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1):115-121
传统知识的三元定义认为,确证、真理和信念是构成知识的三个要素。然而,有实证数据发现,对不真的命题,普通人也愿意归赋知识;针对知识概念的问卷也发现,普通的中国人不愿把真当作是知识的最重要的三个特征之一。实验研究似乎证明了真理非必要性论题。"知识"概念的崇高地位,最新的实验证据以及"知道"的日常使用都为真理是知识的必要条件提供了支持,为真理必要性论题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蒂莫西·威廉姆森支持命题性证据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证。一方面,通过证据在最佳解释推理、概率推理、排除假设中的核心功能,威廉姆森非常严密地论证了"所有证据都是命题的"。另一方面,通过对认知主体未把握的证据和知觉证据进行分析,威廉姆森进一步论证了"把握的命题才是证据"。虽然威廉姆森的论证受到了内塔、柯内与费德曼等人的反驳,但是这些反驳都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大多数哲学家对知识论证的反驳是不成功的,根源于他们无法割舍现象知识背后的二元论直觉。现象知识就是普通民众在比照物理知识基础上,通过直觉的臆测、猜想而对现象事实加工形成的。当代神经生物学成果表明,现象事实是大脑神经元集群的综合信息表征,是通过人类内在感官所呈现出来的。因此,人们是从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大脑神经活动的,可称为视角物理主义。视角物理主义反驳了知识论证,也说明了心理感受性等现象事实的实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对直觉(Intuition)的关注一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维度,传统观点把直觉看作知识的重要基础和评判标准,直觉方法更被看作是哲学特有的优先方法。但是"直觉是什么?直觉是否具有证据意义?以直觉为方法的传统哲学是否合理?"三个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它们构成了当前哲学界尤其是知识论领域直觉探讨的焦点。基于当前自然主义与传统直觉辩护者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论,论文认为传统直觉观点的核心问题是过分解读直觉的可信赖性,而过强的自然主义则威胁到了哲学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主张采用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然主义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张力,从而尝试为哲学提供经验的基础,同时丰富哲学论证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知觉体验内容是概念性的还是非概念性的这场争论中,概念论者通常用指示性概念策略来回应非概念论者提出的基于知觉体验的精细性论证的反驳。一些哲学家质疑这一策略,认为指示性概念并非一个真正的概念,他们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指示性概念不能满足再识别条件。一些哲学家通过否认指示性概念必须满足再识别条件来保卫指示性概念策略。文章试图表明,否认指示性概念应当满足历时可辨识条件,虽然可以逃脱非概念论者的反驳,但会损害概念论最初的目标,即解释知觉体验为何具有认识上的辩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知识论对"处于葛梯尔案例中的主体没有知识"做了诸多实证研究,在葛梯尔直觉是否具有普遍性问题上出现的争论:小偷案例和语义整合法支持外行没有葛梯尔直觉,三分结构实验支持外行与哲学家共享葛梯尔直觉。葛梯尔直觉的多样性这一理论有其合理性,主张可用聚焦效应和修正的语境主义解释知识归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塞尔在对隐喻的比较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性解释的三个步骤和八项原则,以建立一个完备的隐喻理论。但是塞尔重复了布莱克的一些错误,对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存在两个方面的误解,他所建立的隐喻解释原则过于宽泛,最后无法避免将隐喻打回术语学解释范围。为了避免把对隐喻的解释仅仅归纳入术语学的范围,文末在分析塞尔关于隐喻的两大反驳论证的基础上,来理清其隐喻理论的核心和缺陷,引入镜像神经元概念来为隐喻的研究提供反驳的基础,并引证来自心理学研究和神经科学研究的其他证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主义者的视野下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中概念的理论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隐喻的存在并非仅是修饰性的目的。文中着重阐释了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隐喻替代论者布莱克对比较主义的批判,在反驳布莱克关于"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是还原的"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得出隐喻研究的本体论意义即在于"隐喻是实在的",为隐喻实在论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主义者的视野下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中概念的理论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隐喻的存在并非仅是修饰性的目的。文中着重阐释了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隐喻替代论者布莱克对比较主义的批判,在反驳布莱克关于"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是还原的"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得出隐喻研究的本体论意义即在于"隐喻是实在的",为隐喻实在论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0.
理性曾被认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标志,而理由是理性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果一个行动或信念是合理性的,那么至少得有好的理由来支持它。证据主义者认为,相信的理由就是证据,只有证据能够合理化一个信念。实用主义者坚决拒斥这种想法。他们主张实用因素也能成为相信的理由,在信念的形成与证成中发挥作用。这场争论推进了人们对理由的理解。因果论证与反思论证是支持证据主义的两个基本论证,然而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没法彻底击败来自实用主义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论证,即奠基论证,能够更好地回应实用主义。它的基本想法是信念必须能够基于理由,却没法基于实用因素。同时,这种基于关系可以用干预主义因果理论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