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复性危机"近年来在科学界频繁上演。调查表明,科研文献中存在大量不可重复的情形。本文试图区分三个不同意义上的重复概念,即:重复实验,实验的可重复性,以及可重复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重复实验作为一类实验方案设计,如何通过填充实验结果的"无尽开放性"实现知识的扩展和稳定。接着提出一种针对不同实验研究对象的分类框架,以对不同类型实验之间出现的可重复性差异进行本体论原因分析,并提供两种可能的改进策略。此外,本文介绍了对于作为规范的可重复原则的哲学批评。  相似文献   

2.
传统哲学是一种以概念分析为中心的思辨哲学。思辨哲学"思辨"方法的局限导致了"直觉危机"的产生,引发了对"哲学承诺"的寻找和"去经验"的冲动;技术的进步有助哲学家展开经验导向的实证研究:哲学内外多股力量的合流促进了哲学实验的开展和实验哲学的诞生。实验哲学包括"基于实验的实验哲学"和"基于思辨的实验哲学"两类。运用系统的实证方法特别是"直觉探查"的新工具替代"思辨哲学工具三件套",实验哲学做出了"诺布效应"和"自由意志的时间真实性基础"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发现。实验手段是思辨方法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解决某些思辨哲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工具引发了一场重要的哲学变革,这同时是当代哲学对认知科学挑战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3.
直觉的谱系     
近年来,直觉成为了当今哲学研究相当重要的话题;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实验哲学采用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实验方法调查不同人群关于某些哲学概念的直觉。然而,对于什么是直觉,尤其是适合采用实验哲学方法开展研究的直觉,仍缺乏清晰的界定;对于直觉的不同含义及其理解,也存在相当多的含混和模糊。因而,有必要对直觉这一概念做出澄清。本文将直觉分为日常直觉、哲学直觉和理性直觉三大类别并加以阐释。对直觉的区分及在谱系上的整合,有助于容纳常识、心理学和哲学关于直觉的不同理解,提供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并为实验哲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生态学实验中重复的双重性及其哲学意义。首先,明确了两种重复的内涵:内部性"重复"是实验设计中的术语,是指同一处理下实验单元的个数,或者处理的重复,对应英文单词为replicate;外部性"重复"是重复一个完整实验,是实验可重复性原则的要求,对应的英文单词有三个:repeat,replicate和reproduce。其次,明确了生态学实验中的内部性"重复"与外部性"重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二者所重复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处理,后者是整个实验;二者的实验者、实施时间和空间也不同。联系是:二者都是归纳法和祛地方化的反映。在研究中应当破除传统"重复"观念的束缚,肯定非重复性生态学实验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福祉,也催生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同时对原有的科学哲学形成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科学进行文化反恩,寻求现代科学及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出路。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要做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同时实现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兴起的实验哲学对哲学学者直觉的可靠性与优越性发起了挑战,进而对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在工程、医学和弈棋等专门领域,专家身经百战,往往具有胜人一筹的直觉;在哲学领域,哲学学者的专识直觉是否同样优于常人呢?本文对源于实验哲学的这一挑战进行分析,指出现有的实验哲学研究尚不足以全面否决哲学学者专识直觉的可靠性与优越性;哲学学者专识直觉的优势或可体现在经由长期的逻辑推衍、论证构建、另类观点构思和反思平衡等思维训练所产生的特定类型直觉中,这是当前实验哲学研究并未予以充分重视和探索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类幸福观的发展历史表明,哲学的完善论幸福观起源于早期的哲学思考,成熟于心理学实验,完善于当代神经科学的研究.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幸福的心理机制,神经科学则揭示了幸福的生理机制,这促使我们从根本上认识人性、快乐与幸福的本质.人类大脑的进化本质上是通过认知和习得改变大脑的神经结构并进而改变遗传基因编码;而人类漫长的认知和习得过程,正是理性和德性积累的过程.因此,天性趋乐避苦的人类,其幸福感固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也必然是理性和德性的反映,而且这种理性和德性的成分并非完全取决于后天习得,也来自先天的遗传.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幸福机理研究为哲学关于幸福的思辨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时也解决了道德哲学理性思辨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自我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最近一些心理学、实验哲学研究开始关注大众对真实自我的理解。纽曼(Newman)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真实自我的新理论:真实自我在根本上是善好的。本文从经验和概念两个层面分析了善好的真实自我理论,为全面深入理解自我、个人同一、心理本质主义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创造力的机器发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发现是结合科学哲学、科学史、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对科学创造力进行研究的领域。这个跨学科的研究进路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作为创造力研究的新进路,机器发现研究从方法、视角和对象等方面推进了对科学创造思维的探索,也因其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特征引发了争议与挑战。本文在对上述诸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也对该研究进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人类知识发展中的科学和哲学的割裂和分离仅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它并不曾消除科学和哲学在实质上的相容性和内在统一性。对科学的拒斥并不是作为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起始点的笛卡尔学说的性质,而坚持科学和哲学的统一则正是笛卡尔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一个同样明显的事实是,近代以来人类实验科学的发展也深刻促进了哲学认识论学说的发展。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实验心理学、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导致了近现代不同时期的一些哲学家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对人的认识发生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具体探讨,从而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别具特色的哲学认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1.
芒福德是在技术哲学领域试图把心理学作为技术哲学基础的先锋。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芒福德认为原有的以"身体"为基础的技术哲学已不能解释新技术的现象,必须为新的"后工业时代"寻找更结实的哲学基础。芒福德以心理学为技术哲学的基础,把技术的起源追溯到心理原因,分析了造成现代技术困境的心理因素,提出要走出现代技术困境,必须先健全心灵。芒福德的"心理化技术哲学"为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原初论是当代先天论的科学争论和哲学争论中提出的、关于认知科学中先天性概念的心理学哲学学说。本文通过考察原初论提出的背景和动机,分析原初论的基本观点,从而表明原初论对于澄清先天性概念作为心理学术语的基本含义,说明它在心理学甚或认知科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理论角色,尤其为先天性概念在认知科学中的合法运用作出辩护,以及理解当代先天论争论的重要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唯科学主义的特征,这种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周围就存在着对它的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来自于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和本土心理学运动。我国心理学界对解除这种威胁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看法是行不通的。我们要转化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危机,必须其内部着手,医治其痼疾。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的学科观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心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与另外一个理论心理学问题--"心理学危机”紧密相关.主流心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其心理学学科观以"解释、实验、客观”为主要特征,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还原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而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补充,坚持以"理解、人文、主观”为特征的心理学学科观,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史家认定,Wundt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怀抱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把一门学科的产生同实验室的建立联系起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那就是:“曾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Mllrphy)的。动理学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脐身于自然科学的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Wundt和他的助手们成功地进行了许多关于视觉、听觉及反应时间等方面的实验,但他也遇到了麻烦,他用实验内省法去探究人的意识元素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因为被试的内省过程无法控制,故而对其所报…  相似文献   

16.
科学融合与哲学形态和功能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哲学具有内在的关联,它们在形态上有着高度的似同性,在功能上则互为补充。随着科学融合的兴起及科学形态和功能的转换,与之相关联的哲学将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领地丧失、替代危机、趋向困惑、自身缺陷是身处科学融合的“大科学”时代的哲学必须正视的根本性问题。历史上,哲学曾经适应科学的转型实现过形态和功能的转换,今天,面对科学融合的重大挑战,哲学要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通过哲学观的变革实现自身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新转换。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就会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新兴的情境主义心理学研究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探讨带来了冲击,其中对道德责任的挑战尤为新颖。本文就情境主义研究对道德责任构成挑战的诸种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指出情境主义研究所造成的威胁的范围和程度都有其局限性,它不像极端的道德责任怀疑论那样试图彻底地全面地否定道德责任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哲学在当前发展中遭遇了学科属性不确定性的挑战,这种挑战实质上是环境哲学自我迷失的结果。环境哲学作为一门标准的哲学是由哲学的任务决定的。哲学的任务指示了环境哲学应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一个完善的价值评价体系及行动原则方面做出贡献,这也是其参与社会行动的基本方式。环境哲学的出现并不是为哲学增添了一个普通的分支学科,而是作为一个基础的评价性哲学出现在哲学中,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且居于核心地位的角色,它填补了哲学在这方面的严重缺乏。环境哲学的应运而生开启了它作为评价性哲学及其社会实践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家们往往将情感视为哲学思考或者说理活动的障碍。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虽然赋予了情感更多的认知内涵,但情感在说理活动中的位置仍未得到澄清。立足于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的说理思想实验,结合演化心理学对情感问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将情感和与之相关的偏见视为过去道理的结晶或僵化形式;同时,它也是道理在说理系统之间断裂的表现。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为日常生活中的说理活动描绘一幅更为清晰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