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有机性和系统性,同时与人的历史发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具有"实践批判"导向、"目的意志"指引、"社会实践"中介的三点核心要旨。绿色发展作为自然辩证法在新历史机遇下的时代思想延伸继承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1月28日是革命导师和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恩格斯年",并围绕恩格斯诞辰举行一系列纪念和研讨活动,包括征文、研讨、展览、编辑出版以及相关的纪念活动等,积极扩大和提升自然辩证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1)在适当时间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具体形式是将纪念大会与学术年会合并举行,其中学术年会围绕"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主题征文。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1月28日是革命导师和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恩格斯年",并围绕恩格斯诞辰举行一系列纪念和研讨活动,包括征文、研讨、展览、编辑出版以及相关的纪念活动等,积极扩大和提升自然辩证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恩格斯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光辉一生。恩格斯确立的唯物辩证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他的《自然辩证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新领域。恩格斯的著作对我们有重要启示,我们应沿着《自然辩证法》的方向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出版、传播和研究,到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自然辩证法定位为"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科学,便成为一门学科在建设和发展中。今天,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11月28日是革命导师和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恩格斯年",并围绕恩格斯诞辰举行一系列纪念和研讨活动,包括征文、研讨、展览、编辑出版以及相关的纪念活动等,积极扩大和提升自然辩证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1)在适当时间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关系是学界争论已久的话题.卢卡奇以总体性辩证法为视角,发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存在总体性辩证关系空场、辩证法外延扩大化等问题,认为这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背离.回到马克思辩证法,基于文本,重审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以"确证说"回应卢卡奇的"背离说",进一步厘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开创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并以丰富的内涵铺垫了该学科的核心架构;自然辩证法学科建制化发端于新中国成立后,大体历经归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归属哲学的科技哲学以及谋求自立的科学技术学等学科范式;展望未来,自然辩证法学科仍可坚守自身的独特禀赋,直面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境遇而大有作为。大力繁荣自然辩证法学科,掀起自然辩证法事业发展新高潮,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对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普遍在没有深入考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黑格尔因素的情况下,人为地在唯物辩证法内部制造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从根本上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始终沿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基本思路,致力于构建唯物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整性和革命性,并与社会主义运动中无视黑格尔革命遗产的理论倾向和政治思潮划...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对自然科学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查,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方法论,总结了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对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掌握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03-107,110
当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需要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曲解和贬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思想迷雾及其对国内理论界的影响,在把握恩格斯逝世后百余年来世界科技和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重新解读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融入人类历史活动及其价值判断的辩证自然观、凸显主体能动性和反对狭隘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认识论、社会文化开阔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依然是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哲学潮流奔腾不息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表明:自然界存在着辩证法真理。这种辩证法真理揭示了自然界不仅是一种生态学存在,还是一种辩证性存在,必然要求人们辩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辩证法真理指认自然界本身蕴含着否定能力,蔑视自然辩证法必遭到自然辩证法惩罚。恩格斯之后的人们遗忘了恩格斯的警告,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向自然进军,不仅导致了生态危机的报复,而且将人类存在引向高风险社会。人对自然界善,自然界也对人善,人将自然界置于死地,自然界也定将人送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伟大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人类遭遇到新冠肺炎意想不到的侵袭和威胁。为更好地纪念恩格斯,以便挖掘和运用其思想智慧认识、理解和防控人类面临的重大灾难,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自然辩证法与延安精神"学术研讨会定于2020年秋季(根据疫情情况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4.
消解自然辩证法,并由此论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对立,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论特征,"西方马克思学"者诺曼·莱文便是其代表之一.在其代表作<辩证法内部对话>一书中,莱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自然辩证法展开批判:其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其二,自然辩证法是企图消灭哲学的实证主义;并由此得出结论:自然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背离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了廓清理论迷雾,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本文就拟对莱文的思想进行分析和批判,力图阐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生前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传入中国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该文是《自然辩证法》中一篇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科学论文。1928年,由陆一远译为中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种由来说》为题,由上海春潮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翻译的《自然辩证法》文献。1930年,该文由成嵩译为中文,以《从猿到人》为题,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在延安时期,于光远根据德文新译该文,于1940年发表在《中国青年》三卷一期上。1948年9月和1949年6月,由曹葆华和于光远合译的单行本,分别由解放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0):107-110
先肯定恩格斯与黑格尔的理论渊源,再通过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否定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伯恩施坦如此作为的背后,是其对恩格斯情感的背叛和"批评教育"的不满,是其对资本主义"改良"和对马克思主义"修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195周年、逝世120周年。我们举办纪念《自然辩证法》发表9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对这位伟人很好的缅怀和纪念。《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为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对当时自然科学成就做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概括,论述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史,阐明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自  相似文献   

18.
对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哲学学科称之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它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描述了自然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自手稿发表以来,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出现了前苏联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研究范式、日本具体化的研究范式,西方否定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式。而我国学者在深受前苏联和西方学者的影响下,面临着一方面试图突破传统教科书框架的任务,另一方面力图回应西方学者所制造的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的差异,以维护二者一致性为目标来寻找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研究范式,出现了不同于既有解释的范式解读:即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问题意识与时代意义出发,力图恢复恩格斯自身的学术旨趣。对《自然辩证法》研究范式的总结与概括,能够更好地厘清国内外研究该文本的出发点,尤其是在面对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明确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相似文献   

20.
依据恩格斯的手稿《自然辩证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群,长期以来讨论问题的焦点是人与科学技术而不是人与大自然,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科学中心论而忽略普通人与大自然的互动。科技的昌明拓展、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但也令百姓远离大自然。基于"平行论",复兴古老的博物学可以强化人与自然的亲情,更好地体认、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