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约翰·希克站在宗教的立场上考察了神经科学对宗教经验提出的种种挑战,指出这些挑战本身存在的问题.他承认宗教经验与神经活动之间的确存在关联,但否认两者等同.进而,他转向神经科学的自然主义预设,论证心/脑同一理论和机械行为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在此基础上,他主张自由意志,认为宗教经验有可能是经验者对超越者的敞开.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哲学"事业的共同认知,构成了19世纪之前西方学术群体从事与自然有关的研究和讨论的基础。在英国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进程中,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同样经历了一场近代转型。17世纪英国学术共同体在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权威的质疑中,逐步确立新的实验哲学的坚实基础,自然哲学家不再局限于不考虑现实状况的纯粹思辨,开始通过实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及背后的规律展开观察和解释。伦敦皇家学会的诞生,正是这种转型过程影响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其在数十年发展之后水到渠成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9~21日,应瑞典宜家公司和英国英中友好文化交流促进会邀请,上海市松江区科技考察团,赴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英国等地进行了科技考察活动。考察团成员先后参观了瑞典宜家公司、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英国剑桥大学和格林威治天文台,考察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挪威首都奥斯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冰岛首都雷克亚未克和英国首都伦敦。通过学习交流和观察思考,留下了颇多的启示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她对文艺复兴运动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贡献可区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但其中精神文化的贡献要远大于物质文化,而且精神文化的作用更具有本质的意义。在这方面,近代科学是一个典型案例:近代科学虽诞生于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但她的实验方法论思想却是吸取了伊斯兰文化营养所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古人最早从自然环境中认识圆形和方形。有文字历史以来,对于圆形和方形的认识不断深化并运用于人类生活当中,尤其在建筑设计的图形选择上,经历了一个从圆到方的过程。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都与礼制的产生和发展有关,据此可将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网络思维:基于点线符号的认知图式和复杂性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思维将事物结构视为由点(事物的组成要素)和线(要素间的联系)组成的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事物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这种以网络为认知图式的思维方式已经在自然、经济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网络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象征,而网络思维及其技术将为正在崛起的复杂性科学范式提供有助于弥合整体论和还原论之间鸿沟的认识工具和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接受,与救国的历史语境有很大关系,大致经历了技术救国、政治救国、实业救国和文化救国几个阶段。科学在每个阶段几乎都成为各种救国主张背后的价值基础和推动力量。然而,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于科学本质和科学功能的认识又不尽相同,导致了科学本土化与普遍性之间出现了一定张力。 相似文献
9.
区域知识集聚效应及其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在创新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建立起一个基于社会认知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知识集聚的内涵、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决定作用,并引申出关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政策蕴涵。 相似文献
10.
约翰·希克站在宗教的立场上考察了神经科学对宗教经验提出的种种挑战,指出这些挑战本身存在的问题。他承认宗教经验与神经活动之间的确存在关联,但否认两者等同。进而,他转向神经科学的自然主义预设,论证心/脑同一理论和机械行为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在此基础上,他主张自由意志,认为宗教经验有可能是经验者对超越者的敞开。 相似文献
11.
12.
技术生态风险防范的多维体系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生态风险既要末端治理更需源头防范,源头防范必须构建多维的综合性防范体系,它应包括企业和政府的主体防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个体防范,以及非营利组织等方面的防范。末端治理要选择一定理论思想指导下的可持续实践路径,表现在产业规划、技术试验、企业经营、生产工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认知和心智的边界——当代认知系统研究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认知主义不自觉地以为发生在头脑中的认知过程对整个认知任务的认知实现是充分的。然而,随着认知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认知任务的实现须依赖更广泛的系统条件;这使得系统性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研究的一个基本维度,并因此引发了关于心智和认知的本性及其边界的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西学、传教士和王韬的春秋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历学研究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韬(1828—1897年)在西学和传教士影响下,重新考订了春秋时期的历法和日食,其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文章介绍其历学著作的内容,分析他从事该项研究的原因,考察他对中西历法的融汇与折衷,并再现了他与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年)、湛约翰(John Chalmers,1825—1899年)等人的学术交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工程学来源于西方,其在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程师就产生于晚清留美幼童当中,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工程学训练,回国后在铁路、矿冶、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开创我国工程事业的功臣。之后,庚款留美生更是热衷于学〉--j近代工程学,以利国家建设;留日、留欧学生中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工程师。这些留学生成为促进我国近代工程事业起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应用需求和实践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基础研究。百科全书作为知识门类的概述性著作,是开展和推动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作为大数据知识传播的工具,《大数据百科全书》不仅要有实用与新颖兼备的知识内容,并且还应具备准确严谨与通畅易懂的专业化语言文字表达。其中,术语是《大数据百科全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总结大数据领域的术语特点,并以此提出《大数据百科全书》术语方面的收录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丁·克菜因(1924 ~2009)是世界著名的现代物理学史家,他是开创20世纪物理学史研究的少数先驱者之一.虽然克莱因从未来华访问,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学术工作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一些中国的科学史工作者.然而,很多人对克莱因的学术生涯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都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本文不仅向读者介绍了克莱因的杰出人品和成就,而且第一次揭示了他对中国的现代物理学史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李约瑟进行中西科技发展的比较,不过那是一种缺乏实际接触的比较。事实上,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传入西学,使得两种文明中的自然知识传统遭遇,其间产生的竞争、冲突与比较,留下许多可进一步探究的议题。文章选择从明末清初近代东西文明的遭遇与冲撞,来分析近20年来台湾的科技史研究所处理的一些新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