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旨在反驳知识论析取主义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决方案。知识论析取主义主张,人们可借由"看到p"来获取对命题p的知觉知识,因为"看到p"可充当一种同时具有事实性与反思可及性的认知根据。根据难题是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知名反驳,它建立在蕴涵论题的基础之上:即"看到p"蕴涵"知道p"。由此,根据难题主张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前者预设了后者,故而无法充当后者的认知根据,否则将陷入循环。目前对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法都试图通过拒斥蕴涵论题来捍卫析取主义。本文将梳理这些主流解法,并证明它们都无法在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论域,即,普里查德所谓的"典型情况"下成功反驳蕴涵论题。并且,哪怕蕴涵论题在典型情况下真的被推翻了,这也只会反噬知识论析取主义。因此对根据难题的现有解决方案均不成功。  相似文献   

2.
当代反激进怀疑主义方案主要在面对知识封闭性原则时遇到困难,邓肯·普理查德认为激进怀疑主义问题产生于两个相互独立的哲学论题,即理性评价的普遍性论题和理性的偏狭性论题。对此,普理查德提出了针对知识封闭原则为基础的激进怀疑论证的维特根斯坦式方案,和针对不完全决定原则为基础的激进怀疑论证的知识论析取主义方案。两个方案既相容又相互支持,构成所谓"双视融合方案"的减弱型反激进怀疑主义策略。在考察了学界相关批评与回应之后,笔者认为该策略并未完全解决激进怀疑主义问题,关键在于维氏方案对理性评价的普遍性论题的拒绝是不完全的。一种可能的进路是,在逻辑上重新阐述理性的局限性,从而构成对两种方案及其融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难题之一,以克莱因为首的无限主义者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都不能解决该难题,只有无限主义才是解决该难题的唯一路径。本文介绍了无限主义的主要思想之后,回顾了针对无限主义的"有限心灵"与"辩护何来"两个核心反驳与无限主义者的回应。最后本文指出,无限主义错误地把对于信念理由的无穷追问当成是我们的认知模范和理性精神的体现,这个错误导致命题辩护与信念辩护的巨大鸿沟,并且我们有理由反对说,对于理由的无穷追问并不是我们的认知模范。最终看来,无限主义并未圆满解决阿格里帕难题。  相似文献   

4.
幻觉论证一直是知觉知识研究领域的难题,而近年来兴起的知识论析取主义无疑为其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幻觉论证具有其普遍的形式,同时又可以依据论证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构造;笔者将尝试重构针对知觉知识的幻觉论证,试图说明对"内在不可分辨"概念内容的不同界定可以分辨出强弱不同的两种幻觉论证版本,并对幻觉论证背后的核心直觉进行分析;以麦克道尔和普里查德为代表的知识论析取主义进路针对幻觉论证做出了不同于传统内在主义或外在主义进路的回应,但在笔者看来,他们的回应至多只能对弱版本的幻觉论证加以说明,却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强版本的幻觉论证;笔者将分析知识论析取主义进路失败的深层原因,并尝试给出可能的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识论析取主义,普理查德提出了一种据说能规避乞题的新摩尔主义的反怀疑论方案。文章将论证,彻底怀疑论的闭合论证实际隐含了知觉理由的"最大共同因素论题",这一论题同时也被彻底怀疑论的不充分决定性论证所隐含,然而,认识论析取主义明确反对该论题,因此,认识论析取主义式新摩尔主义并未真正规避乞题问题,从而不是一种成功的反怀疑论方案。  相似文献   

6.
蕴涵论题认为,一个人"看到P"蕴涵他"知道P"。这个论题在知识论里面受到广泛讨论。从知识论的析取主义来看,如果我们支持蕴涵论题,并且以"看到P"作为"知道P"的理由,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根据难题,因此我们需要拒斥蕴涵论题。反对该论题的主要论证策略是来自信念的论证,即一个人可以看到P而不相信P,因此不能算是知道P。在此基础上,知识论的析取主义者可以进一步区分"看到P"和"知道P"这两个认知状态之间的差异。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来自信念的论证是否反对了蕴涵论题。针对信念论证的批评,文中首先指出来自信念的论证是有效的,并且重新刻画了信念论证的结构。此外,本文将进一步考察"看到P"与"知道P"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侃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38-43,127
延展心智论题认为,心智与外部世界相互“耦合”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心智从大脑跨越到了外部世界.因此,外部世界成为心智的一部分.延展心智论题希望通过这个假设,把自己与“消极的外在主义”和“颅内主义”相区别开,它力图改造认知仅仅发生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观点.颅内主义对延展心智论题的激进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以大脑神经系统为基础的正统认知主义明确了认知是什么以及认知是如何发生的.本文对延展心智论题的提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刻画了其主要论证策略和框架,解读了延展心智论题的论证策略,并分析了颅内主义反驳延展心智论题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在知觉知识研究领域,强怀疑论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多理论都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解答,却都差强人意。近年来,知识论析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觉知识研究进路方兴未艾,其代表人物麦克道尔通过对强怀疑论论证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澄清了一个长久以来对于知觉经验的误解,从而消解了提出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基础,为强怀疑论的解决给出了新的可能。但他的解决方案也遭受了一些反驳,如赖特就认为他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怀疑论",并不比摩尔的回应做的更好。笔者将试图为麦克道尔做出某种辩护,指出赖特的指责是建立在对麦克道尔的误解之上,忽视了麦克道尔论证的先验面向。在笔者看来,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确为强怀疑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确证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域,围绕该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但戈德曼的信赖主义在如此众多的学术流派中最为突出,是20世纪80-90年代独树一帜的外在主义的主流学派,有鉴于戈德曼的信赖主义对当代知识论的研究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批判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理性曾被认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标志,而理由是理性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果一个行动或信念是合理性的,那么至少得有好的理由来支持它。证据主义者认为,相信的理由就是证据,只有证据能够合理化一个信念。实用主义者坚决拒斥这种想法。他们主张实用因素也能成为相信的理由,在信念的形成与证成中发挥作用。这场争论推进了人们对理由的理解。因果论证与反思论证是支持证据主义的两个基本论证,然而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没法彻底击败来自实用主义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论证,即奠基论证,能够更好地回应实用主义。它的基本想法是信念必须能够基于理由,却没法基于实用因素。同时,这种基于关系可以用干预主义因果理论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ckean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epistemic logic. The Lockean thesis states that belief can be defined as ‘sufficiently high degree of belief’. Its main problem is that it gives rise to a notion of belief which is not closed under conjunction. This problem is typical for classical epistemic logic: it is single-agent and static. I argue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epistemic logic, the Lockean thesis fares much better. I briefly mention that it can successfully be extended from single-agent to multi-agent settings. More importantly, I show that accepting the Lockean thesis (and a more sophisticated version for conditional beliefs) leads to a significant and unexpected unification i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conditional) belief and high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with respect to public announcements. This constitutes a methodological argument in favor of the Lockean thesis. Furthermore, if one accepts Baltag’s Erlangen program for epistemology, this technical observation has even stronger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because belief and high probability display the same dynamic behavior, it is plausible that they are indeed one and the same epistemic notion.  相似文献   

12.
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论欧内斯特·索萨的德性知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的启发,索萨系统建构了德性知识论。通过将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引入知识论,德性知识论力图超越传统知识论的局限,合理把握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张力。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不仅在当代知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首创性和重要性,而且也为重新审视知识与德性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卡瑞尔和基德认为弗里克提出的"认知不公正"概念在医疗领域中也存在,她们论证了这一领域的证言不正义和阐释不正义.然而本文认为,医疗领域与认知不公正问题的典型领域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主要在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称,病人证言依赖于知识语境和医生能力.因而用认知不公正的概念来表述这些问题会一定程度掩盖其中更为深层的两类知识之间的交互...  相似文献   

14.
自然化认识论转换命题的出现,是由于奎因替代命题的失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出现的一种解决策略。文章详细分析了转换命题存在的问题,指出转换命题无法完全实现认识论自然化的任务。根据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认识论的研究必须采取从描述向规范的回归与协同,才能为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一个有希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三个方面探析了批判实在论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它把社会实在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分层与超验性、突现性和社会结构的能动转化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它探讨了“认识谬误”的实质、根源和后果,从知识论、因果关系解释论和科学研究程序等方面阐述一种新的认识论。其方法贡献主要集中在回溯法、水平与垂直因果关系解释法和社会行动转化模型三个方面。它批判了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两极张力,从五个方面克服它们各自的二分法缺陷。批判实在论方兴未艾,面对学术界的一些质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斯多亚哲学中的"把握性印象"学说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新理论。它的意义超出了一般的感性认识理论,集中体现出了希腊化罗马哲学中出现的现代性知识型和古典性知识型之间的张力。斯多亚哲学对把握性印象的内证真理标准的强调意味着对感性知识的绝对确定性的追求和对个体之间清晰区分的分析性追求,由此而来的是对个体的"注视"式知识和经验还原论的强调,对人能够"把握"对象世界的自信。这表明在斯多亚的古典"智慧"型认识论中已经出现了新知识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相关选择论--当代知识论对怀疑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关选择论认为,不仅怀疑主义的假设不是相关选择,与认识无关,而且怀疑主义的论证方式也不具普适性,因此,怀疑主义的论证是错误的.相关选择论对知识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蒂批判大写哲学而形成的"解释学"或"实用主义"的转向虽然遭到广泛的关注与批判,但其背后所包含的有关知识证成的论题并未得到太多深入的反思。罗蒂式转向的核心在于否认感觉经验对于知识证成的基础性作用,并进一步否定存在于世界与语言之间的任何形式的非因果关系。而这种做法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那就是康德式的二元论。对罗蒂式转向的批判将不仅能向我们揭示出事实/规范、因果/证成的二元论的不足,并且能提供一个超越融贯论与内在论的有关知识证成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哈金的科学推理风格理论是历史知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最近,马丁.库什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哈金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批评。这些批评认为,哈金的理论无法避免内在主义编史学和极端相对主义的结论,它是建立在不恰当的论据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