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土壤进行一次消解。运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同时检测土壤中铅、镉、铬、汞、砷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针对易挥发元素汞和难溶元素铅、铬,对消解用酸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对原子吸收线性范围窄的问题进行了优化。检测结果表明:测定值在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偏差均小于8%。  相似文献   

2.
苹果经微波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矿物质元素铁、锌、铜、钙、镁、钠、钾等含量。加入标准溶液测定方法的回收率,消解条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比较测定结果,提出了重视苹果皮的营养价值。该方法适用于苹果及苹果脯中铁、锌、钙、镁、钠、钾等多种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4.
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中高压消解瓶消解法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电热板消解作为常规环境样品(如土壤、废水、固体废物等)预处理方法,存在着耗时、耗材且操作复杂等缺点.本文就微波和电热板两种消解方式在测定土壤重金属中的应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消解方式测得的Ni、Cu和Cd结果均在标准值的范围之内,Cr和Pb的结果均低于最低值,Zn用微波消解测得的值也在允许值范围内.微波消解的结果总体上比较接近标准值.在回收率和精密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微波消解以具有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样品不易被玷污、节约能源等突出优点,使其更具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微波法与电热板消解法测定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热板消解作为常规环境样品(如土壤、废水、固体废物等)预处理方法,存在着耗时、耗材且操作复杂等缺点.本文就微波和电热板两种消解方式在测定土壤重金属中的应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消解方式测得的Ni、Cu和Cd结果均在标准值的范围之内,Cr和Pb的结果均低于最低值,Zn用微波消解测得的值也在允许值范围内.微波消解的结果总体上比较接近标准值.在回收率和精密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微波消解以具有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样品不易被玷污、节约能源等突出优点,使其更具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用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中药大罗伞、 小罗伞、 七叶莲、 刺五加[KG*8]中Pb,Cu,Ni,Mn 4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 对基体改进剂、 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 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4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比的标准曲线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0.999, 平均回收率为94.6%~103.4%.  相似文献   

8.
杨媛媛 《科技资讯》2012,(27):68-69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及数据比对,系统的研究了对于测定污泥重金属组分中微波消解与常压消解的方法比对,确定了最佳的微波消解实验条件,填补了这一项目的空白。实验基于将相同组分的污泥样本,分别通过常压消解和微波消解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预处理后,用相同的原子吸收仪测定其重金属组分(试验中以镉为代表),使两种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微波消解能更快更好更完全的完成消解任务,并通过平行数据分析,找到最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石墨消解仪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铜、锌、镍、铬、锰5种元素的方法。经过对消解体系、样品消解量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合土壤消解的前处理步骤。各元素的检出限如下:Cu 0.62mg/kg,Cr 0.48mg/kg,Zn 0.45mg/kg,Ni 0.53mg/kg,Mn 0.50mg/kg,回收率为96.5%~105%,精密度为0.8%~2.0%。  相似文献   

10.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用微波消解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消解方法,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代替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土壤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消解方法中费时长、污染重和消化样品中的铅易流失等缺点,而且检出限为6μg/kg,接近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5μg/kg,远低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方法的重现性好,对6种土壤样品的测定,其相对偏差(RSD)为3.4%~6.5%(n=21),回收率为88.7%~111.2%.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金属的传播特征,建立了关于确定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偏微分方程模型.运用数值积分以及参数估计,得出其单位体积内重金属污染物的质量.同时,利用MATLAB软件拟合二元二次方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从而较方便且准确地确定出重金属污染源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生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内梅罗指数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州市为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考虑重金属在城市五类区域的浓度分布,根据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确定五个城区的金属污染程度.利用对内梅罗指教进行加权平均修正,得出不同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在分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时,先进行横纵比较,初步得到工业区Hg的污染程度最严重,然后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利用模型中的单因子指教建立矩阵,利用MATLAB处理后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并计算特征值.据累计贡献率得出3个主成分,由此确定工业区的Hg、Cu,交通区的As、Hg,生活区的Cu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得到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并利用INGLADA方法进行初值计算以确定污染源位置所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外推, 利用迁移公式, 模拟了若干年后重金属离子 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和相对浓度分布. 分析了时间、 水的通量密度、 金属离子的吸 附分配系数对金属离子在土壤中迁移及浓度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 迁移主要受水的通量密度和吸附分配系数的影响, 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大田试验,选择稻草秸秆厌氧发酵、稻草秸秆好氧发酵、氯化钾(KCl)和醋酸(HAc)对某地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化学淋洗,经过120 d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原始土壤pH(4.78),4种淋洗剂对农田土壤pH影响均较小,KCl降低土壤pH的幅度最大(4.65),其次HAc(4.72),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空白pH值相近。比较4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KCl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最好其中,KCl对Cd的去除率是19.20%,对Pb的去除率是6.84%,对Cu的去除率是7.56%,对Zn的去除率是15.94%。HAc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Cu和Zn)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超积累植物能超量吸收和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是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超积累植物修复是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物种资源和开发现状,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萃取修复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萃取修复技术中一些关键因素对重金属萃取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腐殖酸对Cu和Zn在萃取剂中的溶解有促进作用,而对Pb和Cd有阻碍作用;粘土比砂土中的重金属更难于被萃取出来;酸性过强的土壤容易使EDTA发生质子化,从而降低其萃取能力;EDTA对Pb和Cd,OA对Cu和Zn分别表现出了强的萃取能力;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添加荆来提高重金属的萃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本文根据南京某化工厂地的土壤地质和结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重金属污染物砷在土壤中运移过程模拟。通过建立脉冲时间50天、70天、100天的土壤溶质运移模型以及不同饱和土壤含水率的模型,定量分析脉冲时间、土壤饱和含水率对重金属运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脉冲时间对土壤溶质运移具有促进作用,对浅层土壤尤为显著;随着脉冲时间的不断增加,对深层土壤的影响愈发明显。较高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促进溶质的扩散;同时较高土壤饱和含水率对横向扩散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污染范围更大,促进污染物的下渗。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的原理、类型与技术以及植物修复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模糊识别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由最优权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避免了确定各指标权重时的主观任意性,增加了评价结果的分辨性.利用该方法对南充市区土壤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符合南充市区土壤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