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云四号辐射成像仪及其数据在卫星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淦泉  沈霞 《自然杂志》2018,40(1):1-11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气象观测密不可分,通过气象卫星观测气象是气象预报的重要手段。气象卫星主要分为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两类。辐射成像仪一般是各类气象卫星的核心载荷,用于获取目标不同光谱波段的辐射数据。卫星气象是指对气象卫星获取的辐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分析结果进行气象和气候预报。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最新研制发射的第二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辐射成像仪的性能和技术特点,并介绍了辐射成像仪数据产品在卫星气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静止气象卫星,综合体现了中国气象与航天科技水平,是“智慧气象”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颗承载了几代人心血和梦想的卫星实现了多个“世界之最”:全球首次在静止轨道实现了干涉式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全球首次将成像辐射计、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等多个载荷装载在一颗卫星上。  相似文献   

3.
斯公望 《科学通报》1985,30(8):608-608
气象卫星的发射,给气象资料的收集开辟了新的纪元。气象卫星对大气的遥感探测正在气象业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欧洲和日本已开展了静止卫星测定云风的业务。云风是热带海洋区域重要的气象资料。一些研究证明:低云风与常规3000呎高度的风相当一致,而且能很好地代表天气尺度环流。许多研究也证明,云风在研究热带环流和数值  相似文献   

4.
士元 《科学之友》1997,(11):4-4
今年6月10日升空的我国第1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于6月17日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轨道上,它是我国第二代气象应用卫星。细心的读者会问,第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与它有什么异同?这还要从气象卫星的种类谈起。气象卫星通常按照轨道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极轨气象卫星;另一类则是与地球同步的静止气象卫星。它们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在  相似文献   

5.
航天技术是人类利用和开发太空的一门科学技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结束了人类百万年来被束缚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底层的历史,开创了航天时代的新纪元.在这太空广阔的疆域里,有着高远位置、高真空、微重力、丰富的太阳能和超低温等特殊条件,且不受国界限制,可自由飞越任何国家的上空,这些条件为人类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前所未有的方便.其中气象卫星可从太空中获取全球范围的气象情报和信息,为监测和预报天气变化提供了可靠而全面的资料,为传递气象信息开辟了快速而形象的通信渠道.气象卫星将会在气象科学领域里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优势和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二芳基乙烯型光致变色染料由于拥有优异的双稳态和抗疲劳度,在光信息存储、防伪油墨、分子开关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我刊特别邀请朱为宏教授介绍近年来二芳基乙烯化合物在拓展性能和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风云四号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其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被赞誉为风云四号A星的"千里眼"。我刊特别邀请李向阳研究员介绍气象  相似文献   

7.
彭公炳 《科学通报》1989,34(1):56-56
极地冰雪覆盖对大范围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早巳被气象气候学界公认,但在气象卫星观测提供了可靠的南极冰雪资料以后,才可能深入揭示这种影响。本文分析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与南极海冰的关系,得出一些对长期天气预报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多变的背景下,人们对天气预测的需求日显重要.作为一名跟天气打交道的科学家,曾庆存在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为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学科做出了关键性贡献.他密切结合国家需要,为解决军用和民用相关气象业务的重大关键问题做出卓著功绩.  相似文献   

9.
利用诺阿-5号卫星影像研究积雪和融雪径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英 《科学通报》1980,25(15):700-700
从六十年代末期开始,美国Barnes等人就已利用气象卫星,天空实验室和大地卫星等进行积雪研究.苏联也曾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中亚地区和伏尔加河的春汛预报.我国接收气象卫星云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卫星云图用于气象预报的价值很大,但用于研究积雪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是利用中央气象台和上海市气象台接收的诺阿-5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今年6月10日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此前,我国曾发射过两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B。静止气象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多时次地监测可观测区域内地气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灾害天气系统的监视能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3日,我国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运行至今已有100多天了.带着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升空后的运行及研制过程中诸多大家想了解的情况,去年底,我们来到了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基地之一的上海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气象看似遥远,又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气象特点,就让知力君带你游遍神州大地,看看各地都有哪些关于气象的新鲜事儿。“北马”不再看天吃饭(北京)知力君听说2017年的“北马”选手们在多日前就通过微博微信、影视节目、北马气象专题网页等多渠道了解到天气预报。“气象跑团”通过  相似文献   

13.
赁常恭 《科学通报》1993,38(16):1502-1502
1 引言用气象卫星遥测台湾地震,即1991年3月7日根据气象卫星遥测到热红外异常增温,预报在我国台湾岛东侧及东南海域将发生5—6级地震,有效期到3月17日,结果于3月12日在台湾岛的台南市东23.0°N,120.3°E发生了6.0级地震。又如1992年4月16日根据气象卫星遥测到热红外异常增温。又预报4月17日—5月4日在我国台湾海峡将发生4级地震、台湾苏澳东侧海域及台湾岛东侧或琉球群岛将发生5—6级地震,若热红外征兆有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将进一步补充预报。结果于4月20日在台湾花莲东南海中(23.8°N,121.7°E)发生了6.8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预报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陆植被变化的气象卫星遥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符淙斌 《科学通报》1992,37(16):1486-1486
地球表面的植被状况对地气系统内的辐射能量交换(主要改变地表反照率)、热量交换和水汽交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植被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卫星遥感技术提供了监测区域和全球植被变化的有效工具。对非洲叫、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特别是对非洲地区植被的气象卫星遥感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我国,气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开始进行深度融合,数据驱动的科学正引领我们走向智慧发展,而关乎亿万人阴晴冷暖、衣食住行的民生气象也走进了“智慧时代”。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服务模式,明确气象大数据、“互联网气象+”等战  相似文献   

16.
<正>温州市气象科普馆是浙江首家综合性大型气象科普场馆,建于2018年,展馆面积近600平方米,由温州气象、气象知识、气象服务、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四个展区和一个独立的3D气象影院组成。展馆通过声、光、电高科技手段结合,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气象的万千变化,天气灾害的残酷无情,减灾防灾的迫切需要,气象服务的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异常气象使天气预报失常从17世纪开始人们才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预报了天气。现在虽利用人造卫星或雷达等高科技在预报天气,但报准的也只达80%左右,平均每周总是有一两次报不准。因气象现象本身是极为复杂,例如一个地域的气象将受到整个地球的气象影响,距地球表层几十公里处高空的气象也很复杂,还与地球表面的山,溪谷、平原、海等的形状与大小也有很大关系。现在气象厅把对气象会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都尽量考虑之后,运用流体力学等方法把各种因素制成数学模型并利用超级计算机处理。但从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无法使天气预报达到完善的地步,这是因为无法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发育速度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鸿第 《科学通报》1982,27(3):180-180
作物发育速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是农业气象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预报等工作的依据,因此国内外农业气象工作者对此问题曾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用较完整的资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崔啓武 《科学通报》1959,4(23):804-804
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气象局及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等44个单位参加的全国第一次森林气象与护林防火学术会議,于9月10—18日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議对于过多的工作进行了总結,对于今后全面开展森林气象与护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建議。森林气象学在我国完全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一門年輕的学科。几年来,在我国东北、內蒙等地的林內先后建立了近百个森林气候站(哨),在森林气象观測法、森林气象新仪器的試制、森林与气候的相互关系等方  相似文献   

20.
刘宏勋 《科学通报》1964,9(9):832-832
中国气象学会于1964年7月7—14日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議。这次会議是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以来,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有各科学研究部門、大专院校和各級气象台站的正式代表98人,列席代表58人。会議收到的論文共192篇,內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預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等各个方面。特别是,由于广大气象台站在近几年来所推行的預报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会議上提出这方面的論文也特别多。从会議情况看出,近几年来我国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