处于萌芽状态的行星。近来,天文学家不仅发现了1颗新生行星,还发现了可能存在第2颗此类行星的证据。PDS 70恒星比太阳略小,距离地球约370光年,围绕它运转的这些行星非常年轻,似乎还在成长。更重要的是,其中一颗行星被自身的旋转气体和尘埃圆盘包围,而这种结构被认为可以孵化出大型卫星。如果  相似文献   

12.
“花山谜窟”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即以前的徽州)屯溪以东,是2000年10月刚开发出来、向公众开放的奇景。它不同于一般的风景区,而是奇在它那众多的深邃难解之谜。据说,这个石窟群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位最高、谜团最多的古代人工开凿的石窟。笔者日前访问了这个“谜窟”,亲身感受到了它那迷人之谜。 在中秋前夕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绕过群峰巍峨的黄山景区,来到了位于它东南  相似文献   

13.
应该怎样评说长白山锦江大峡谷呢?离开这条大峡谷的路上,我倚在越野车后靠椅上思考着,觉得它很袖珍,不仅具有一般峡谷的相同形态,而且拥有独特的内涵。说来有趣,2005年6月3日那天,我曾两次临渊锦江大峡谷,这种重复既因为无奈,又因为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1972年8月,芬兰赫尔辛基市郊发生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凶案,有两人在不同地点被谋杀身亡,一人被刀砍伤。在侦破此案过程中,一名警员在一个室外垃圾箱中的一只塑料袋里,发现了一件浸透血的衬衣。在警方到达凶杀现场之前大约两小时,一名男子将这件衬衣从附近一幢房屋的垃圾箱中转移到了这只室外垃圾箱,而这幢房屋正是其中一桩凶杀案的发生地点。法医在这件鲜血透湿、发出恶臭的衬衣上,发现了一些蛆和一些新鲜的绢。警方想弄清谋杀或伤害罪的发生时间,以及这件衬衣究竟是在垃圾箱附近的房屋中沾上血的,还是较早时在另一地.欠发生的另…  相似文献   

15.
金石 《科学之友》2007,(3):20-21
与美洲的发现不同,属于"旧大陆"的非洲从古代起就为外界所熟悉,只是在中世纪被人遗忘而已.一直到大航海时代(15-18世纪),欧洲人才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发现"了非洲,并进行了从沿海到内陆的探险.  相似文献   

16.
发现地球上"强度最高物质" 人们熟悉的铅笔是由石墨制成的,而石墨则是由无数只有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薄片压叠形成.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结构.自从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科学研究就从未间断过.然而直到最近,美国科学家才首次证实了人们长久以来的怀疑,石墨烯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4月8日,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的塔里木油田满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测试求产,日产原油624立方米,日产天然气37.1万立方米,标志着塔里木盆地腹部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一个新的亿吨级大油气田被发现。满深1井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米林派为分界点,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河流特性, 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了马蹄形大拐弯, 与中游的宽谷河道显著不同. 分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游米林河段和大峡谷下游地东河段的河床砂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数据结果. 分析显示, 米林河段AFT年龄集中在10.7和26.8 Ma, 地东河段AFT显示年龄集中在2.5, 7.1和12.6 Ma. 由于河床砂岩屑是上游方向裂点向下到岩屑沉积点之间流域地质体经剥蚀和水流分选平均后的产物, 据此可以推定, 米林上游到加查河段流域的地质体和大峡谷下游地东以上到直白河段流域的地质体经历了不同的冷却历史. 从统计的结果上看, 米林以上到加查的中游河段地质体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的冷却, 分别为10.7和26.8 Ma前后, 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流域地质体的冷却主要发生于2.5 Ma前后, 这一结果证实, 以南迦巴瓦峰为核心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在2.5 Ma以来经历了快速和独特的构造地貌演化过程. 雅鲁藏布大峡谷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的流域属于相同的大地构造单元, 即冈底斯岩带、雅鲁藏布缝合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但是, 二者热史演化的迥然差异显示, 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流域地质体在2.5 Ma以来的冷却过程似乎不是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 显示其可能与气候因素引起的强烈剥蚀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北部的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交汇处,有一条蜿蜒近百公里的大峡谷,谷中丛生着千奇百怪的土林,所势恢宏。千年流淌不息的象泉河,弯弯曲曲地穿梭于大峡谷中,孕育了璀璨的古格文明。而古格文明的陨落却给世界留下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当今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之一,这里不仅植物种类众多、品种齐全,而且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据有关资料记载,仅墨脱自然保护区内就有国际级保护野生动物Ⅰ级14种、Ⅱ级8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Ⅰ级21种、Ⅱ级45种,而在众多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藏羚牛。 藏羚牛,学名扭角羚牛,俗称羚牛;主要生活于西藏藏东南地区,属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据说大峡谷内一群羚牛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头。因此,寻找它当然就成为我们穿越大峡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行,我是跟随西藏林业厅组织的专家考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