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缸中之脑假设是怀疑主义论证中最重要的假设,普特南对“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论证被当作了一种反怀疑主义的策略。然而,无论是标准的缸中之脑假设,还是普特南式的缸中之脑假设都不是自我反驳的,普特南的论证是错误的,普特南式的怀疑主义解答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23-127
普特南的哲学思想素以"复杂多变"而闻名,但其不离之宗趋归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难题。中西学界的普特南研究多聚焦于其思想的跌宕起伏与繁复转折,鲜有探讨其变中之不变的本质内容。本文尝试论证,尽管普特南哲学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反复曲折、乃至针锋相对,但其语义外在主义思想却统贯于其整个学术生涯。这种思想并不预设任何其他哲学立场,它正是普特南思想演进历程的"变中之不变"真谛。  相似文献   

3.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意义何以可能?--普特南的新语义学理论读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特南的意义理论是对传统语义学的反叛,它否定了将意义看作可由心灵把握的固定对象并以其决定指称的做法,主张指称决定意义;与些相关,他提出了语言劳动分工、因果指称理论、科学本质主义等一系列主张,在英美哲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本文阐释了普特南这一重要学说的理论内涵并分析了它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论文选择乔姆斯基、皮亚杰、普特南三位著名学者关于人类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比较,分析了他们的哲学异同以及争论焦点。认为他们的争论反映了现代哲学三大潮流──唯理论、建构论、经验论的交锋,其中乔姆斯基向皮亚杰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而普特南对乔姆斯基的批判更为审慎而有力。  相似文献   

6.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陈亚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5):22-28,,21,
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普特南在此详细剖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大缺陷,重新以他的内部主义理论理论为出发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以“人”为底色的知识图景。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实用主义概念框架相对性的主张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与价值不可分以及科学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特权成了理所当然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普特南这一主张的运思逻辑,对他的实用主义实在论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的国内外哲学界,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始终面临着学科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体现为对学科目的和学科属性的质疑,更体现为自然辩证法之基础方法论的弱化。这种危机导致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科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语境下逐渐丧失了原先与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紧密联系。坚持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方法论是化解这一危机,并重新担负起学科之历史重任,实现学科"真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文本解读、坚持数学为核心的基础方法论、紧密结合自然科学和引入生产实践这四个层次的努力,自然辩证法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未来和变革性实践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为了打破传统二分法的禁锢,普特南提出了内在实在论的哲学立场,成为分析哲学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要发言人。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对形而上学实在论进行反驳,主要从三个要点展开:第一,内在实在论承认知识总是有经验的输入,以此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认为的世界独立于心灵;第二,内在实在论提出以真理的融贯论代替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真理的符合论;第三,内在实在论以真理的多元性与模糊性反对形而上学实在论关于世界的唯一的、真实的描述理论。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还将获得关于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富有教益的哲学洞察。  相似文献   

10.
普特南所具有的历史视野使他达至了如下洞见:理想的知识绝无法在任何当下时刻实现,完满的德行必寓居于面向时间的未来。如此,在表面意义上,普特南要求一种完全开放的科学,强调任何科学结果都具有暂时性、非稳定性与不确定性。而在内涵层次上,作为虔诚的犹太教徒,实际支配普特南思想发展的是如下图景:将犹太教的基本原则——超越性的人格化上帝,缩减为一种思想意识,一种文化理念,进而试图调和理性哲学与启示信仰间的永恒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量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根据逻辑哲学,量子逻辑可以定位于一种以非分配性为特征的非经典逻辑,它以量子力学家实际使用的科学推理为现实原型或经验基础;2.普特南从量子逻辑的产生而得出根据经验的理由,逻辑是整体可修正的结论。但他同时又主张逻辑联词的意义不变,因此陷入二难困境。3.根据量子力学几种不同解释来重新审视经验理由和逻辑可修正性论证,发现形而上学考量更不可忽视。4.对应原理具有消解普特南二难的方法论功效,量子逻辑对于经典逻辑的继承性与革新性同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心脑关系的“普特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特南(HilaryPutnam,1926─)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他的心脑关系学说问题新颖,论证奇特,在美国和欧洲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笔者曾以普特南的哲学思想为主题作博士论文,为普特南的心脑关系问题所吸引。普特南的心脑关系学说的论述出自以下三本著作:1.《思想,语言与实在》,剑桥大学出版社,1975年英文版第1版;2.《理性、真理与历史》,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英文版第1版;3.《语言与生活》,哈佛大学出版社,1994年英文版第三版。笔者窃以为普特南在上述著作中提出的心脑关系问题在未来的形而上学思考中仍有相当的脱力,故归…  相似文献   

13.
意义概念和合理性概念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意义的证实理论,并且试图将这样的理论运用于心灵哲学之中,他们还试图将合理性概念做理论化的处理。普特南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者误用了意义的概念,没有认真地考察、研究语义学,忽略了意义概念的日常习惯用法。普特南认为逻辑实证主义重新解释科学的倾向恰恰是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出现失误的根源。他们对于合理性概念的处理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之中,是一种自相反驳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是一种深刻的洞见。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拥有的概念的语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和转变。当代元哲学方案"概念工程"试图将这一现象和哲学方法论勾连,主张哲学的任务是设计和修正我们的概念。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真正"掌控"概念的意义?这就是"掌控难题"。对于这个难题,有两种主要解释策略:语义外在论和语义内在论。这两种进路各有洞见与盲点。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更具优势的解释策略,即语义推论主义方案,通过纳入社会实践的规范维度来确保语义的掌控。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243节中首先设想了一种私人语言,并在随后的几节里,给出了一种独特的"私人语言论证"。这个论证历来被认为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要点和难点。对此论述很多。本文则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尝试给出一种关于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简明解析,其要点有三:(1)首先划分出"私人语言"的两个要素,其次归纳出"私人语言论证"中的六种主要论证方式,最终得出:私人语言论证的关键在于对标准的探讨;(2)通过区分两种言语使用模式,表明私人语言论证揭示出了一种虚幻的言语使用模式——言语描述感觉模式;(3)通过对"因此"一词的考察,具体分析了维特根斯坦的论证策略,并给出了私人语言论证结构的两种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新贡献在于将经济学方法论拓展到管理学领域,为管理哲学提供了新颖的方法论工具,即科学哲学。文中采用经济学方法论中负有盛名的纲领方法论观点,去解读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G.E.Mayo)的组织管理理论,展示了核心假说、辅助假说、正面启发法等概念工具对分析管理学的经典理论时独特的方法论功效。  相似文献   

17.
在扬弃朱熹理学的基础上,清中叶安清翘创造性地提出"矩"哲学,认为世界是符合"矩"的和谐有序的存在,对世界的认知就是用数学去把握世界的规律,即"理数合一"的"絜矩"。通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和对大量一手文献的发掘,本文首次解析了安清翘"矩"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逻辑和内涵特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将之与朱熹理学的"理"哲学予以比较,探讨"矩"哲学产生的思想源流以及其"惟是"科学实践论的价值,进而确定"矩"哲学在中国科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本书题名为<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①,至少标示了以下几个要点:其一,这部书属于科学技术哲学,且主要是科学技术哲学中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范畴;其二,在科学方法论方面,这部书所侧重的是科学创造这一视角,而并非一般意义的科学方法论探讨;其三,在关于科学创造的方法论探讨中,这部书乃是以"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这两个方面为其探讨的支点,或者说,它既是关于科学创造方法问题的方法论探讨,也是关于科学创造主体的创造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探讨.而将以上三点概括起来看则表明,这部书所研究或所探讨的内容,应属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创造哲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在论有如下两个核心命题,即认为:(1)自然科学理论中的专名是有指称的;(2)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定律是近似真理的。命题(1)涉及到“指称理论”,命题(2)涉及到“真理论”,而指称理论又是真理论的基础,因此,指称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一种认识论上的奠基作用。指称理论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弗雷格、罗素……,直到克里普克和普特南(H.Putnam),都对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普特南的“内部因果指称理论”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