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齐尔塞尔论题的评判需要放到具体学科的发展史中考察。近代科学标志性成就——力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希腊以工具为研究对象的机械学;中世纪用数学和理想条件来解析各种"力"的"数学力学";近代完全靠公式、定律等来表达宇宙中各种"力"的"标准科学"。近代力学的发展进程也是工匠的经验知识与制造技能被学者逐步吸收与"内化"的过程,因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技术时代,考察人技关系不仅成为哲学的重要论题,亦成为面向技术境遇的生存论题。维贝克"技术道德化"思想是当下考察人技关系的典例,自身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从现象学维度考察维贝克"技术道德化"思想,以人的技术生存为逻辑原点,尝试消解其理论困境,重构人本主义技术伦理,进而重塑面向技术境遇的生存态度。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00-106
知识与运气的关系自柏拉图时代就被提起。但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研究的重心却一直在知识的这一方,对运气的研究就没有那么深入和丰富。文章通过总结归纳学者们对运气的解释模型或观点,即重要性论题、缺乏控制力观点、概率性观点、模态解释和形而上学的解释,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借鉴其中的优点,发展出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行动的意向性说明是否需要定律,是否是一种因果说明,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PopperHempel论题认为,意向性说明需要依赖普遍定律,但这种观点面临着真实性与一般性的两难困境.在W.C.Salmon的因果性本体论解释的意义上,即便意向性说明不必然依赖定律,也仍然可以是因果说明.基于此,我们能够反驳关于"理由不是行动原因"的三个典型论证:"原因的合适类型"论证、"逻辑关系"论证和"遵守规则"论证.这种反驳揭示出,理由与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为意向性说明的正当性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编史学的传统中历来存在内史论和外史论的争论和困境,为消解两者的对立划分,众多学者做了尝试,其中默顿从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制角度提出了新的“外部”概念,试图统一科学的内外部,但仍存在局限性,未能研究科学内部的知识生产。随后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些代表性人物对默顿的科学编史学进行反思,从亚文化的视角提出新的“内部”,关注具体科学的微观社会领域,考察科学研究中的争论与协商过程,以此联结科学的内外部。这种转向对于开阔科学编史学的研究视野,以及完善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与证据关联的不同层面,本文把科学哲学家提出的各种支持性论据划分为三种类型:经验对等性、异隔论据、认知对等性,并进一步考察这三种论据的不同蕴意及演变脉络。经验对等性是不充分决定性的基本论据,但因其自身困境导致辩护者提出不充分决定性的其它论据,即异隔论据与认知对等性。关于不充分决定性论题及其论据的所有辩护都基于性质不同的四种维度,同时对三种论据的微观构成的分析将提供给我们理解该论题及其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另外一种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史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问题上,康吉莱姆在坚持巴什拉的规范史立场的同时,又强调了理论史与概念史的差异,进而主张科学史是宏观非连续性与微观连续性的复合。新旧科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在巴什拉式的认识论断裂框架内得到解释。由此,康吉莱姆提出"科学意识形态"的概念,意在给予那些"被放逐的科学"以恰当的认识论地位。科学意识形态与科学编史学的各种传统立场都保持了距离,在历史认识论的层面上实现了"规范"与"历史"的统一,成为理解康吉莱姆独特的"反-反-辉格史"的进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蕴涵论题认为,一个人"看到P"蕴涵他"知道P"。这个论题在知识论里面受到广泛讨论。从知识论的析取主义来看,如果我们支持蕴涵论题,并且以"看到P"作为"知道P"的理由,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根据难题,因此我们需要拒斥蕴涵论题。反对该论题的主要论证策略是来自信念的论证,即一个人可以看到P而不相信P,因此不能算是知道P。在此基础上,知识论的析取主义者可以进一步区分"看到P"和"知道P"这两个认知状态之间的差异。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来自信念的论证是否反对了蕴涵论题。针对信念论证的批评,文中首先指出来自信念的论证是有效的,并且重新刻画了信念论证的结构。此外,本文将进一步考察"看到P"与"知道P"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盖伦推进了视觉理论中的眼睛结构考察。他继承了柏拉图的视觉理论、普纽玛理论、亚里士多德的颜色和改变理论以及数学家的几何分析,这些构成了盖伦视觉理论的核心。由此普纽玛理论与几何解释是否相容也成为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盖伦的普纽玛理论与几何解释脱节。另一些学者认为盖伦统合了眼睛结构考察、视觉理论和几何解释。本文认为第一类学者由于编史学视角问题忽视了盖伦几何分析和普纽玛理论的内在关联。本文旨在说明盖伦视觉理论和几何解释的融贯以及视觉的形成是由于灵魂能力和物理运动的协同发生。盖伦认为视觉的发生需要普纽玛的参与,空气作为介质被普纽玛化。盖伦引入了几何理论试图解释形状、大小、位置和距离。  相似文献   

10.
专家是"社会良心",专家信任是社会信任的最后一道屏障。为考察我国专家信任的现状、影响因素并探索重建策略,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公众已经认识到科学的可错性、条件依赖性和局限性;在科技信息传播方面,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首要渠道,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公众对科技信息和专家的信任程度相关。公众并不信任专家,但陷入了不信任却又不得不信任的"豪猪困境",专家则面临着"无论说什么、无论怎么说,公众都不信"的"专家塔西佗陷阱"。"人格信任"走向"系统信任"的时代背景规定了这一"豪猪困境"和"专家塔西佗陷阱"的基本特征;二者相互作用,其溢出效应将导致更大范围的社会危机。消除"利益关联"是专家获取信任的关键因素,强化专家与公众之间常规的直接互动、提高传媒准门槛、规范新媒体报道等,有助于建构一个开放、透明、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有助于"豪猪困境"、"专家塔西佗陷阱"的突破和专家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自休谟以来,因果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感兴趣的话题。学者们对于"C引起E"这种惯用的因果表达式的解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随着量子力学的兴起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使得学者们从因果决定论逐步转向对因果进行概率分析。然而,罗素从科学定律的陈述形式来解释因果,引发学者们拒斥概率分析因果的还原路径,他们主张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不可还原的连续过程。这两种解释进路都在不程度上面临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鉴于此,诸多学者主张,将这两种进路综合起来,为各自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由此,通过剖析相关的典型案例,深入讨论这两种路径各自遭遇的问题和挑战,进而考察道尔的综合方案,指其面临的反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新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我们"随身携带"的自我究竟是什么?我们"呼之即来"的自我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对于当代心灵科学哲学高度关注的这一重要论题,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魏格纳基于实验论证了一种极为奇特而又颇具影响的自我理论:自我是意识意志制造的魔术戏法引起的幻觉。然而,本文的考察则表明,这种魔术幻觉论自我理论既面临诸多困境,又存在内部矛盾,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弗洛里斯·科恩的编史学研究,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是由数学化表征、介入性实验和本体论承诺这三个主题互动交织而成的结构化进程.这个三元互动结构一经形成,便具有自我修正、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后续的科学革命,正是为了解决表征、介入和实在这三者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对科学革命的结构化进程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库恩范式理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工程研究者们在诸多基本问题上至今依旧各执一词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双方将"工程"与"engineering"进行直接对译并按照自身文化语境中赋予源出语的涵义来理解译入语,阻碍了彼此真实意图的表达。通过将两个概念重新置于各自内生历史文化场境下进行概念史考察,一方面揭示出二者在涵义上的不对称,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双方学者所坚持立场的逻辑起点。最后考证了"工程"与技术史学概念"technological system"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古代中国、希腊和印度对辩论的论题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先哲们一个重要的共同观点辩论双方的论题必须具备矛盾关系,同时双方对论题中基本词项的定义、解释又要保持一致。这就是学术辩论和一切辩论所具有的最深刻的本质特性。并指山,密切关注这一本质特性,是学术活动中正当辩论和正确思想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技科学通常是指一种关于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缠绕关系的思维方式。近年来,人们开始从技科学视角去考察科学史。哈伍德《论技科学的起源》一文中的布尔迪厄式社会学分析属于人类主义解释,而皮克林SDST一文中的"去中心化的社会学"分析则属于后人类主义解释。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偏重于社会维度解释,物质维度被忽视或不过是看作是知识生产的因果输入的共同来源,是技科学解释中的"外在因素";而后者突出了一种积极主动的物质维度,消解了"核心作用"和"主要原因"重要性在历史叙述中的作用,认为物质、社会和概念三个维度都是技科学史学解释中的缺一不可的"内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观察渗透理论"还是"观察的独立性"一直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哲学倾向争论不休的论题。新实验主义者罗伯特.阿克曼(R.J.Ackermann)跳出理论与实验孰先孰后的二元争论,以理论、数据、仪器三维辩证互动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仪器和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中相对独立的重要力量,过去被哲学家们严重忽视了。阿克曼试图以仪器与技术的累积进步来化解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并以仪器的应用程度来解释当前社会科学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化和一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工匠神在《蒂迈欧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他以理念为模型制作宇宙,并使宇宙尽可能像其自身。关于工匠神的宇宙创生活动,存在字面解释和隐喻解释之争,从文本依据来看,字面解释更加合理。然而,基特对工匠神的疯狂性论证将字面解释极端化,这是对《蒂迈欧篇》中工匠精神的误读。工匠神并不疯狂地模仿理念的所有属性,他只模仿个别属性来制作宇宙,普遍属性则是在类比的意义上得以传承。工匠神也不能疯狂地创造万物,他将创造可朽物的任务传承于诸小神。因此,工匠神以制作与传承的精神创造宇宙。工匠精神不仅在柏拉图宇宙创生论中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工匠精神2.0时代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古典希腊时期的技艺思想中,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工匠与其技艺活动之间的分离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导致哲人对工匠的德性的相对漠视和对其产品之卓越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则暗示了工匠与知识、德性之间多重、复杂的关联。针对这一倾向,希腊化时期的斯多亚派在发展了一种宽泛的技艺概念的基础上特别转向工匠与其技艺活动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对"工作"的道德化过程中真正开出了某种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史的辉格解释与反辉格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明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102-104,109
如何看待和解释科学的历史?用今天的观点和标准去审视衡量,还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尺度去看待、复原历史,西方史学中有"辉格史学"和"反辉格史学"之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历史的梳理说明能否正确处理这两种历史解释方式,必须有一种真正的辩证眼光.科学史家的任务不是给过去"打分",而是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历史、理解科学历史长河中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