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的附魅与祛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风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10):7-11,16
古人心目中的世界是附魅的,近代西方自然观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世界祛魅的过程,祛魅的自然观支持了科技万能论和人类中心主义,其根本错误在于缺乏对宇宙奥秘之无限性和人类理性之有限性的体认。承认了宇宙奥秘的无限性和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便应承认宇宙的神秘性,便承认宇宙的神秘性未回要求回归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虽生活在被机械自然观逐渐"祛魅"的时代,但他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认同机械自然观的解释力的同时也认识到这种自然观的不足,并且他指出了目的论用以解释自然的积极价值。他将机械论与目的论在其自然观中调和起来。在这种调和的视角下,莱布尼茨通过一系列的原则:个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谐原则、最佳原则建构出一幅有机的自然图景。今天,人们仍然在机械自然图景中继续着祛魅的进程,所造成的结果是人类生态家园惨遭破坏,人类精神无处安放,而机械自然观无法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这种危机。莱布尼茨的有机自然观对自然的返魅以及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具理性为世界"祛魅"所依赖的栽体经历了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路径,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工程以及工程活动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栽体,也成为工具理性"祛魅"的重要渊薮.失去价值理性的工程必将指向一条没有主体性的不归路,从价值理性出发的工程伦理,是通过工程为世界"赋魅"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为工程伦理纠偏工程活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5):120-124
近一年来,我国涌现出大量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为核心的原声微视频,其时长一般为1-3分钟,大量采用习近平的原声进行讲述,并使用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的话语来传达习近平的治国理念,传播具有社交化、移动化、碎片化的特点,这些微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公众的喜爱而大量传播。领导人微视频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传播语境下集中出现的?它反映了当下政治传播的哪些新特点?作为一种政治传播创新手段,它能否为新时期的政治传播重新"赋魅"?本文借助韦伯的"祛魅"理论对近期主流媒体发布的领导人微视频的传播内容、叙事风格、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探讨了主动祛魅与视觉赋魅的新命题,提出:视觉赋魅是当下政治传播的核心方式,基于社交媒体的领导人微视频是视觉赋魅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技术之维——一种可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性上,宗教存在于互融之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等要素之中。由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分别是规训技术(社会技术)的元技术形态、实践形态和组织化形态,因而存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的宗教存于规训技术;由于展示宗教教义本性的教义传播、展示宗教仪式象征特质的物态化媒介、展示宗教组织空间化形式的宗教建筑,分别基于以传播技术、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为标志的自然技术,因而宗教惟于自然技术之基上才能获得存在,或者说宗教存于自然技术。如果,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不可分割地构成着统一的技术。那么,存于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的宗教存于技术。据此,宗教之魅造于技术,技术祛魅之启蒙式理解的普适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6.
福山的生物保守主义认为,对可能改变人性的生物技术的研发实施管制,因为人性取决于人的基因构成、物理体征等自然特征,改变这些就是破坏人与人平等的自然基础,侵害人的权利。而捍卫人性,一方面要捍卫人权,即反对形式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人权问题上的抽象化和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要反对自然主义对人性的祛魅。通过自然权理论来设定人性的具体内容、统一人性的客观标准和划定人性的边界所在,才能最终捍卫人性。  相似文献   

7.
含混的自然概念--梅洛-庞蒂对笛卡尔自然观的批判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笛卡尔的自然实际上出自于知性的构造,它是一种祛魅的、纯粹的、自在的自然,但这种思想中还包含有许多含混之处,有许多非思辨的成分.这意味着两种自然,即"自然之光"意义上的自然和"自然倾向"意义上的自然的共存,知性自然建立在感性自然基础之上.在康德那里,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消除了这种含混性.梅洛-庞蒂本人要求把知性自然还原为感性的、前客观的、野性的自然,让我们在自然面前始终保持惊异,这种立场超越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108-112
怀特海的自然观赋予各个现实存在相较于其他现实存在之存在价值,其将有机体、系统作为价值主体,拓宽了价值主体的界限,把彼此联系的所有事物都纳入其广义的价值论体系之中。怀特海的思辨方法正是将价值经验给予更加宽广的自然界,籍此考究人和自然的关系,因而契合了自然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等的现实需要。在怀特海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建设性的后现代学者由此拓展出了一条"复魅"之路。他们提出了所谓的"泛经验主义"。然而,"泛经验主义"的"复魅"道路是行不通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整体的价值关系是由于人的普遍性而建立起来的。在当今世界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无神论与唯物主义,意图通过先前的逻辑来还原自然之神性势必难以实现。我们应该另觅佳径,此乃实践哲学之进路。  相似文献   

9.
交往工具是体现人的物质性力量和社会性效能,达成现实的人的交往目的之中介。运用"历史合力论"审视人类工具史,恩格斯交往工具论呈现三维特征。在主体性上,交往工具纾解人的本质力量。从客体性上,交往工具雕刻人化自然的历程,展示物的属性。从类属性上,交往工具拓展"时""空"边界,实现"人""物"共生,勾连"蒙昧"与"未来"。  相似文献   

10.
安全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保持自我独立性、完整性和自主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实现,是人类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姿态.在实现自然安全后,安全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信任,以及人与制度、技术之间的单向信任关系.从自然安全、熟人安全、制度安全到技术安全,技术在建构人类个体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蕴含安全属性的人工物,...  相似文献   

11.
个人同一性是个体在不同时间历程中的自我产生和实现过程,帕菲特主张在祛个人化理念下用不同时间历程中许多经验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这个人的大脑的关系来加以解释。然而,在正确理解物理连续性与心理连续性的前提下,帕菲特的重要关系R仍需要给予重新解读,因为它不过涉及关系R:自然状态中人的大脑的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假如这种生命的发生、形成和发展并不呈现一个"分支"形式且有着正确原因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2):125-129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的指导,在本体论的视域下,人之存在找到了自我定位,即是说认识世界的理论理性与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作用于人之行为活动。然而,在历史上,本体论的建构往往是不合理的,如古希腊自然本体论人屈从于自然、中世纪上帝本体论上帝主宰人、近代机械本体论人征服自然,在这种不合理的本体论视域下,理论理性功能与实践理性功能被扭曲与误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亦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和谐共生本体论的提出,给本体论两大功能的复归找到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庄子最高境界的自由是逍遥于自然天地之间的自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自由也让自然自在存在的和谐状态。庄子无所待的自由,通过人顺应自然,合乎自然的无为而得到实现,即不以自我意志,也不罔顾自然本性,去干涉自然、征服自然,而是让自然按其本性发展,回到物自身当中,人也回到人自身的本性和自由当中。庄子蕴含生态的自由观,向当代人开显出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之道,可为人类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责任提供合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和引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技术的本质即解蔽或祛魅入手,深入探究海德格尔确立的现代技术不仅是解蔽,还是被摆置、被座架、被允诺的对存在者的确立和对存在的遗忘,认识到技术对存在者解蔽的同时还有遮蔽的可能,因遮蔽而引发技术创新风险与创新的责任承担。将创新责任分解为多主体责任、过程性责任、创新机制责任,来化解技术创新潜在风险,使技术创新从研发到使用及后果承担的全过程中受到伦理的责任限制,实现负责任创新,让技术创新不再成为另一种遮蔽,真正为现代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近代理性主艾的主体性哲学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变成无伦理约束的绝对主体,把物变成失去本钵论根基的“为我之物”。传统的人道主艾也阻塞了通向自然的伦理之路,否定了对人的改造自然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必要。发展伦理学从回答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出发,在“天道”、“人道”和“物道”的关系中重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的实践行为和发展的限度的论断,并以此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蒙山顶的茶     
蒙山茶黄金时代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只不过在唐宋时期还是团茶形式。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成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论与世界体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分析的重要源流之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耗散结构论的时间之矢的基础上,沃勒斯坦建构了研究历史社会体系的五种时空;借助于耗散结构论的复杂性研究,沃勒斯坦提出学科一体化方法以消除两种文化的对立;沃勒斯坦引申了普里高津的“世界的返魅”的概念,强调历史社会体系在分叉点上的不确定性和人的自由意志问题。耗散结构论的影响使世界体系分析解构了19世纪社会科学的四个迷思:学科的迷思、国家的迷思、客观主义的迷思和进步主义的迷思。  相似文献   

18.
慎重对待人的自然--从人的自然属性看科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自然体、夫妻之间及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然体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考察了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认为科技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人的自然属性,因为真正属于人的自然是人之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从逻辑经验主义到社会建构的发展中,自然的历史性始终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认识论的鸡之争使拉图尔提出了广义对称性原则,这一原则使自然的历史性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再现,使STS走向了新自然辩证法的本体论研究,这种本体论表明客体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在辩证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客观性与真理等一系列认识论范畴也不是对预先存在对象的表象性反映,也是在历史与时间进程中生成的东西;科学是一个人与物、自然与社会共同进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回望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诸多工程和身体经验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一点正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回顾与身体经验关联的古今之绝唱的工程,并通过反思祛身体化的工程,尝试为现实的工程之思提供一种可能的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