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流量恢复法的黄河下游鱼类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流量恢复(the flow restoration methodology)方法研究黄河下游鱼类生态需水,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获得所保护鱼类生态习性相关的流量信息,包括水深、流速、水量等.然后建立概念性模型,确定鱼类和特定流量组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流量目标,每一个流量目标被赋予一些水力指标,作为获得满足这个目标的环境流量计算的依据.运用水文学、水力学模型确定满足这些流量目标需要的水流条件,包括数量、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时间,给出满足鱼类生长需要的生态流量.最后给出不同水资源管理情景下可接受的鱼类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2.
运用流量恢复(the flow restoration methodology)方法研究黄河下游鱼类生态需水,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获得所保护鱼类生态习性相关的流量信息,包括水深、流速、水量等.然后建立概念性模型,确定鱼类和特定流量组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流量目标,每一个流量目标被赋予一些水力指标,作为获得满足这个目标的环境流量计算的依据.运用水文学、水力学模型确定满足这些流量目标需要的水流条件,包括数量、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时间,给出满足鱼类生长需要的生态流量.最后给出不同水资源管理情景下可接受的鱼类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3.
造床流量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众所周知,确定造床流量,目前理论上尚不成熟.因此其概念模糊,提法不一,方法甚多.在早期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河床基本上是由洪水造成的,因此采用与最高水位相应的流量作为造床流量;与此相反,也有的学者认为,洪水只是破坏河床地形,河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常水的作用.所以采用多年平均流量作为造床流量.在其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4.
淮河中游造床流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50~2007年实测水文资料,分别采用马卡维也夫法和平滩流量法对淮河中游干流河道造床流量进行计算.通过对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推荐了淮河中游各站及相应河段造床流量值,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造床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以及多年汛期平均流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平滩流量驱动与响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冲积河流平滩流量的变化规律,以黄河下游1950—2007年实测水沙及平滩流量数据为基础,根据量纲和谐原理,建立了反映冲积性河流河床演变规律的驱动与响应模型。对驱动与响应模型中水沙驱动力进行了小波分解;通过小波方差求极值的方法,确定了水沙驱动力的主要时间尺度;并利用主要时间尺度下对应的周期函数代替了驱动与响应模型中的水沙驱动力。进而通过积分运算得出平滩流量驱动与响应模型的解析解。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水沙驱动力具有4—5a和19—20a主要时间尺度;应用到黄河下游5个主要测站具有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上游水库蓄水拦沙运用会引起坝下游河流水沙条件的改变,导致坝下游平滩河槽形态与过流能力发生调整,给防洪规划、滩岸土地利用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黄河下游游荡段1986~2016年水沙及断面地形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断面及河段尺度平滩面积及流量的变化特点,建立了河段平滩面积及流量与水沙条件的经验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986~2016年,游荡段平滩面积及流量总体均呈现出先逐渐减小再增加的趋势;综合考虑汛期及非汛期水沙条件对河床形态及过流能力调整的重要影响,游荡段平滩面积及流量:(1)与前期4年等权重平均的汛期及非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拟合关系较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 926和0. 901;(2)与汛期及非汛期的水沙条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平滩面积对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变化更为显著,而平滩流量对汛期与非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变化都较为明显;(3)与前期4年非等权重的汛期及非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拟合关系也较好,R~2分别为0. 929和0. 906;(4)与非等权重计算相比,等权重计算的经验关系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精度,且计算过程简便,因此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黄河下游枯季径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枯季径流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花园口水文站径流量和下游的引黄量这两个因子,花园口水文站径流量和下游的引黄量可作为输入层中的影响因子,下游利津站的流量作为输出层,应用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构造四套枯季径流实时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花园口、利津水文站26年的完整序列测流资料训练和检验网络并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滑动窗口技术的流量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流量控制的理论,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技术的流量控制模型,并采用统计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流量控制的窗口大小应选择等于虚电路的链路段数,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网络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从上游来水来沙状态、下游河道输沙目标、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和水利枢纽调控调度4个层次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效率。根据1950-1997年期间的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在自然、受控、复杂和异常状态下的输沙用水量。在各种状态下根据河道和输沙特性的差异,分别按照均衡和平衡输沙目标计算了下游河道输沙用水量。在设定输沙目标下,以年内不同时段水流挟沙能力为依据,对比了可能提高输沙用水效率的不同调控方案,例如在汛期或7-8月输送全年泥沙的方案等,以便减少黄河下游输沙用水量并缓解黄河水资源的紧张趋势。这些方案有可能通过水利工程枢纽的调控来实现,为此中给出了不同状态下均衡、平均输沙用水量可调控的阈值。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余场次洪水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洪水按漫滩程度、水流含沙量高低、流量过程线形态特征和洪峰与沙峰相位差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塑造主槽的洪水关键因子;研究了黄河下游洪水过程调控关键技术指标。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高效输沙和塑造主槽作用较大的平滩流量约为4000m3/s,流量为4000m3/s条件下的洪水输送的临界含沙量为50kg/m3;对于不漫滩洪水,首选方案应按当时主槽的平滩流量控制,且平滩流量下的洪水流量过程以接近矩形波过程较好,峰前水量占洪水总水量的25%以上,洪水历时不小于7d;对于漫滩洪水,应控制洪峰流量大于平滩流量的1.5倍且大于洪水平均流量的1.2倍,同时应尽量控制洪水涨水期水量与洪水总水量之比不小于0.5,并保持洪峰与沙峰同步运行,洪水历时不小于7d;洪水调控分组含沙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悬沙及床沙的级配;洪水来沙系数的调控指标视洪水类型而异,不漫滩洪水为0.012kg·s/m6,漫滩洪水为0.015kg·s/m6,同时还应控制分组泥沙的来沙系数。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生态径流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黄河下游地区花园口、高村、利津3个代表站的实测月径流量系列,利用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和改进的Tennant法2种历史流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3个代表站的生态径流过程.结果表明:虽然2种计算方法原理不同,但是由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得到的适宜生态径流量大都在改进的Tenannt法所得结果的最佳或极好范围之内,只有个别月份与最佳范围的数值有一定的差值,但也位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21年城市间信息关注度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层级、城市节点、空间聚类、空间组织模式等方面研究黄河下游城市群信息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提出黄河下游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策略.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城市群信息联系层级分布具有明显等级性和距离衰减性,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郑州、济南、青岛为核心的“核-辐结构”;黄河下游城市群城市节点的程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呈现梯度分异,中介中心度出现明显极化现象,郑州、济南、青岛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山西、河北、安徽省内大部分城市处于边缘位置;黄河下游城市群空间聚类的划分具有地域邻近性,且受省级行政边界的限制,形成“四大片区八个组群”;黄河下游城市群信息网络形成以郑州、济南、青岛为核心,临沂、潍坊、烟台、洛阳、邯郸、南阳、新乡等为次级核心的网络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流量异常,提出了一种滑动时间窗的置信区间的方法,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网络异常流量进行检测,给出安全警告.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场实际运行过程中飞行流量需求以及机场容量动态变化的特点,将滑动时间窗概念应用到机场飞行流量分配问题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时间窗的机场流量动态优化分配方法。对基于滑动时间窗的流量优化分配原理进行了阐述,该方法采用不断进行的动态流量分配代替静态的一次性流量分配,能够实时得到当前时间段最优化的流量分配方案,为机场战术流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例计算表明:基于滑动时间窗的机场流量优化分配方法在动态环境中能够较好地达到实时优化分配飞行流量目的,而静态流量分配方法不适用于动态环境,文中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分析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依据.以黄河下游滩区河南段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转移矩阵、变异系数对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空间自然连通性大,但是部分区域存在斑块现象.2000—2020年研究区时空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和水面.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乡市原阳县以及郑州周边区域的滩区.200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最大.(2)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左右,其次为水面、滩涂、建设用地、园地及林地.研究期内,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耕地、水面和滩涂,且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总体来看,研究期内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加的趋势,202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为78.49%.在时间序列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精确14C测年,对黄河下游地区湖泊沉积物岩芯的烧失量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该区域的气候环境演变历史.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地区沉积物烧失量指示了数次冷暖干湿的大环境变化:2400-1600aBP期间,气候较为温暖,后期转冷;1600-1000aBP期间,气候波动较为复杂,间或有冷暖交替现象;1000aBP至今,气候以暖湿为主,中期有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7.
把黄河下游山东段分为黄河下游沿河两岸,黄河三角洲及渤海湾,莱州湾浅海区三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黄河断流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几何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渭河下游临潼到华县段的水文资料,选取其中2006年1月与2月的临潼实际数据进行基于马斯京根法的正向演算,对1973年的典型枯水时段的华县实际数据资料进行了基于经验的断面流量相关法的反向演算,并对流量演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演算结果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到渭河水量调度的实际工作中。在水量调度工作中,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马斯京根法应用于日常的水量调度中,反向演算法应用于水量应急调度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污水管网非恒定流模拟所需的节点流量变化模式曲线,根据非平稳时序分析方法识别原始流量序列的主值分量和周期分量,二者之和即为节点流量变化模式.其中,主值分量分别应用滑动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参数模型法进行识别;周期分量采用累积周期图法识别.最后,以识别结果序列和原始序列的相关系数以及残差均方差作为评价标准,对北京某污水厂一组日流量变化序列和时流量变化序列的识别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①滑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主值分量的识别结果优于参数模型法;②滑动加权最小二乘法联合累积周期图法对节点流量变化模式的识别结果优于参数模型法联合累积周期图法.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节水灌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河水资源特点及黄河下游灌溉状况。引黄灌区需水量将逐年加大,供需矛盾加剧.面节水灌溉是缓解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持生态环境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