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自我实现无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但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阐释架构不同的是,马克思基于“劳动现象学”的阐释架构,开启了技术哲学的现象学建构。首先,基于对象化劳动之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存在论阐释,揭明劳动与技术之间“自然性”意义上的源始存在关系。其次,基于对象化劳动之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超越之维,揭明技术作为一种人的自我实现的超越性力量的主体性特质。再次,基于技术作为一种个人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和呈现方式,揭明技术在人的自我实现与政治解放之间辩证互动的公共性潜质。最后,基于政治共同体之于对象化劳动的条件性与中介性结构,揭明马克思技术哲学对于技术现代性反思与超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非常关注自然科学及其技术运用取得的成就,并深刻反思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科学技术的片面理解。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根源于人类实践,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展现了人类本质力量,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具有双向四重的辩证关系,只有超越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才能成为人民的力量,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存在论上,萨特将责任看作是人的绝对自由的逻辑要求,海德格尔将责任看作是此在生存的一种"缺欠"所致,其目的都是消除人与责任之间的外在关系。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出发,强调技术的社会责任在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技术具有生态使命,目的是要探索人与自然之生态关系的生态阈值,以此科学地寻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度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盲目的保护与盲目的开发一样,都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技术发展对审美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机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器美学作为现代审美取向的主要形式,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却没有被揭示出来。刘易斯·芒福德通过手工业时代和机器生产时代的审美取向对比,指出机器技术的本身固有的特点塑造了四个新的审美特征:简洁之美,同一之美,速度之美和力量之美。本文试图通过芒福德的论述以揭示现代技术与审美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技术发展对审美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机器技术发展带来的机器美学作为现代审美取向的主要形式,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却没有被揭示出来。刘易斯·芒福德通过手工业时代和机器生产时代的审美取向对比,指出机器技术的本身固有的特点塑造了四个新的审美特征:简洁之美,同一之美,速度之美和力量之美。本文试图通过芒福德的论述以揭示现代技术与审美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弘扬经济理性,对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人类也付出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沉重代价。人们在反思经济理性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态理性的概念。何谓生态理性?超越经济理性,走向生态理性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要求我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从经济理性走向生态理性。弘扬生态理性,将人与社会融于自然,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休闲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人本真的生存状态。推进休闲实践能有效地实现人自然而诗意的存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归依,并不断推进"成为人"的过程,而马克思休闲思想正是推进休闲实践的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休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真、善、美意蕴,体现着人类休闲思想的合规律性、合道德性及合目的性特征,展现着休闲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和谐气质,为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升个人幸福感指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休闲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人本真的生存状态。推进休闲实践能有效地实现人自然而诗意的存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归依,并不断推进"成为人"的过程,而马克思休闲思想正是推进休闲实践的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休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真、善、美意蕴,体现着人类休闲思想的合规律性、合道德性及合目的性特征,展现着休闲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和谐气质,为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升个人幸福感指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批判神学自然观和机械自然观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自然观。在恩格斯看来,自然界是自我生成、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生态系统。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工业革命后成为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变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然生态恶化的根源,无产阶级是生态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实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解,需要超越资本主义,走出人类需求与资源消耗的恶性循环;超越主客对立,促进人类发展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统一;超越消极无为,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美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与关学尤其是数学与美学的关系值得关注.早在古希腊时期,揭开了古希腊美学思想发展的序幕的是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正是他们首先将数学与美学相结合,开始了美与数理学科相联姻的潮流.后来经德谟克利特的发展,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极为关注.由于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重要源头,这就使西方美学不仅与科学紧密相联,而且形成了与中国美学不同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文明自觉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于时代、国情和人与自然和解的现实条件。文明自觉发展的生态路径需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现实手段,以实现人与人的和解。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人的发展这个特殊中心,应当协调好环境与发展、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协调好整体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发展绿色科技,改变消费模式与理念,从更高层次上推进文明自觉发展的生态路径转型。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120-126
168年前,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时指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在我国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透彻、系统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这里,我们从"201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的论文中,遴选出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人的解放、什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什么是"共同自由"的状态、如何超越物质的限制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希冀从中获得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价值的哲理性认识,也期待以此推动休闲哲学的深入研究。唯此,是发表这组笔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孜孜探索人类文明走向、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人类前途和命运,囿于历史原因,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虽未明确提出"生态"命题,经典文本中亦鲜有对生态问题的系统论述,但他们就"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生态危机产生根源论"、"人类文明的最终价值取向论"等都发表了睿思哲言,为后世学者留下了生态哲学的宝贵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呼唤医学人文回归和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生命与健康与环境的完整系统的和谐互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哲学观和生态哲学观,本着学术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对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医学美学的核心概念"医学美"给予了全新的理论界说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略论工程美     
工程美是工程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给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的舒适与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实质是功能美,这一实质展现为工程美的实用性、科技依赖性、环境协调性、社会历史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谐论和实践活动论是工程美的立论基础。由上述对工程美的学理分析为基础,从工程理念、工程造型、工程技术、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体现出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模式建构应该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地平和科学方法之上。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的全球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环境奴役,因而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将蕴藏在其文本中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练成一种显性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图景——在现有条件下根据"全球视野"和"地方特色"设计出走向生态文明的思想方案和实践模式。构建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明社会,要将系统论和整体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构建生态文明模式的基本方法;将遏制和超越资本逻辑,以人为本,调节生产和引导消费等作为生态文明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道家、道教的生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道教丰富的生态思想中包含美学思想.道家、道教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以自然主义为特色的完整的生态美学体系.当然,道家与道教在这方面有区别,但共同性更多.道教继承了道家生态美的主流思想,以生命为基点,对道家生态美思想进行了细化、拓展.在审美实践方面道家、道教也有贡献,其审美思维及相应的实践方式是反认识论的、直觉体验型的,他们还基于自己的生态美学观勾画出了生态人的楷模和理想生态社会的蓝图,并为此做了努力.道家、道教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审美实践卓然高妙而独具一格,能够给予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其技术主义社会一种新范式的冲击,对我们推进当代生态哲学发展有强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的人本理想与休闲教育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海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2):95-97,120
我们对休闲教育目标的理解应该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理论原点.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与历史上的人本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本内涵,凸现了人本理想.休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社会历史行为如果超出生态界限,则会出现对于人类来说的“生态矛盾”。生态矛盾表现为人类既依赖于生态,又反过来破坏生态的悖论。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这一矛盾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生态矛盾触动了“人类物种是持存还是毁灭”这一世界历史的存在论基础,但生态矛盾并没有改写马克思所确立的人类自由和解放这一世界历史目的。相反,生态矛盾作为资本逻辑向人和自然之间生存界限的拓展,本质上构成了世界历史的“自然辩证法”环节。依此原理,马克思的“三形态”说平行蕴含着人类文明形态的螺旋上升式演进:农业文明(人的依附性)——工业文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生态文明(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一辩证运动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生态矛盾的解决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历史目的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字人要在综艺节目中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既需要在节目品类上付诸更多的尝试,在数字人的功能性上也需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还要在运营产业链上构建完整的生态,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今年的“双11”与以往有些不同。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电商主题晚会,但由江苏卫视与阿里妈妈营销策划中心联合打造的《2060元音之境》成为今年“双11”的新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