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施工为例,提出了现场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监测仪器、测点布置、施工监测及量测频率进行了介绍,并选取典型断面和典型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具体分析杨家坪隧道的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位移、围岩接触应力、钢拱内力和锚杆轴力。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良好,并未发生失稳破坏,为后期隧道建设提供优化方案,为今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新奥法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监控量测技术是现代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进行隧道施工时,对于Ⅳ级以上围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确保初期支  相似文献   

3.
无线视频监控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现代化管理和安全作业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以无线远程视频图像实时传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组建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质量风险监控系统,通过对风险源远程识别,风险预防预测,风险控制与响应等工作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各类风险进行监控,最终使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等单位能够对公路隧道工程进行高效,准确和全面的质量控制。本文,笔者通过在巩登高速公路隧道群施工中的实际应用,体会到隧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对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降低了安全事  相似文献   

4.
洞口段施工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省干线横九线何家陂隧道进洞方案的成功工程实例,采用反压护拱、大管棚超前支护、砂浆锚杆、超前小导管及锚喷联合支护加固洞口岩体,利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保证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奥法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监控量测技术是现代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进行隧道施工时,对于Ⅳ级以上围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确保初期支护安全,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6.
龙百画 《河南科技》2013,(6):176+223
工程隧道的监控量测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测量工作中由于系统、随机及人为等系统和偶然误差的影响,量测数据具有围绕某一特定曲线呈现不规则的上下波动性。通过对量测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得出监测数据与时间之间的某一曲线函数关系,预测测点的最终变形量,通过累计变形与最终变形值的关系,预判工程的稳定性,为现场信息化动态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台州市域铁路S1线羊头山隧道为车辆段驶离后进入市区的首座隧道,根据地质岩土力学情况,设计为单洞双线转双洞双线掘进。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稳定程度与支护受力、变形的力学信息,判断设计、施工的安全性,实际作业过程中采用预埋监测点的方式监测围岩位移。根据羊头山地质力学特征以及隧道围岩等级进行数值建模和实际监控量测,定量分析围岩变形和隧道稳定性,通过综合分析模拟和实际观测矿山法隧道的围岩位移情况,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化信息,分析、评估和预测出围岩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深埋千枚岩隧道变形规律及合理预留变形量,以银百高速安康至岚皋段3座典型千枚岩隧道群为工程依托,采用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对隧道全程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并结合实测数据建立相应的变形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千枚岩隧道围岩变形总体较大且离散性高,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分别可达95.3 cm和90.1 cm,不同风化程度的千枚岩变形稳定时间为30~120 d;千枚岩隧道变形时程曲线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均在0.93以上且预测变形值与实测稳定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5%;深埋千枚岩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时,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以及断层破碎带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依次为20~30 cm、30~45 cm、40~60 cm和55~80 cm。  相似文献   

9.
针对设计为两座单线的隧道,其围岩主要为V级围岩,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通过采用弹塑性理论及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铁路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过程进行三台阶开挖下的三维仿真模拟分析,并对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的优化提供了改进方案.对比模拟数据与各断面实际量测数据,均在15天左右趋于稳定,结果证明该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所得结果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渺 《河南科技》2023,(9):84-87
【目的】隧道施工在穿越破碎带过程中容易出现大变形,影响结构安全。【方法】针对在建渝昆高铁华山松隧道项目的地质特征,通过现场监控测量及类似工程案例分析,采用“地质调查法+物探(TSP)+超前钻探”等综合超前探测手段,确定“中管棚+小导管”双层超前加固,拱架型号提高、大直径锁脚及短进尺开挖等施工控制手段。【结果】结果表明:隧道拱顶最大变形量仅为20 mm,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风险。【结论】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安全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昆禄二级公路大普吉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通车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因该隧道通车出现病害,通车前未使用地质雷达探测,而地质雷达具有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所以通车后选择运用21-002188便携式探地雷达对该隧道围岩进行扫描分析探测。通过雷达测线剖面了解隧道围岩的含水分布、富水区和围岩松散与破碎等不良地质病害隐患,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不同异常情况在雷达图像上的反映。为解决大普吉隧道安全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城市单向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商业街区单行线的设置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分析城市商业街区交通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沙市商业街区单向交通组织的商业适应性进行评价.认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从全局把握,慎重考虑单行线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单行线设置的正面效应高于负面影响.对于商业利益的主体来说,应积极主动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单行线的负面影响,适应商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干涉模型"分析了"探测报文对"发送时间间隔与路径中背景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卫星通信网络的快速报文组算法.最后利用GEO/LEO卫星通信网络模型对该算法作了仿真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D-P弹塑性模型,通过改变隧道与基坑边线的距离,对地铁隧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出结果:基坑与隧道的距离越远,隧道各点的竖向位移越小;隧道的横向位移并不单调地随隧道与基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是存在一个临界值使隧道的横向位移达到最大值,这个临界值约为基坑深度。  相似文献   

15.
对具有断面跨度大、净距小、埋深浅、偏压、围岩稳定性差和下穿建筑等特点的隧道,如何减小和控制地表沉降成为施工中考虑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双侧壁导坑法,建立FLAC3D有限差分三维数值模型,对8种开挖工序所产生的拱顶沉降、建筑所处地表位移、塑性区面积和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左右侧导洞开挖对拱顶沉降影响较小,中间导洞上台阶开挖时,拱顶沉降最大,能占到总沉降的40%左右;优化后的工序要点为优先开挖深埋侧隧道,并优先开挖其浅埋侧导洞。研究结果可为该类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eer-to-Peer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业务分类与识别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和安全的必要途径,而Peer-to-Peer (P2P)流量由于采用伪装端口、动态端口以及应用层加密,已成为业务分类与识别的主要难点. 该文提出了P2P业务的精确识别方法,通过对流统计特性的分析,提取相关特征属性,应用遗传算法选取最优特征属性子集,并采用贝叶斯网络机器学习方法识别P2P流量. 实验表明K2,TAN和BAN能有效快速地识别P2P业务,分类精度高达95%以上,很大程度上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和BP神经网络方法. 同时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识别未知的P2P流量,并适用于实时分类识别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型桥梁已成为城市交通体系关键的部分,对其进行有效地监测已势在必行。根据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将其分别应用于大型桥梁结构监测中的线形监测和应力监测这两个技术问题上。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监测精度高,对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形理论的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对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维数计算和牛鸦维数的比值分析揭示出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较为紧凑、城市空间格局呈线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特征,分析也表明黑龙江省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各地市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交通建设、依托八大经济区发展推动路网覆盖、加快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是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客观分型划类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城市交通社会总成本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在各种城市交通方式的社会成本中,铁路交通方式社会成本最低,并提出发展铁路城市交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对于一个输运网络,已知发点的数目、位置和发量,收点的数目、位置和需求量,及网络中各边的容量,求使总运费最省的调度方案,这是线性规划解决的典型问题,Busacker与Gowen也就该问题将可行流与迭代、反圈法结合起来求解。 本文拟将图论中的求最短路径及求最大流的两种算法结合起来,提出该问题的一种简洁实用的解法。 本文的算法较线性规划解法与Busacker和Gowen的算法而言的优点在于:物理意义明确;可与图形显示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流过程的动态模拟,形式更加简洁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