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普的立场与科学传播的信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个体公民立场.作为科普新形态的科学传播,也有自己的若干信条. 相似文献
2.
3.
社会结构和科技条件变革催生出科学传播中的多种利益相关者,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构建反映科学传播真实过程的动力学图像,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的、规范和立场等行动要素,对当前科学传播的复杂局面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是由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组织发起的中国近代一场深刻的民众科学普及运动.<科学的中国>作为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会刊,是中国科学化运动的喉舌和科技传播的重要刊物.<科学的中国>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传播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了公众的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近年来,科学传播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传播内容,而忽视了本来就是传播学最重要内容的对传播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简单地以科学传播替代传统的科普概念也是存在问题的。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传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0):68-73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涉深刻又多元,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回溯历史,科学技术的传播活动的理论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密不可分,经历了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三个阶段。当前,科学传播面临着全新的局面:警惕科学思想分离了知识进展与实践行动;城市化进程分离了人类与自然;个体差异造成价值观念的不一致并因此造成信任危机。当代语境下的科学传播应着力建构科学共同体和公众双方参与、互相理解的"参与科学模型",增加科学传播的历史维度,并推动建立科学传播的标准体系。探索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是推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良性发展与互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8.
9.
"科学"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传统学术术语"格致"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科学文化东渐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又有本质不同。严复同样曾以"格致"对应西方科学,并从材料的收集(考订)、获得一般性认识(贯通)和验证所得一般性认识的可靠性(试验)等治学方法的三个层面对格致与科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尽管其部分观点不免绝对,但他的这项工作在当时确起到溯本清源的作用,并对当下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对话、交流以及培育适应科学发展的新的文化传统仍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来,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有着一致性,但实质上这种一致性背后所隐藏的是两种科学观的理论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类科学观在生态论、认识论和创造观等方面具有的通约性是有限的,不可通约性是明显的。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差异性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召开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筹)成立大会暨北大科学传播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的创会会员代表15人参加了会议,研究会三位副秘书长王玉平、刘孝廷、张明国同志均到会表示支持并作了重要发言。会议议题主要有:高校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科学社和它的《科学》杂志自从1915年成立,一贯支持中国数学史研究.虽然第一任社长任鸿隽对中国知识遗产怀有轻视态度,但是比他年轻的社员对中国数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桥梁专家茅以升起了尤其关键的作用,先后介绍李俨、钱宝琮到《科学》杂志去发表他们研究成果.《科学》在1915到1939年间发表的中国数学史文章,占了全国这方面的论文的将近20%.科学社之所以跟数学史研究者关系如此密切,可能有以下原因:1)数学史作为现代学科在世界上被建立,成为一种模范,也创造了中国对国际学术贡献的机会.2)1890年代出生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形象.3)中国传统数学属于“安全的”历史遗产,尤其是跟当时的中医相比.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研究更加专业化 ,跨学科学术交流变得日益困难。与此同时 ,科学家不仅需要不断提高与同行交流思想与科研成果的能力 ,而且要不断提高与各级决策层及公众就科研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公共部门是科研的主要资助者 ,有责任在科学传播与交流方面投入更多时间 ,因而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关于科学传播与交流的政策作指导。 2 0 0 0年 ,欧盟领导人在里斯本设定了欧盟未来十年的目标 ,即到 2 0 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最有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根据这一目标 ,2 0 0 2年欧盟决定将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从当时占GDP的 2 %提高到 2 0 …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第二届科技传播会议暨中国科学社与近代科技传播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二届科技传播会议暨中国科学社与近代科技传播研讨会,于1997年6月5日至9日在浙江省杭州萧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香港地区和澳大利亚的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出版部门等40多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30多篇。这是继1995年10月第一次科技传播会议之后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传播理论的历史考察:将"传播"理念引入"科学"的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传播工具的出现。传播对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探讨传播理念引入科学的历程,对正确理解科学传播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接受,与救国的历史语境有很大关系,大致经历了技术救国、政治救国、实业救国和文化救国几个阶段。科学在每个阶段几乎都成为各种救国主张背后的价值基础和推动力量。然而,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于科学本质和科学功能的认识又不尽相同,导致了科学本土化与普遍性之间出现了一定张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与国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化是社会系统自组织发展中的"序参量".国民素质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素质,传播普及科学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作者对古今文化的内涵外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和传承中的得失,以及如何吸取东西方文化的营养,正确理解和使用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有分析、有独到见解的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