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政治伦理具有三种选择:乐观的单向度政治伦理、悲观的单向度政治伦理、平等双向度的政治伦理。前二者都没有把人工智能当成人而是当成工具来看待,缺少战略视野。平等双向度的政治伦理把人工智能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人工智能具有初步的人类情感、认知、思维、性格和理性,具有成为政治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人类应主动应对人工智能的政治挑战,与人工智能共同参与政治,共建新型政治关系和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2.
技术观是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恩格斯从人学视角理解技术,从而赋予了技术丰富的人学内涵。恩格斯技术观的人性本质是建立在人的存在方式的基础上,以技术为核心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技术是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技术的异化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反映,并在人的社会关系、生产活动以及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扬弃技术的异化,需要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人与自然的和解中科学利用技术,以技术实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技术的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的风险产生了巨大的担忧.人工智能究竟会统治人类还是服务人类?历史唯物主义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考视角.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人工智...  相似文献   

4.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强调自身“没有情感”,但能根据算法分析人类情感,并将情感要素添加到人机交谈过程中。据此现象,本文提出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相似且有密切关联的“一般情感”概念,从社会性、对象化、交互性三大方面说明一般情感的特征。本文讨论了一般情感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所产生的现象,即情感的商品化,对一般智力的繁荣与作用的确认,情感劳动作用领域的压缩。在相应问题背后,是技术对情感的规定以及人对自身情感的技术操作。本文认为,在ChatGPT的时代,面对一般情感,应把握人类情感的直接性、主动性、有限性这三大特征,把握真实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深度学习功能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担心机器自主意识的发展可能导致人被机器所奴役,并对人类造成威胁。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人机融合"理念。从人与机器的感知融合、行为融合和思维融合,探讨了人机融合的本体性、渐进性和辩证性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一个合理的人机融合机制,将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实现人与智能机器的和谐共存,加速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深入普及,用户产生了一个现象学意义下的"现象身体"。基于用户体验的现象身体是"部分与整体"、"在场与缺席"、"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它使人们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延展出一个主体认知与把握的心物感知世界。它带给人类更为明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自由驰骋的世界。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否定自由意志的可能。结合互联网技术剖析现象身体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唤醒人们在技术框限下反思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日常生存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目前面临着"后空间站"时代发展目标缺乏共识的问题,制约其长远发展。目标缺失在美国表现为缺乏战略愿景,顶层设计和规划调整受政治斗争左右,在俄罗斯表现为体制与资源掣肘,计划进展缓慢、调整频繁。目标缺失的根源是载人航天价值定位的模糊。发展载人航天的现有价值诉求包括国家形象与国际关系、军事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教育与激励、科学与探索、人类物种的延续等方面,它们大多没有回答好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为什么把人本身送入太空"这一基本问题。走出困境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立足长远的战略定力,加强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产业界在解决伦理问题时发现,技术专家无能为力。当转而寻求伦理专家给出方案,如自动驾驶在电车难题情景中撞向谁的伦理决策方案时,伦理专家发现自身难以承受如此责任。从现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视角来看,这是技术和伦理相互独立甚至对立引发的后果。理想的治理方式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伦理融合成一种面向技术本身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基于"设计情景-使用情景",结合人工智能的两种技术设计思路"人工的智能"(AI)和"智能增强"(IA),这样的伦理框架能够解决自动驾驶面临的问责难题。  相似文献   

9.
工程的本质是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工程实践活动视角出发界定工程概念,并没有囊括工程本质的全部内涵。工程活动、工程师和工程物是工程整体的主要部分,工程的本质是这三者的本质的统一。工程在本质上是与人的生存及世界相关联的,工程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还是对人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整体的敞开过程。工程通过工程活动建造工程物所开启的空间,聚集世界整体于一处,而让人的生存展开。  相似文献   

10.
阿尔伯特·伯格曼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与传统技术"聚焦物"本质相对立的"装置范式","装置范式"导致的交互行为的单向性和贫乏破坏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文化与意义。当前,信息技术装置不仅仅会破坏社会的意义,还会削弱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技能。然而,信息时代的技术还有另外一面,自然用户界面的创造可以联合"装置"与"聚焦物",在"装置范式"的基础上培育出"装置-聚焦物",并且建构界面生态系统来化解"装置范式"可能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实践生成论:对技术否定性本质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本身是实践地生成的,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即技术化实践和技术应用,既生成着技术的肯定性本质,也生成着技术的否定性本质,赋予技术某种先天本质的观点是错误的.克服技术负效应的根本途径,不是诅咒和弃绝技术,而是反思和检讨人类实践观念的片面性和实践方式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主要依赖技术和技术物生存,是技术生存的本质。技术生存是高效率的生存方式。技术物与自然物的矛盾、技术物与人的矛盾,是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由此引出技术生存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  相似文献   

13.
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本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播撒着人性的关怀,蕴涵着道德的理性,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关注着科学的伦理本质.知识就是道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至今仍有深刻的启迪意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思想家们对科学更是颂扬备至:"科学的这种改善人类的物质条件的力量,除了本身的纯属世俗的价值外,在耶稣基督的救世福音的教义看来,是一种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种不同于科学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历史实践论视角对生态问题的本质、根源以及治疗做出考察,探讨现代性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自身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生态危机遵行现代性实践的总体性逻辑,其根源在于现代性实践的过度与局限。生态危机治疗的关键在于现代性实践的全方位转变。生态危机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困境和风险。启示在于西方现代性的文明模式不能是普世性的,同时人类要走出生态困局,必须认识到现代性的根本误区在于实践上的过度与类价值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使得机器能像人那样思考,甚至超过人的智能。自1956年这个概念被提出并确立以来,这个领域就被视为人类最高的梦想之一。而现在无疑又是一个人工智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向AlphaGo的"惊人一手"脱帽致敬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对人类增强技术表达诸多人文担忧的语境下,为了促进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发展,将从三个方面对其合理性予以探析。首先,健康是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保障,人类增强技术对人的健康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正向人文价值,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均具有维护和促进作用;其次,人类增强技术将人类推向一种后人类的理想形态,对人类增强技术带来人的自主性和人性丧失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人类的进化史、人的本质的生成性和人作为操作性的存在都充分表明后人类理想人的可接受性;第三,从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人类增强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发展向人的回归,也是人的技术本质的展现。人类增强技术符合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逻辑,呼吁一种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观念上的转变和对建构人类增强技术实践伦理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和人类本性亦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挑战和最深刻瓦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异化逐渐导致人类社会的异化,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技术人类生活形态。由此带来诸多伦理和法理挑战,可能危及人类生存,甚至终结人类。根据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理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陷入“粗俗唯物主义”窠臼,人与世间万物都被抽象化、可计算化,技术理性超越人类理性,技术开始支配人类,人工智能技术异化趋势愈加明显。这需要法哲学为相关立法提供正确指引,用法律规制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用方式,用法的价值约束引导人性欲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新技术人类生活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区别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全新文明形态。要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国策并深入人心,就有必要确立生态文明的一般价值论基础。西方提出的生态价值论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依然套用工业文明的价值论视角和价值定义;二是把价值本身与价值评价混为一谈。适合于生态文明的全新价值论应当把价值定义为"事物在相互作用中所实现的效应"。这样的价值定义不仅能够合理解释自然的内在价值,消解传统价值定义所具有的人本主义色彩,而且还能够在价值本身与价值评价之间做出明确区分。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以自然为本体的一般价值论的确立,对于提高和深化国民的相关认识,对于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通常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诸多技术的新技术形态。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所营造的"虚拟现实",开辟了人类的新一维生存空间,提供了新的生存方式。其所具有的媒介功能、去蔽功能、虚拟性、互动性、沉浸性、超越性,与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现的艺术特性相融通,彰显出技术与艺术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神话-宗教"中表达了一种与权力交织在一起的技术观。技术由神掌管,通过神的有限赐予或偷取传递给人类,因此人类技术既受限制又有自由创造的双重含义。古希腊人的技术活动具有宗教意义和伦理意蕴,"宗教技艺"展示了技术获取的一般方式,即神的介入和帮助。人获取技术和制造产品,一方面凭借理智,一方面凭借虔诚,在神话中理智和虔诚都是善德的体现,因此技术活动在神话-宗教意义上具有伦理意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