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但如应用过程疗效会逐渐降低而产生耐受,原因主要是由于多多的吗啡会刺激受体产生抗阿片物质,对抗了吗啡的作用。应用针灸或电针刺也能产生镇痛效果,但疗效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凡是脑内CCK-8功能旺盛的,电针效果就着,反之则佳。  相似文献   

2.
针对时下青蒿与青蒿素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阐述:从本草学角度分析了中药青蒿的种质来源,介绍了中药青蒿及其提取物青蒿素的临床药效和应用,围绕青蒿素是否仍属于中药及其结构容易被高温破坏的情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时下青蒿与青蒿素再次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阐述:从本草学角度分析了中药青蒿的种质来源,介绍了中药青蒿及其提取物青蒿素的临床药效和应用,围绕青蒿素是否仍属于中药及其结构容易被高温破坏的情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最富特色的一门学科,至迟在2400年前中医药名词术语就已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体系。随着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不断产生新概念,出现新名词、新术语。为了满足学术交流的需要和适应学科的发展,历代医家或政府,总是不同程度、不停地进行着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一一门学科的理论是建立在有关的概念体系之上的。名词术语则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一般认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内经》问世是它的标志。之所以称《内经》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是因为在这部著作中,关于人体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养生等重要的中医学概念都已提出,并命名了与概念相对应的术语。如中医的阴阳(阳气、阴气、阳虚、阴虚等)、五行(金、木、水、火、土)、脏腑(心、肝、脾、肺、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带脉等)、俞穴(涌泉、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精神气血津液、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四诊(望、闻、问、切)、治则(治未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等)、治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等)、制方(大、小、缓、急、奇、偶、复)、配伍(君、臣、佐、使)、养生(养阳、养阴、恬淡虚无等),这些初步构成了中医药理论名词术语体系。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成中医临床经典之作《伤寒卒病论》,其中《伤寒论》部分针对外感热,提出397法,113方;《金匮要略》部分专论内科杂病40余种,载方262首。书中所确立的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及其方药,为后世所推崇,被称为“众方之祖”。书中所载病名(疟病、黄疸、中风、肠痈等)、证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等)、方名(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药名(诃黎勒、红蓝花、生姜、白前等)沿用至今。最迟在东汉就已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一部中药学经典著作。它系统阐述了中药学理论和用药原则,提出药物配伍、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概念名称,并按三品分类法记录了365种药物,绝大多数药物至今仍在应用。此书为中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魏晋以后的一些中药学著作,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其中所使用的药物名称、中药学术语大多沿用至今。综上所述,最迟在公元1世纪,我国中医药学学科体系构架已经完成。从术语学角度来说,反映中医药学概念的术语体系此时业已形成,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总体来说,中医药名词术语体系建立之初,已独具特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命名原则与方法。随着医疗活动的不断开展,新学说的提出,新药物的发现,要求医生对新出现的事物或概念定出一个合理的名词或术语;外来医药传入,要求按照我国汉语及医学特点进行名词术语的翻译,以利学术交流和医药知识的传播。一方面是出现新的名词术语,另一方面是随着医药学的进步,对一些原有的医药知识重新认识,亦要求对旧的医药名词术语进行修订、规范。所以,在我国两千年来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一直进行着,未曾间断过。二由于药物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因此历代医家甚或政府都十分重视药物学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其中药名的规范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综合魏晋以来名医之见,对《神农本草经》进行补充、整理,撰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该书新增前胡、百部、牵牛子等药物365种,在提出药物正名之后,列举多个异名,如苦参列了8个异名,而《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只列一个异名。在当时我国南北长期分裂,造成一药多名等混乱现象,陶氏将正名与异名同时列出,这对于统一药名是有意义的。唐朝统一中国,成为强大的封建王朝。鉴于陶弘景个人及所处时代的局限,唐政府批准医学家苏敬的建议,编修一部国家药典,名《新修本草》。该书在《本草经集注》730种药物的基础上,新增药品100多种,如蒲公英、蓖麻子等,其中还有民间已广泛应用的外来药,如密陀僧、麒麟竭、阿魏、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薄荷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味外来药叫“底野迦”,据日本中山久四郎考证,系希腊语“Thteriak”的音译[1],即鸦片。该书为了药物的鉴别,还配绘了药图,可见当时医家对药物的定义已不再停留单用文字的表述上,而且还用图象来配合说明。北宋百余年间是我国历史上官修本草(中药著作)的高潮时期,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就编修了三次。先后编写《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以及以唐慎微《证类本草》为蓝本编修的《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和南宋《绍兴本草》。这些官修本草都不同程度地新增或修订了药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中药学巨著。经作者(李时珍)考证,发现前人书中有不少名实不符、类别不当者,如“有当析而混者:葳蕤、女萎二物,(《证类本草》)并入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南星、虎掌一物,(《开宝本草》)分为两种”;“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冠氏衍义》之舛谬。黄精即钩吻,旋花即山姜,《陶氏别录》之差”[2]。作者(李时珍)遂于“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王世贞序),设集解、辨疑、正误、发明等项,对药物的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功效、方剂等方面详加论述,无者增之,误者正之。《本草纲目》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药名而言,书中将1 892种药物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原则,归为16部60类,依次排列,构成当时最为先进的中药名词体系。该书问世后,很快就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国,先后被全译或节译成日本、朝鲜、拉丁、英、法、德等文字,在中外科技史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药名书写的规范统一对于治病救人的医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早就刊载清代顾铭照写的一篇题为“书方宜人共识说”的医话。文章说他“尝见一医方开小草,世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熏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桃,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他认为尽管“方书原有古名”,但药名已经成为生僻名时,就不得使用,“若图立异矜奇,致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于是提出“取用宜乎通俗”,要求医生处方所写药名必须使用通用名,这符合术语学里的通俗性原则,很有现实意义的。三历史上,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虽不如中药药名统一那样显而易见,但亦从未止歇过。一般来说,历代医学名著,尤其是被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列为必读的医著,如唐太医署把《素问》、《黄帝针经》、《甲乙经》、《脉经》等作为医学生的教材;中央政府组织编纂的医书,如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特别是清代的《医宗金鉴》,不仅被清太医院定为医学教科书,而且在问世后一直为中医界所推崇,作为医生的入门书,由于这些书的权威性,使得它们在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医名词术语起到规范化的作用。近代以来,欧风东渐,西医传入,致使中国医学界发生很大变化。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包括医学,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有一些人将西医与中医对立起来,后来竟提出要取缔中医,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政府为了平息民愤,于1931年成立了中央国医馆。中央国医馆成立后,将统一病名列入工作计划。1933年下发《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统一病名建议书》、《中央国医馆审定病名凡例》及《中央国医馆审定病名录》给各地分馆,因遭反对,没有实施。[3]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由少数人提出,缺乏学术民主;二是行政命令强制实行,不是学术界的共识;三是限期3个月后一律使用审定的统一病名,时间太短;四是武断地认为中医不科学,统一以西医病名为标准。最后一条是导致这次病名审定夭折的致命伤。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个教训,当引以为戒。历史告诉人们,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非常重要,历代医家甚至政府对这项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重视,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资料。这是我们今天进行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可资借鉴的珍贵文献。只有用现代术语学的方法对这些历史文献进行认真梳理、发掘,才能使当今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 朱建平研究员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5.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理论上,拟形成“以医为本的随证施量策略”和“以药为本的量效关系规律”构建方药剂量理论:参考现代西药量效关系研究模式。在方法学研究上创新性提出以临床疗效评价为中心,以药少而精、药专力宏的示范性经方为载体,建立多学科、多层次、多种技术手段等集成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体系,以全面、系统地阐释方药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误差和近似计算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误差思想空缺做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从对分数的使用、神秘数的使用以及上元的设立等特点,论证中历是一种追求把握完美天行的探索活动的结果.论证了中历一直缺少对观测精度、模型精度、计算精度的统一认识.对历代主要天文仪器的误差分析中,发现与早期测量夏至影长相比,历史上以冬至圭表影长为基准的测量回归年长度方法是一种倒退的技术.以《授时历》为主要案例,通过对历法的一些计算过程分析了古人对计算精度问题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研和政策分析,发现日本传统工艺保护包括"保护"和"振兴"两个层面,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将部分传统工艺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和"选定保存技术",《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指定了"传统的工艺品",为日本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了保障。日本非常重视官产学研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推出商标注册、设计更新、品牌重建、海外推广,以及海外销售渠道开拓等一揽子振兴措施,并结合"酷日本(COOL JAPAN)"战略,创造有利于传统工艺发展的社会环境,为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有关论述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根据分析对传统的“天人合一”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霍金说过“21世纪是复杂性的世纪”。复杂性科学方兴未艾,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具不具备复杂性?传统文化复杂性的研究方法、传统文化复杂性的演化机制以及传统文化复杂性的结构路径是什么?本文用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来审视传统文化,力图寻找探索研究传统文化的新视野、新角度。  相似文献   

10.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造就了辉煌一时的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理论基础。作者在阅读《句法结构》译本时,发现其中有些术语的翻译欠妥或陈旧过时,影响到对其内容和思想的理解。考虑到术语对于科技文献的重要性,作者对书后所附术语表进行系统梳理,对其中一些欠妥的术语翻译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字母词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字母词产生的原因,提出大量使用字母词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介绍了在科技名词规范工作中有关字母词的做法,概括了字母词的若干缩略结构,并对字母词规范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