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地质学创建于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快速变化时期。对于同一科学史事,不同时代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文章选取中国地质学史的几个代表性事例,如中国地质学会的发起人问题、对李四光所著《中国地质学》国际评价的回应、对西方学者的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地质学史研究兴起的原因。通过对不同时期史料的梳理与研究,考察各种观点的时代特色,从中探讨科学史研究的现实关怀,并希望此项研究对科学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赵元任在中国科学社时期科学译介活动史料的钩沉,立足于文本分析,从翻译的选材、翻译方法、话语策略等层面,探究赵元任早期科学译介的特点和成就,并结合当时语境进一步思考其社会影响及历史意义。赵元任在中国科学社的翻译活动选材上以译介西方科学知识为主,而其史学意义已经超出普及科学知识的范畴。赵元任在科学译介中采用的言说方式,在词汇、文体、及标点版式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了开拓性、乃至革命性的语体特征,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参与、甚至是引领了白话文运动的进程。同时,他的译介活动也指向中国现代科学话语的重构和科学精神的塑造,融入了思想启蒙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抛开哲学层面的一般争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关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评论.从中不难看出,在近代科学刚刚诞生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地位以及科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微妙的变化,这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学隶属于历史学;历史学语境中的科学史学破除了传统科学史学对科学文本的迷信而走向社会文本,使科学史学分裂为内史与外史,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史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引发了科学史学的非科学化倾向;科学史学应当充分利用自己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独特的科学与史学两栖资源优势,直面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等尖锐复杂的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问题,在历史学语境中更加深刻地反思包括科学史在内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5.
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与简单的对立观不同,本文认为,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互斥和对立,而是具有一种新的关系结构。这种新的关系结构具有互补性、互助性和互融性,并且与新近弦论哲学界所聚焦的对偶性一脉相承。基于这种新理解,我们既可以厘清当代科学哲学的演化脉络,消除认识误解,又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未来走向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1982年8月16至21日,国际社会学协会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十届国际社会学大会。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夫同志等五人应邀出席了会议。国际社会学协会的第23研究委员会称为科学社会学研究委员会。本届讨论会是该委员会召开的第八次会议。会上共宣读了21篇论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的主要议题有:  相似文献   

7.
17世纪以来,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一直扞格不入。然而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和宇观尺度,以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科学与价值的鸿沟日渐缩小,乃至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出现强烈反拨并走向极端——科学沦为价值的附庸。本文结合当时具体的时代与境、思想潮流和社会文化氛围,力图呈现科学与价值关系变化的这一图景,并对其历史性和合理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宋芝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45-48,126,127
关于明末清初中西会通中西学对中国科学和文化影响的评价,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争论非常激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中西会通之后,西学以何种形式在中国存在?其实,明末清初的中西会通过程中存在两种话语空间,即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皇帝、士大夫、民众和传教士在两种话语空间中的言语表现并不一致,话语权力也不一样。建构话语空间的力量根源在于社会形势、国家政策和传统文化。西方科学更完整真实地保存在私人话语空间。科学话语空间有很强的修辞性。  相似文献   

9.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二者的中介问题,长期以来被我国哲学界所忽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非常关注这些问题的。蕴涵在思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便是将哲学和科学沟通起来的中介。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时代的科技知识背景条件下对某个科学问题不能从科学角度用科学方法作出准确的解答时,而从哲学的角度用哲学思维的方法解答的结果,其实质是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双向运动的结晶。这为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成为可能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哲学通向科学的中介,使哲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哲学解是科学通向哲学的桥梁,使科学作为哲学的基础成为可能。该研究对于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的发展,以及对于深化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的理论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集十数年心血完成的力作《文理交融———奔向 2 1世纪的科学潮流》 ,于近日出版后 ,引起学界热情关注。以下汇集的是部分来稿。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揭示了科学发展及其与哲学关系的种种矛盾,而且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科学与哲学的新型关系。本文意在表明,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对立的新形式,而且我们只有立足于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后现代科学”的实质,并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早期希腊社会形成了繁荣的货币经济。在频繁的商品交换活动中,货币呈现出同质性、统一性、普遍性、无限性等独特属性。并且货币经济还体现出一与多、对立统一、动与静、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这些属性与关系在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克塞诺芬尼、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的自然哲学中都得到体现。因此,繁荣的货币经济是孕育早期希腊哲学的重要社会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3.
就科学论的贡献和水准而言,迪昂丝毫不逊色于马赫、彭加勒和皮尔逊。可是,由于迪昂在学生时代推翻了学术权威贝特洛居功自傲的最大功原理,遭到这位大权在握者的打击报复,致使迪昂在生前和死后的半个多世纪都无法实至名归。因此,民国学人对迪昂的了解和评介不多,仅仅受到少数学人的注意,而且只涉及到科学理论的目的与结构、假设和自然秩序、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这几个很有限的论题,还误以为迪昂是观念论者。其实,迪昂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观念论的;迪昂哲学是以本体论背景上的秩序实在论、方法论文脉内的科学工具论、认识论透视下的理论整体论为网络,编织而成的斑驳陆离、别出机杼的多元张力哲学或多元张力论(pluralistic tensionalism)。中国学界与世界学界大体同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才开始下工夫研究迪昂,陆续有论文和专著问世,弥补了民国学人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4-108
胡塞尔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是科学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构成了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内核。它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严厉批判了实证主义"残缺不全的"科学观、抽象素朴的理性主义以及"砍掉哲学头颅"的哲学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表现出思想根源上的同源性、哲学探究的严格科学性,以及以数学与逻辑作为哲学探究出发点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5.
格物致知是儒学认识论的核心。明末中西会通过程中,徐光启等人将演绎推理引入,与朱熹的即物穷理观念结合,形成独特的格物穷理观念,发展了格物致知学说。儒家学者借此大大拓展了关于自然与社会事物的知识,在明清时期形成"格物穷理之学"。徐光启等人进一步引入天主教伦理道德与神学,冀望强化明代没落的封建统治理论。儒学的开放性及其与科学的相容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杜威早期基于生物学的进化论和心理学的机能主义等形成了他的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中后期又基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来对哲学进行改造,其哲学的最终指向是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和模式转化为一般性的探究模式,从而指导道德、社会、教育、宗教等广泛的社会人文领域,杜威对于科学的哲学讨论对于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电视公开辩论进行话语分析的过程中,一方面深描了"挺转"科学家利用科学话语的符号操控功能,动员盟友来反身建构事实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并置"挺转"科学家与"反转"人士的话语建构实践,进一步呈现不同话语背后网络同盟之间的较量过程,揭示科学话语存在的解释弹性空间。鉴于此,作为动员盟友的资本化铭写,科学话语同时具有局部可说明性、索引性以及反身性的特征。这样,缺少"社会强健性"的科学话语呈现出来的"过度客观性",只不过是一种修辞意义上的"弱客观性",其实质是试图在经验主义言辞的掩饰之下,利用权宜性言辞来为自身的认知和价值偏好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8.
郑贞文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他以其在日本丰富的留学经历开创了我国近代科学团体科学文化的先河,并吸收了日本科学文化本土化过程的经验教训,以中华学艺社及其刊物为阵地,致力于弥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19.
20.
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正相关,但具体表现为"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形式。除此以外,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的的关系还具有诸多复杂性。科技知识和科学素质的基本关系启示我们:就科普工作的整体而言,应当坚定不移地把重心放到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上来。但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科技知识的普及依然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