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创见、缺乏哲学家的时代,立足于"我造物故我在"世界4理论无疑具有创新意义,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条件的完美命题,应系统、辩证的理解.本文通过解构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全面审视了这一命题,以"建构"和"解构"为标准把"世界4"划分为"世界4C"和"世界4D",把工程死亡、工程伦理、工程代价等命题作为世界4D的专门研究对象纳入工程哲学的视野.为此,面向世界4D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最初含义。"我思故我在"属于形而上学的先验层面,这是哲学研究的原初领域;"我造物故我在"属于物理世界的经验层面,这是哲学研究的引申领域。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看"造物之殇",造物活动应当从属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尺度,人类社会的延续需要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我造物故我在"可以这样理解:通过"造物"来拷问"我在"、显现"我在"。"造物"既是人的精神力量"物化"的过程,更是"我在"的价值之镜。只有"造物"创造的是一个价值世界并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在"才显现出来,否则"我在"就是被遮蔽的。  相似文献   

3.
已有关于技术人造物的本质认识主要存在客体和工具两种隐喻,始终囿于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的二元对立思维传统。基于反二元论的立场,拉图尔依托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符号学思想,提出了技术人造物的行动者网络隐喻。立足行动者网络隐喻,拉图尔提出了"实作论"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历史质,创新"技术解释学"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关系质。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科普具有意识形态作用,据此做政策文本分析,发现中国科普政策具有"意识形态建设的工具"与"为经济建设服务"双重功能。目前"意识形态建设"政策功能弱化,这阻碍公共政策共识形成。藉此提出优化科普传播模式,借助科普建立政府与公众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程技术划界问题是工程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本文分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已有方案的不足,以"所造之物对于人们的意义差别"为立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划界标准,将工程定义为"价值普遍的(系统)设施";将技术定义为"价值特殊的(器物)产品"。基于此,讨论了与技术造物相区别的工程造物的若干特殊性质。在结语部分,基于工程造物的普遍性质,呼吁强化对于工程现象的社会学及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工程的生存论意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工程不只是造物手段、工具,也不限于造物功能,它是因人类生存需要而生的,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类本性,具有生存论意蕴。生存是工程的根本维度,正是工程方式、人工世界和实存工程在不同层面上交互作用和有序运行,即人类的工程活动和工程化生存,创造、沉淀和呈现着古今文明,丰富、建构和提升着人作为人的类本性。  相似文献   

7.
工程理念是关于工程存在总体性特征的理性认识,是人们从工程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升华的实践智慧.作为工程活动顶层设计的灵魂,工程理念通过“概念设计”等方式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工程造物模式.工程理念具有鲜明的主体依赖性、时空依赖性和层次性,是规律、价值和情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哈贝马斯科技生产力理论中,从科技经过生产力路径转换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将科学技术作为新型"意识形态"的特征、运行机制、功能与传统意识形态进行了比较和区分,具有特定意义。但是,其科技生产力与"意识形态"的关联存在深层次的认识错位。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系列错位,在政治意识形态中合理地定位科技生产力内涵,倡导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和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解读地理信息有着极为深刻、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地理信息一如其他信息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而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它作为能指者不同于所指者,其意义拥有主观性、虚拟性、建构性、能动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协同性、实用性等特征,与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故其作为人之思想和语言的构造物不同于客体算于和主体活动,而是代表认知的组成规律、经验的抽象形式,显现出人类能动地创造概念、建构理论和发现“新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主要是一种意义理论,准确地说,是关于意义的语用学理论。皮尔士看来,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科学的逻辑定义方法,这种方法使我们获得关于概念最高等级清晰性的理解,即他所说的"第三等级的清晰性"。而皮尔士关于概念清晰性的三个等级的划分,建立在其符号学中三种解释项的基础之上。分析表明,一个概念(符号)的意义或最终解释就是其最终的逻辑解释项。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更愿意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称为"符号学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1.
工程意识是工程人对工程造物活动的看法、态度和行为倾向,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工程意识的指导与支配下进行的。工程意识是工程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也具有系统的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工程文化体系中的地位,然后从知、情、意三个结构维度深入探讨了工程意识系统的10个构成要素,最后剖析了工程意识系统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般意义上而言,对于"科技活动"的界定中包含了"对于科学的传播活动"这层含义,而由巴黎学派的拉图尔等人创立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正是围绕着对于"科技活动"的研究提出和发展的;而科技传播活动又属于特定的"对于科学的传播活动",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ANT有应用于研究科技传播活动的可能。经过对于科技传播活动的分层研究可知,不同层级的科技传播活动和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关联度会有所不同,这使得它们给ANT留下的潜在的研究空间也有所不同;结合对于科技传播的"AEIOU"理论的分析则又可得知,在ANT的视角下可以较好地理解科技传播的动因,因而在这种意义上而言,ANT在科技传播领域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程实践的复杂性日益凸显。在当代工程的社会治理中,公众作为重要的参与方,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近几年的PX群体事件中,公众成为主角,由此带来的是公众在整个工程实践中的参与问题。探索公众如何参与工程的形态路径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项工作上,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探讨其"公众参与工程"的形态路径:公众理解工程——公众融入工程实践——公众反馈评估,为未来公众参与工程提供一些方法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医术语“肝”的起源与演变,可以发现“肝”的“能指/所指”关系发生过多次转移:物质实体→功能概念→物质实体。“肝”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揭示了“肝”的意义指向,以及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地位。“肝”的隐喻和转喻同样揭示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隐喻的基础是相似,转喻的基础是相近,以此可以说明中医“肝”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历时上考察,“肝”的所指存在混乱和边界不清的情况。在目前中医药术语规范体系中,尚缺乏一个重要术语“肝系”。“肝系”一词的使用,具有词频和理据两方面的合理性,且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和解释功能。“心系”“脾系”“肺系”“肾系”等同级别名词也应相应增加,才符合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工程合理性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物"工程本应是能全面满足和实现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实践,然而,现实中的诸多工程活动却因为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而致使它的精神价值维度被遮蔽了,成为一种偏重于满足物欲的不合理性活动.这种不合理性可以从社会学那里找到它的根源,"交往合理性"也正是从社会视角去试图弥合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背离.与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一样,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给融合这两种理性的努力作出了哲学基础上的保证,然而单凭道德上或是哲学上的重构并不足以消除工程的异化现象,工程理性的实现还须诉求于一定的制度与法令.  相似文献   

16.
解决生态危机是我国社会发展新时代不可逾越的任务,公众生态意识启蒙是其内在动力。当前阻碍公众生态意识启蒙的因素较多,其核心阻力是经济层面上以消费拉动为主要动力实现经济转型与意识形态层面上消费主义并存而形成的悖论关系,即消费悖论。从哲学角度分析消费悖论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公众生态意识启蒙的阻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验"是16-17世纪自然哲学与科学中的核心词汇,追溯经验-实验科学的发展史对于理解科学革命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帕拉塞尔苏斯的思想学说为回答有关"经验"意义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本文试图展示,帕拉塞尔苏斯"经验"观念之根本特征在于"启示",作为"启示"的经验统一了炼金术操作与宗教性体验。帕氏的"经验"观念在三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积极的动力:首先,这种观念有助于推翻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的统治地位;其次,炼金术领域的经验不仅鼓励了实践性的研究态度,而且提倡获取对自然界的深度认识;最后,经验探究与宗教使命的结合不仅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经验"话语,而且为经验性知识及研究确立了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公众理解科学的研究由于多学科视角及各种研究进路的介入而呈现广泛且复杂的讨论态势。但是,以米勒体系作为线索,仍可探寻其理论演进的踪迹:"科学观"方面,从传统的实在论走向多元科学观的并存;"公众观"方面,对公众的多样化、主动性及其具体情境的认知;"理解"方面,对其内涵的扩展与自身情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后期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规定可以看成一种"技术存在论",技术被理解为形而上学的本质。相反,早期海德格尔则试图营造一种"技术诠释学"。与学界将两者对立的通常做法不同,笔者建议,将两者看作两种互相关联、互相统一的技术哲学。而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则必须回溯到早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techne[技艺]概念的阐释中,突出技艺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和解蔽方式的意义,突出技艺与明智的区分和联系及其中蕴含着的诠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工程实践中的知情同意,体现对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尊重,也是维护公众权益和推进工程实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工程伦理"共识范式"前提下,这种源自医学领域的伦理原则,能否成为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存在争议;工程实践中知情同意原则的践行也面临形式主义等诸多困境。诠释和消解这些争论和困境,谋划走出困境之策:从理论上,以德性伦理弥补规范伦理缺陷;在实践中,推进公众理解工程,这不仅能够推进工程实践,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工程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