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李伯聪教授出版了《工程哲学引论》一书,现仅就已读的部分谈几点随想与感受。 一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人的本质,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援引马克思的名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马克思还把人的本质与生产力联系起来。在《1844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各阶段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经验层面的生态思想、哲学层面的生态思想以及经济学层面的生态思想。在这一演变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从哲学层面到经济学层面的转换。这是马克思自然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回归,体现着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发生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指出马克思技术研究方法从还原法到历史发生学方法的变革,接着分析了马克思技术思想变化的标志“技术”内涵的历史性变化;梳理并阐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几对矛盾:文本解读与哲学(前后期哲学)推演的技术思想的矛盾;预成的与生成的技术思想的矛盾;前后期哲学思想推演的技术矛盾,并指出,在历史发生学看来,所谓矛盾实质是马克思技术思想生成、发展、成熟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技术接受模型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将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视为技术接受的两个决定要素,但技术接受作为一种实践,对其的分析应当深入到人的类本质的维度进行分析才能予以充分揭示。因为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更是人类本质性的彰显。因此,需要以接受主体即人为基点,从价值选择的视域,对现有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源头、决定要素及模型演变的历程等展开进一步的哲学分析,以拓宽并充实关于技术接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劳动休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休闲哲学是“劳动——休闲”的二分模式,即将劳动与休闲对立起来。马克思以劳动为理论视角,认为思想史上这种将劳动与休闲对立起来的观念不过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劳动的反映。马克思认为,在人的类本质层面上,劳动和休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两者相互内蕴,但只有在彻底消解了异化劳动、建立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劳动和休闲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其基本表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社会的普遍劳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真”是逻辑和语言哲学中无法绕开的语义概念。塔尔斯基为真所提供的语义说明对逻辑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核心理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体现了逻辑技术对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凡助力。有的研究文献对其主要成果的通俗表述容易使人混淆一些概念。本文将对照塔尔斯基关于真之定义的两篇著名论文,澄清塔尔斯基所说的“本质丰富”的意思,以此展示对真之语义说明起关键作用的语言分层级的思想。这一思想方法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广谱哲学的基本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谱哲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哲学,在建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形式等方面与传统哲学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侧重阐述广谱哲学的广义量化方法、广谱哲学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和广谱哲学的建构思想——辩证结构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是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它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理论支点。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理论视界是"现实的人",它所奠基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生存论。与此对应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哲学主题包括:实现对科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历史性、科学的基础与人的生活世界、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辩证统一性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的人本理想与休闲教育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海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2):95-97,120
我们对休闲教育目标的理解应该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理论原点.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与历史上的人本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本内涵,凸现了人本理想.休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献再挖掘,可见具有19世纪哲学视域的马克思,是要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研究去解决被当时流行哲学所遮蔽的问题,去挖掘黑格尔哲学的根性"问题"。马克思由此看清:希腊哲学精神及其生命力、神学化的理智对哲学的态度、哲学的实践转向、人类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问题、科学的可靠性和科学对象的真实性问题、自然哲学中辩证法问题。面对马克思的收获,不仅可看见马克思"新自然哲学"的缘起,看到其中包含SSK等现代哲学"特色"思想,还可见有许多"仍被埋没"的启示:如对理解"知识发展的人性标准,运动的两种本质与对象,时间走不出意识世界,马克思与自然辩证法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个体研究侧重于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而当代哲学则更加注重于人的价值学和实践生活方面的研究。而且,当代哲学超越于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通过回应当代自然科学技术革命最新成果,加深了对人的本质、价值和实践等问题的理解。比如,前些年人学研究热烈讨论“裂脑人”、“冷冻人”、“挟体人”、“复制人”等问题。最近时期,克隆技术的发展向我们提示“克隆人”时期的到来。网络技术发展使“网络虚拟人”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也尖锐地摆在面前。韩民青教授在他关于未来人类大结局的设想中更是提出了“非原生人”、“文化系统人”的理论,这些都使得传统哲学关于人的理解面临一次实质性的革命。笔者认为,无论面对何种奇妙形式的人学或人格自我论问题,我们都必须坚持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看作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生成、发展和自我完善化的存在。我们还要立足于价值论思考,把当代人类现实生活需要与意义的满足作为理论的归宿。我们还必须坚持辩证法的批判与开放宽容精神,要通过各种理论观点的比照与辩驳,来发现解答当代人学问题和人格自我论各种问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2):112-116
以往人们所阐释的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并没有把握其真意蕴,方法论根源是:他们在理解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时,坚持的是旧唯物主义"从客体(或实体)理解问题"的哲学思维,而不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哲学思维。只有以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哲学思维去理解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才能科学把握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本性与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的逻辑学承载了近现代形而上学的主要倾向,海德格尔以罗素对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批判的结论出发,遵循论证-分析性重构的哲学方法,通过莱布尼茨的"主谓包含论"得出判断的同一性与"同一实在之全体"的内在一致应和性,由此从逻辑学走向了其存在论。海德格尔这种探寻存在的意义的道路为当代哲学如何应对主体性危机尤其是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之统一找到了鲜活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人们早已经习惯在精神/物质、唯物/唯心、理论/实践、现象/本质、必然/偶然、自然/自由这样的两分中思维、生活,却少有人追问划分的根据及意义何在.这样一种追问是需要勇气、智慧和历史机缘的.人类思想史上,柏拉图执着于现象与本质的划分开辟了西方人的思想路向;康德关于现象与物自体的划分使哲学和科学都有了清醒的自我意识;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而卓然成家;维特根斯坦探讨了有意义与无意义命题的界限也成为一代宗师.可以说思想史上的每一次划界,都重新厘定了人类的思想格局.划界也成了需要反复探讨的、重要的哲学问题.今天,徐长福博士师法先哲,致力于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划界,开拓出新的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们研究马克思的技术哲学首先应该回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马克思的技术哲学;马克思把技术界定为活动方式、生产方法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技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技术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决定着人的本质;技术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技术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时代的变迁。技术促使着人类的异化,并将最终消除这种异化,使人类走向解释。  相似文献   

16.
自我是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最近一些心理学、实验哲学研究开始关注大众对真实自我的理解。纽曼(Newman)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真实自我的新理论:真实自我在根本上是善好的。本文从经验和概念两个层面分析了善好的真实自我理论,为全面深入理解自我、个人同一、心理本质主义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消费的哲学考察,就是将消费的本质和功能等问题,放进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加以考察,研究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及其价值评价标准等问题,研究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和人的观念行为所具有的哲学和人学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消费哲学考察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消费的哲学研究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根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系统哲学是关于系统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亦即关于系统普遍本质和最一般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复杂性、关联性系统科学的理论升华,是分析与综合、微观与宏观统一的科研方法。系统哲学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的战略,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主要是以整体方法、结构方法、要素方法及功能方法等思维方法为特征。哲学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9.
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义学层面,有两个论题对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具有典型意义([1],[2],[3]): R1: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真值。 R2: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据此,我把科学哲学中侧重于研究R1的实在论称为真值实在论,把侧重于研究R2的实在论称为指称实在论。由于许多实在论者强调R2是R1的必要条件([4],p.120)或R1是R2的证据([5],p.43),所以研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是两类实在论共同的基本任务之一。鉴于断定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严重困难,实在论者往往以对逼真性的探讨作为补救之策。本文有选择地分析了一些科学哲学家对真理、逼真性和实在论的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探讨存在着逻辑上的循环、理论上的不严谨或应用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基本上是批判性的。至于怎样提出建设性的主张,乃是笔者希望今后从事的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05-109
群落是生态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但其实在性却受到学界质疑。科学哲学界仅有一篇以"群落实在论"为主题的研究,但该研究侧重于对群落概念做抽象分析,欠缺更具体的理论支持;回溯生态学史可知,群落的实在性问题缘起于"机体论"和"个体论"学派的对立,这也引发了学界关于"群落是否存在"的争论。鉴于此,群落实在论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发现和使用与群落特征契合的科学实在论作为理论工具,对生态学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