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算法伦理问题直接产生于算法设计实践,而算法设计的伦理问题源自不同算法设计者的伦理立场,是现实世界与技术界互动交融的结果。根据算法设计主体的差异化价值取向,可将相关伦理立场分为功利论、契约论、义务论、德性论等四大类型。算法设计的四种伦理立场在治理中极易导致四种特性鲜明的伦理倾向,即功利论下技治主义的弱正义性、契约论下规则主义的强形式公正性、义务论下规范主义的弱目的性以及德性论下自律主义的不可控性。算法设计的伦理治理应以构建负责人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网络为指引,在实践中要遵守算法向善的基本价值立场,坚持公共善的核心伦理导向和负责人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算法设计道德化的全流程覆盖并完善相关伦理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设计婴儿",使人类对自身生命特质的控制日益技术化、便利化,但生命的技术控制亦会引发客观性伦理风险与主观性伦理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婴儿"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殊性质以及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利益冲突驱动技术异化、社会需求异化致使价值偏向等。基于此,人们可以从"责任伦理"的接受与实践、价值取向的协调、"境遇"考量的决策、"全球伦理"的调控等五个向度出发,规避与消解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价值的颠覆"是由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伦理价值的整合,使生态伦理研究陷入"两难选择"处境。在人类历史的嬗变中,生态伦理与现代性内在关联,突破"价值的颠覆"框架思维模式,凸显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为人类对其进行治理提供了可能。伦理对人工智能的嵌入体现为作为伦理型道德能动体的人类对其发展的管理与责任承担。根据具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伦理对人工智能的嵌入先后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在设计阶段进行伦理嵌入,以人工智能专家为主导,通过"预测-评估-设计"模型实现人工智能的道德化设计;在试验阶段进行伦理评估,以评估委员会为主导,通过伦理效应的预测与识别、伦理问题的分析与澄清、以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与确定来修正和完善人工智能开发方案;在推广阶段进行伦理调适,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通过制度调适、舆论调适和教育调适三种路径,实现人工智能与社会价值系统的顺利融合;在使用阶段,以使用者为主导,通过对他者、对世界、对技术以及对自身的责任的主动承担,来确认自身作为伦理型道德能动体的地位,并为人工智能伦理潜能的实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13-117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既具有非凡的科学价值,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数学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认知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和智识价值四个方面。数学的认知价值表现为一种"求真"精神,伦理价值表现为一种"至善"追求,艺术价值表现为一种"臻美"境界,智识价值表现为一种"融慧"哲思。  相似文献   

6.
透明度是算法问责的前提与基础,但却饱受争议。文章通过对透明度概念的界定,以及透明度五组矛盾特性的梳理,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提出透明度只是一种有利于伦理(pro-ethical)实现的条件。它能引发道德后果,促进或损害伦理实践或原则,但是它仅仅是算法问责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只有和一些主要的伦理原则一起共同作用,才能促进算法问责。  相似文献   

7.
将人工情感作为社交机器人的典型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由于人工情感的不真实性和人类情感的真实性之间的失衡性关系,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风险问题,其中主要体现于社交机器人对人类同理心的"操控性"和其"欺骗性"。人类需要从法律、伦理监管,社交机器人的优化设计,以及人类对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调整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应对相关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传媒业正面临着诸多伦理演化的挑战,而算法信任则成为重构当代传媒伦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当前,关于算法信任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建立与AI的信任关系,培养值得信赖的AI;AI没有人格,并且无法对其行为负责,因而不具有被信任的能力。上述范式均过度聚焦信任的直接切面,没有拓展到算法信任的传递性与复合性这一更本质的内生属性。本研究在伦理演化语境中探讨了信任概念的变革路径,并依据信任扩散/默认模型,希望通过在人与智能媒体共同主导的新生传媒生态中建构默认信任区域,探索算法信任新的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是无需人类干预,便能自主搜索、识别、决策,并作出致命性打击的武器系统.在经典正义战争理论视域下,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对伦理的挑战主要涉及“算法区分”困境,军事需要与附带伤害难题,以及致命决策去人类化导致的责任鸿沟问题.可围绕设计研发、应用监管、责任溯源三方面加强风险应对.为避免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超...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基因技术引发了新一轮对生命问题的关注,人类可能需要重新提倡一种新的生命伦理,以回应基因技术向人类生命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其中"反"这一范畴,以"相应相成"的动态平衡关系,表明人类未来生命形态的存在可能性;以"生命自化"的运动内在动力,辨别技术干预生命的合理性边界;以"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启发生命伦理在基因技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复归其根"的生命本根与本质,揭示生命价值真正指向,为新生命伦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的可能与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AI在实践中正深刻地"模仿"自然人类世界,并以虚拟数据建造成了一个类似自然人类的"机器人类世界",为满足自然人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带来了诸多福音。但是AI在全面解放自然人类自由的道路上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与社会劳动、人与现代科技、人与现实社会等的技术、伦理、法律和安全隐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AI模仿自然人类的机器世界一定程度存在缺失如"人"一样理性价值智能。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赋予AI灵活、能动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自身行为进行预测、控制,甚至审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重构人类及AI的伦理道德系统,让所有智能终端必备伦理道德系统,让真善美数据训练机器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化系统,使AI在实际应用中执行最严格的备案制度,建立AI数据国家级监控中心,从而促进仿自然人类世界的"机器人类世界"智能级向更高层次理性价值智能发展,且能从中反观自然人类伦理及伦理建设,助推自然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算法深入生活,算法本体论概念的提出表明哲学界对算法的研究和反思进入到了 一个重要阶段.算法本体论概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算法在我们生活中正在扮演以及未来可能继续扮演的角色.同时,算法本体论概念的提出伴随着对算法本体论的批判,其中生命伦理政治是最重要的批判视角.但这个视角有其局限性,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是对生命伦理政治...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一种新的伦理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向伦理只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把人类看作惟一的价值主体或衡量其他存在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尺度,只要求其他存在对人类应有的服务功能,而漠视人类对其他存在必须承担的责任,因而,实际上是一种"霸王伦理";双向不对称伦理虽然扩展了价值视野,实现了单向到双向的升级,但是,由于认为人类与其他存在的价值从而所担负的义务是不对等的,因而是一种不对称伦理,或称失衡伦理;而作者基于和谐发展观而提出的和谐伦理观则既承认万有存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又关注人类对万有存在应负有的责任,认为人类与万有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双向度伦理关系,是对等的价值实体.从单向伦理、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是伦理学合乎逻辑的演进.和谐伦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每个现实的人经过努力随时可以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技术人工物在其价值的现实呈现中存在价值模糊现象,主要表现为价值认知的由自、价值抉择的偏狭以及价值敏感的冷漠三个方面。传统责任伦理在应对价值模糊带来的挑战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面临某些伦理责任危机,它们集中体现在技术价值共同体内部价值相关者的伦理责任失度,即设计者的价值知识责任失衡、决策者的价值权力责任失当以及使用者的价值反馈责任失位。对此,以一种新的视角为技术价值相关者构建具有道德合理性的技术价值责任思维范式,形塑以责任自觉为导向的技术价值至善态度,完成其在伦理责任层面社会意志与主观意志的内外协调统一,不失为超越技术人工物价值模糊所引发伦理责任危机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  相似文献   

15.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难题,这导致以解决道德难题为使命的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依据道德难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把道德难题区分为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和元伦理难题.环境伦理学存在着上述三个层面的道德难题,元伦理难题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道德难题.环境伦理学的元伦理难题主要是其核心范畴"内在价值"的定义难题,基本范畴"自然权利"的定义难题以及如何确证从"内在价值"推出环境伦理的有效性难题.这些难题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伦理学形态;另一方面,也表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的有效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算法是已阐明的涉及数学的唯一基本认识论概念,其本质是"确定性递归",迄今已经历了一个从有限性、递归性、统计性到实践性算法的拓展过程,而人工智能(AI)的核心是算法,其功能是依循算法通过计算解决复杂性问题,则AI可相应地分类为有限性AI、递归性AI、统计性AI和实践性AI,现今所设想的通用AI是此四类AI的混合体。同时,以算法为桥梁可沟通AI和哲学,开辟对AI进行哲学思考的算法进路:AI依算法展开的计算过程可指向、趋近实无限的彼岸世界,AI的工具价值实际上就是一个"确定性递归有限展开"的价值,算法及其展开是语言、是认知,算法本身也是方法,循此进路可对AI的绝对边界、工具价值问题、还原论的彻底性、智慧的本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最早研究工程伦理的专家之一,迈克·W.马丁创立和完善了"工程作为社会试验"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伦理内涵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他首先倡导并发展了工程伦理个人承诺的研究视角,解构了工程伦理研究的"共识范式",主张以"社会实践"为框架整合、重构这一"共识范式";积极推进工程中的道德创造研究,诠释工程活动中"何为善"、"善何以可能"等伦理问题。迈克·W.马丁的思想为工程伦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推进和深化工程伦理学、特别是尚处在崛起中的中国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生物识别等技术的融合,"监控"逐渐成为人类世界的常态行为。此处所指的"监控"不是针对"物",而是针对"人",从学理上需要对"监控"进行重新解读。与此同时,监控社会日渐缓慢地、微妙地呈现出来。监控技术固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人类社会带来便利及效率,但它对人类的身体自由、身体隐私、身体认知都会产生影响。因而本文从技术身体的视角对监控技术引发的伦理困境问题进行描摹,并对伦理困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猪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上比啮齿类动物更接近于人类,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来源方便,伦理问题少等优点。因此,猪模型在人类健康相关研究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猪在模拟人类疾病模型上以及在作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研究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生殖与发育相关猪模型的建立"项目中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