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液体双向分离法提纯对烟草粉螟高毒力苏云金杆菌B t33,B t53,B tHB伴孢晶体,其纯度分别达99.93%,99.9%,99.8%.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不同菌株的晶体形状和数量组成各不相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SDS-PAFE)发现3个菌株的电泳图谱不同,烟草粉螟二龄幼虫室内生物毒力测定,9天后B t33,B t53菌株100,300倍防治效果超过80%,B tHB菌株100,300,600倍对烟草粉螟二龄幼虫防治效果超过80%.  相似文献   

2.
以自制木聚糖为初筛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从多个海洋来源样品中一共筛到60株有透明圈且形态各异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38株具有产木聚糖酶能力,其中B659菌株产酶能力最高,酶活力为525.3 U·m L-1.结合B6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Bacillus属.对B659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酶活提高13.9%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G3-17;对G3-17菌株进一步进行微波诱变得到酶活较G3-17菌株高出11.6%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W1-40.对B659菌株和W1-40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72 h时W1-40菌株的酶活力达到645.2 U·m L-1,比B659菌株(517.9 U·m L-1)提高24.6%.  相似文献   

3.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8种菌株对猪粪进行处理,以氨气(NH3)和硫化氢(H2S)的去除率为除臭指标,以有效磷含量为指标判定除臭后粪肥的肥力,并对菌株2、B1和PI进行了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2能明显抑制猪粪中NH3的产生,去除率分别为56.99%和53.31%;菌株14、B1、W-1和Dn-101能明显抑制猪粪中H2S的产生,去除率分别为81.64%、66.29%、65.66%和60.13%;菌株2、B1、PI处理后,猪粪样品有效磷含量的增加率分别为55.59%、26.82%和27.23%.  相似文献   

4.
经化学诱变,通过改变谷氨酸棒杆菌B1代谢途径,筛选出以甘油、丙酮酸和高丝氨酸为碳源的营养缺陷型,该突变菌株B10的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高18.097%和15.56%.  相似文献   

5.
飞船搭载菌株的阿维菌素B1a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维链霉菌HY1进行飞船搭载后,筛选得到了24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它们的总效价比出发菌株HY1提高24%以上,最高的达到了83%.同时,用HPLC法筛选B1a化学效价较高菌株,最终得到菌株2株,其中菌株HY365的总效价为5 924.7 mg/L,它的B1a化学效价为3 894.8 mg/L,占总效价的比例达到65.74%;HY516的B1a化学效价为3 151.9 mg/L,占总效价的59.90%.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6个自然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量、孢子活力、 孢子耐热能力、孢子抗紫外线能力及其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 株B6和B3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毒力最强,20 d的死亡率和白僵率均达到90 %和80 %。B6菌株生长最 快,14 d直径生长量达24.21 mm,产孢量最高,达12.15×107个/mm2,产孢时间最早,108 h就开始 产孢。B3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最高,36 h后达到71.07 %,且耐热性较好,抗紫外线能力较强,但其在 P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低。因此,B6菌株是防治萧氏松茎象的优良菌株,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氨基纳米黏土介导的转化方法,应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生防细菌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B418并研究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将带有DsRed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1-DsRed转化导入B418菌株中,采用细菌培养法、继代培养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检测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通过氨基纳米黏土转化体系成功获得了荧光标记菌株B418-DsRed,与野生菌株B418相比,其生长曲线和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继代培养10代后,标记菌株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亮红色荧光,能够提取到外源质粒pGEX-4T-1-DsRed,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荧光基因序列DsRed,证明标记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平板对峙培养试验显示,标记菌株B418-DsRed对尖孢镰孢菌和大丽轮枝菌抑制率分别为55.25%和67.55%,与野生菌株B418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外源质粒的导入未影响菌株的抑菌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氨基纳米黏土介导成功实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构建的标记菌株B418-DsRed可用于该生防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及与病原菌的互作研...  相似文献   

8.
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2-47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61 %和56 %,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 %和64 %,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6 %和54 %的效果.实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发病的空心莲子草中分离出9 种菌株,经鉴定菌株B、D 分别为不同的链格孢菌,菌株C 为粉孢菌,菌株F 为尖孢镰刀菌,菌株G 为串珠镰刀菌,菌株E、I 为未知真菌,A、H 均为细菌.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健康的空心莲子草上,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 个菌株中,菌株F(尖孢镰刀菌)对空心莲子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菌株B(链格孢菌),接种9d 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6.69%和17.33%.  相似文献   

10.
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47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61%和56%,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和64%,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6%和54%的效果.实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代谢调节突变株的选育方法.以北京棒杆菌Q-7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能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强化CO2固定反应.突变株UH62的产酸率和转化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1.45%和9.1%.  相似文献   

12.
弱化H+-ATPase的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5)为出发菌株,以新霉素为选择 "压力",获得了弱化H+-ATPase变异菌株5M1、5M6和5B1。与出发菌株L5(对照)相比,各变异株的H+-ATPase活力分别下降51.3%、27.7%和34.3%。对变异株5M1、5M6和5B1的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变异株的细胞较菌株L5细长。L5的ATP含量为0.63×10-18mol/个,明显低于变异菌株;变异株5M6和5B1的ATP含量分别为1.18×10-18mol/个和1.38×10-18mol/个;变异株5M1的ATP含量最高,约为1.60×10-18mol/个。当各菌株在MRS培养基中37℃培养12h后,变异株表现出较高的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转化率,其中变异株5M6最高,为16.73%,变异株5M1和5B1谷氨酸转化率居中,分别为15.6%和15.4%,出发菌株L5的谷氨酸转化率最低,为13.91%。与出发菌株L5相比,变异株5M6、5M1和5B1的H+-ATPase活性下降导致其耐酸性和耐盐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JCM1553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一株耐高温L-乳酸高产突变菌GX-6.在47℃,分别以葡萄糖和木薯淀粉为底物,研究GX-6菌株发酵生产L-乳酸的情况并考察GX-6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发酵56h的L-乳酸产量达到117g/L,...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抗药性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复合氯化锂处理盐霉素生产菌株,利用含棕榈油的筛选平板,结合选育脂肪酶活力高的菌株,成功获得产量提高并适应棕榈油发酵的高产菌株Ae-4.棕榈油完全替代豆油摇瓶113 h发酵的产量是豆油发酵的88.7%(出发株为69.6%).进一步通过选育抗药性突变株获得了抗链霉素的高产突变株E4Lt-1(摇瓶发酵产量提高57.4%)和抗利福霉素的高产突变株Rift-1-2(摇瓶发酵产量提高44.9%).  相似文献   

15.
高产普鲁兰菌种的诱变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普鲁兰产生菌出芽短梗霉进行诱变和筛选,得到一株普鲁兰的高产变异株B9,其转化率可达52%.同时,对变异株B9进行菌落形态及发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L—乳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根霉 R87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稳产 L-乳酸的变异株R87-91.其在10%初糖和发醇72小时,产酸达8.18%.  相似文献   

17.
采用He-Ne激光器对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进行激光诱变育种,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变化,存活率随之变化,输出功率和辐射时间均由正突变率决定。在最佳照射条件(19 m W,16 min)下,得到稳定的阳性突变株BH4。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 g/L的分批培养中,突变株每克葡萄糖的最终产氢量为260. 7 m L,比野生菌高出28. 9%。酶测定显示,诱变后氢化酶活性增加,这可能有助于提高产氢量。此外,研究了分批培养物中突变体BH4及其野生菌的动力学,其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10 g/L。动力学参数还表明,突变菌比其野生菌具有更强的产氢能力。说明该He-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产氢微生物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泥窖己酸菌产生的己酸是浓香型大曲酒主体香成分的前体物质之一。从老窖泥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酸能力较高的己酸菌GS5,以其为亲株,通过紫外诱变(照射功率15W,照射距离30cm,时间为3m in),筛选到1株产酸量提高12%的突变株GSUT3,多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其产量稳定。研究还发现GSUT3与亲株之间,GSUT3第1代与第8代之间,其生长变化规律和己酸产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