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102-107
日译物理学教科书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其作者主要为留日学生。日译物理学教科书注重学生科学观的培养和实验的作用、关注教学方法指导、大量使用插图、注意规范度量衡和物理学名词并对部分原版内容进行了调整,促进了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对我国现代物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年尼耳斯·玻尔 (Niels Bohr,1885-1962) 曾经自称,他是像一个哲学家和一个巧匠(Craftsman) 那样地对物理学发生兴趣的,而现居英国的(现系德国犹太人)理论物理学家派尔斯爵士 (Sir Rudolf Peierls,1907-)则写道:“O.R.弗里什(Otto Robert Frisch,1904-1979) 把巧匠的手法带入了物理学。他最喜欢的是亲手作一些以简单的基础问题为目的的实验、而且常常更愿意使用自己设计的仪器。这种办法要求人们有一种能够简单地然而却是深入地思索物理学重要问题的能力……这位巧匠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位艺术家,这不仅表现在他对音乐的爱好以及他作为一个钢琴家和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物理学教育建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译自日本的物理学教材,为中国物理学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收集和介绍了61种清末译自日本的物理学教材和著作的基本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是晚清癸卯学制时期引入的美国中学物理教科书。1904年谢洪赉将该书编译为《物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首次形式上向我国引入实验室学生实验教学的物理教科书,在晚清新学制早期有代表性。本文对《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的出版背景及作者情况进行梳理,着重对书中实验形式、内容、教学目标、仪器、实施规范进行考察,并结合文本静态解读和教学动态分析,全面阐述何德赉教科书中蕴含的实验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为第一本中国人自主翻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物理学新教科书》为中国人自主翻译日本教科书的代表作品,两书分别中国人自译西方与日本物理教科书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发现,《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内容较《物理学新教科书》丰富,且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而《物理学新教科书》的物理学公式表达方式更加符合国际趋势、其物理学术语使用更符合物理知识内涵、体现了更为完整的、发展的科学观。日译最终取代西译成为晚清中国物理教科书市场的主流,不仅受当时国内教育形式的影响,也与日译物理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物理学领域在2013年取得不少影响力远远超出其物理学本身的进展。美国物理学会今年年初在其刊物《物理学》网站上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3年度最重要物理学进展。四夸克物质夸克一般为2个或3个成对,这是几乎所有的实验给出的结果。但在2013年夏季,中国的BESIII实验和日本的Belle实验分别报告称他们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检测到了由4个夸克组成的神秘粒子。尽管对这种被称作Zc(3900)的粒子的性质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但4夸克粒子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X射线物理学传入中国的百余年,对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本土化和建制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近代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学术谱系进行研究,可以从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的角度审视X射线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绘制中国X射线物理学家谱系图,分析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谱系之源和谱系结构,可以管窥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体系的建制化过程,并进一步揭示学术谱系对于研究范式和学术声望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乔治·埃勒理·海耳是美国天体物理学之父,他在19世纪末加世纪初的一系列关于太阳光谱和恒星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为20世纪古典天文学向现代天体物理学的转化和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是一位科学事业卓越的组织者、一位造诣极高的仪器制造专家,特别是他所推动和主持建造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100和200英寸望远镜,实开超大型科学仪器制造的先河,标志了美国大科学时代来临。这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大科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接踵而至的一系列新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动摇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导致了物理学的危机。当时,老一辈的物理学家囿于机械论的自然观,看不清物理学发展的形势,只是企图在旧理论的框架内进行修补,找不到摆脱危机的出路。在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当中,对物理学发展形势看得最为清楚的是法国数学家、理论天文  相似文献   

10.
试论赫兹的物理学思想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理论的多重性思想和物理学理论容许性、正确性、恰当性的评价标准以及物理学理论实验检验的整体论观点,构成赫兹物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他的这些思想分别由迪昂、爱因斯坦、拉卡托斯等人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进一步阐述和更加充分的论证,从而对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逆推法是赫兹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上的创新是他对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CUSPEA考试暴露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学物理教育教学重视数学推演而对原始的物理问题不够重视、缺乏联系物理学的最新进展、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物理实验等多方面的问题。面对CUSPEA暴露出的问题,各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通过开办辅导班、改革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新教材等多种方式推进大学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十年的CUSPEA考试,留给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知识遗产,是推动形成了一批至今仍发挥主力作用的大学物理教材。CUSPEA在改革开放之初为推动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在中国大学物理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特殊价值,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塞格雷一生在原子光谱学、核物理学等众多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由于反质子的发现使他与张伯伦一起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他的工作特点并不是基于用实验推进新领域的发展,而是探索现代物理理论所做出的各种推测。他依靠对现代物理学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并通过简洁的实验技术和熟练的实验技巧做出了一流的工作,成为一代杰出的现代实验物理学大师。  相似文献   

13.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编译的《格物入门》、《格物测算》等物理学教科书,曾长期作为清末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及部分教会学校的教科书,《格物入门》还曾被引入日本并刊行了多个版本。通过分析发现,两书均以问答体例编撰,极力展示西方自然科学成果并注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便于学生接受,重视实验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普及科学常识、破除迷信思想,同时还注意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渗透,重视物理学术语的使用,对促进中国近代物理教科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和河北东方企业集团协办的 2 0 0 0年物理学进展学术研讨会 ,于 11月 2 8至 30日在秦皇岛市秦发假日酒店召开 ,来自全国 10个省市 2 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对 2 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发展、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物理学教学以及我国解放以来在物理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研讨。一、物理学基础问题其一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的评价问题。关洪认为费曼的路径积分否定了玻尔的互补原理 ,标志着哥本哈根解释已走向衰败 ;刘辽认为 2 0世纪下半叶物…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我国近代物理学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经过了许多艰难曲折的。在纪念中国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回顾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吸取其中的某些经验教训,这对今天的科学发展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民国前期,大学物理教学普遍使用英文教材和英语授课,这成为中国物理学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一大问题。1930年代,国内掀起了一场教材"中国化"运动。在此前后,科学社团主导了物理名词的审查,并最终完成了物理名词的统一,为物理教材"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独立编译了一批物理著作,成为大学教学的参考书;参与商务印书馆版"大学丛书"物理教材的出版,改变了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科学社团参与和推动的物理教材"中国化",对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国内物理学名词的译名非常混乱,这成为近现代物理学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巨大障碍。从1920年开始,大批归国留学生为审定物理学名词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他们讨论并确定了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原则,为审定名词奠定了基础;他们先后主持了科学名词审查会物理组和物理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并陆续编订了《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审查本)》《物理学名词汇》和《物理学名词》三部词典。到1934年,在留学生的全面主导下,国内的物理学名词基本上得到了统一,西方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因此大大加快了。  相似文献   

18.
西洋钟在中国的流行,与清朝皇帝的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充满了兴趣,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就将钟表与望远镜、放大镜、测绘仪器及其他科学仪器一起作为礼品献给他,以谋求在华传教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50年中国物理学研究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中国物理学者通过各种努力,包括译书、教育改革、留学、合作研究等,广泛开展与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与国际学术学习与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今日的物理学哲学,大多讨论和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然而组成物理学哲学的还有许多其他议题与论旨。本文将以科学实践哲学作为视角,结合科学实验哲学的材料和观点,将讨论物理学实验与一般实验室研究中各类角色的作用,特别涉及如下问题:物理学实验研究中有何角色发挥作用,物理学实验对象的本体论问题,特别是物理学实验中的"自然物/人工物"的关系,物理学实验的认识论问题,实验和实验室可以产生"事物知识"。本文认为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一切科学实验中的对象,都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具有创造特性的半人工物。本文也将指出,物理学在把天然世界改变为人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物理学绝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研究自然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