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工程精神     
工程精神是人们从工程活动过程及工程建构成果中凝炼和升华出来的为工程共同体及工程人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它从根本上影响着工程从业者对工程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工程精神的6个特点和6种功能;然后,从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这三个递进的层次,重点探讨了工程精神的10个构成要素,即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理性精神、学习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风险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最后,提出了培育工程精神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职业共同体出发的工程师职业伦理是欧美开展工程伦理研究的主要进路,从工程活动共同体介入的广义的共同体伦理则是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新形态。在工程活动共同体层面,工程伦理学存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工程伦理的微观层次所聚焦的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集中反映了其作为实践伦理的本质。立足当代中国工程实践,从工程活动中的"工人"入手,分析他们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是工程伦理微观向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分析当前工程实践中"工匠精神"的阙如与重构,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及范式。  相似文献   

3.
人是有目的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是什么样的同人的活动及其目的相一致。人有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活动形式,体现出人的不同活动目的和存在状态。自在的本能活动是人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它表现为人的自然生存状态;自为的生产劳动是人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社会存在状态;自由的审美游戏是人的超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文化精神存在状态。审美状态是人活动的终极目的,文化精神存在是人的自我生成和实现状态。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审视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寻找科学精神的渊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伦理精神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上;转变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激励创新精神和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任重道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13-117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既具有非凡的科学价值,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数学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认知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和智识价值四个方面。数学的认知价值表现为一种"求真"精神,伦理价值表现为一种"至善"追求,艺术价值表现为一种"臻美"境界,智识价值表现为一种"融慧"哲思。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认为,良知经过坎陷可以开出科学民主。然而,牟先生在提出此说之前,实已预设几个基本前提,即中国文化是一套以良知为重的真理系统;治道高于政道,理性之运用表现高于理性之架构表现;综合的尽理精神可函分解的尽理精神,智的直觉可转出知性之智。对于这些前提,牟先生给予了很好地证成,并最终断言良知可坎陷开出科学民主,中国文化可消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可引领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精神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核心要素,默顿从社会关系视角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概念, 能作为科学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的全部内容。本文对科学精神的研究从社会关系视角拓展到文化人类学视角,从文视角提出了科学精神的层次结构概念,认为科学精神是由认识论层次、1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等三个层次构成的逐步递进的有机整体,而第一层次有着相应的具体规范,并由此构成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本文最后就科学精神对科学  相似文献   

8.
硅谷能不能复制?——兼论科技工业园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工业园文化的个性化范式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果的差异。作为特定群体共同追求的科技工业园文化,主要表现为三个立体层面: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层次、制度规则层次及器物层次。只有重视科技工业园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效地发展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9.
国家战略工程是国家主体实践具有价值取向的战略理论的物质实体。工程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时代的工程共同体与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历史的形成多因素联系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工程科技、工程规范和工程价值等。从历时态看,主要西方国家战略工程曾出现过古希腊罗马的王权神圣与世俗精神,中世纪的封建诸侯与信仰主义,文艺复兴的宗教理想与世俗精神,近代英国的资本工业与清教伦理,现代美国的知识经济与新保守主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举办的“’92哈尔滨科学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青年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月12~13日在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作为物质生产力的科学与作为文化的科学;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化与整合;科学文化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文化的精神素质(ETHOS)与科学意识的培育; “五四”精神与科学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发展轨迹;近代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冲突和结合点;科学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会成立以来组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她对文艺复兴运动所作出的贡献。这种贡献可区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但其中精神文化的贡献要远大于物质文化,而且精神文化的作用更具有本质的意义。在这方面,近代科学是一个典型案例:近代科学虽诞生于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但她的实验方法论思想却是吸取了伊斯兰文化营养所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2.
在抗非实践中 ,钟南山精神分别表现为尊重事实甚于尊重权威的求实精神 ,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 ,把科学当作毕生追求的探索精神 ,首倡联合攻关的合作精神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 ,具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钟南山在抗非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是科学精神与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优良品格和情怀的汇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近现代化的直接肇因在于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输入。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严复作为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并形成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的科学观内容,鲜明地表现出力量、知识与智慧三重维度。严复科学观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本土化实践起到了清扫观念障碍,奠定思想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在现代化达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恰恰缺失了科学精神,大大迟滞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导致科学精神缺失的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儒家人伦文化体系对科学文化的排斥,传统文化中的实用、工具取向对科学理性的疏离,学术功能政治化对科学文化的压抑,哲学层面的经验论思维模式对科学文化的替代.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中,我们应当着力促进中国人伦文化向新型科技文化的转型,建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统一的新型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技术发展及其社会后果总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技术恐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实践操作、社会文化、社会运行三个层次。西方技术恐惧文化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发挥着其特有的透视和批判功能。中国社会却没有产生系统的技术恐惧文化,这是由东西方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儒学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要弄清二者的关系,既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选择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为切入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对儒学施加作用,引发了儒学的相应变化:知识观点、理论内容和理论结构的变化,以及基本观念的变化等,也引发了主要从属于儒学的中国传统科学的相应变化。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儒学对科学的作用,主要是一种"选择"的作用,而选择的结果,又进一步表现为欢迎、拒斥、建构和同化等具体形式。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历史演变表明:不断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融入儒学,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儒学排斥科学是局部的、非根本的,促进科学则是整体的和根本上的;科学与儒学协调发展的前景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17.
人类栖居:传统建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具有浓厚的伦理性色彩.宫殿、坛庙、民宅、因林以及整个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伦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以及"贵和尚中"等伦理观念和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表达,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一部展开于东方大地的伦理学鸿篇巨制.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中,又以"礼制"、"中和"、"实用"等思想表现最为突出."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核,这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建筑工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礼制性建筑体系."和"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取向,它模塑了中国传统营造活动的理论品格和独特的文化基调与审美情趣."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即中国传统建筑洋溢着浓厚民族气息的"实践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工程精神经历了从古代工程精神到现代工程精神的演变。工程精神是工程活动的精神支撑、社会文明的象征、工程教育的灵魂。工程精神的源泉有哲学、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和工程实践。工程精神的核心是实践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意志、厚德载物的情怀、"圆而神"的知性三个方面。工程精神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9.
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工程时代的到来和哲学发展的趋势,探讨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工程意识的哲学意义和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文章还提出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周易,倡导科学思维和周易思维的结合,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周易思维的科学化以及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创新易学文化。 作者认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界,研究工程哲学才能跟上时代需要,研究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西方科学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潜在制约,表现为“经世致用”对科学精神的过滤、“格物致知”助推“唯科学主义”的产生、“直观体验”导致“伪科学”的浮现和“科举制”对科学教育应试化的影响。理解和反思传统观念对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潜在影响,是保证现代科学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