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波普尔和马克思的国家观具有重大分歧,表现为对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国家未来命运的不同认识.二人国家观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基础.波普尔的国家观在对马克思国家观的批判之外,也表现出对马克思一些观点的认同.他的国家观因此也呈现出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权力限制与国家干预、经济现实与政治幻想之间的矛盾.他们的国家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与社会、国家和自由的关系、界定国家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行观与民族精神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德行观以儒学的“仁爱”为核心,是体现并贯穿在其义利观、和谐观、国家观、人本观诸方面的道德思想与实践。义利观是其基础,和谐观是精髓,国家观是归属,人本观是出发点,四相辅相成、内在统一。这四方面不仅完整体现了儒家德行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基础。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国家观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兼爱价值观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道德型的国家观;在此基础上,他对国家的功能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进而主张君主集权制,把个人完全置于国家的庇护之下。这种国家观并非有意、却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周兰 《科技信息》2006,1(12):193-194
二战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其民商法观、民事立法模式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民法观延续了从德国开端的财产法民法观的转向,使从罗马法以来一直奉行的市民社会民商法观的链条至此断开.此外,苏联的商品经济民法观也是一股暗涌,这依次产生的两种民法观引起了中国50年代-80年代的2次大讨论--通过调整对象理论体现出来;同时,一国民法观与其民事立法模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联的财产法民法观、商品经济民法观在立法模式上相应体现为对潘德克吞体系的移植,这些都对中国历次的民事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新民法典的制定前夜,它的民法观、立法理念仍如幽灵一般在其上空盘旋.本文从民商法观、民事立法模式、当前我国民商法典的制订来谈谈苏联民商法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先秦名家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该学派主要以诠释"名"与"实"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并将之抽象逻辑化阐释国家管理.其治道思想以"正名"为宗旨,以"道用"为目标,以"定名"为行为标准,以"分离归一"为运行形态,以"名法统一"为约束机制,构成了名家思想的管理体系.以本质现、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等构建了管理型名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9.
"强势国家观"是社群主义者根据西方社会的变迁与时俱进地建构起的国家观。其中,新集体主义、积极的集体权利和时代吁求分别是其得以建构的哲学基础、政治基点和现实基础。在此国家观下,社群价值、集体权利、公共利益优先、国家积极作为等成为当时代的又一话语体系和价值导向。这一国家观的提出为当时代的西方社会提供了国家政权建设的又一选择路径,弥补了新自由主义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合法化危机,从而成为可与新自由主义相抗衡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0.
霍布斯政治理论的性质是专制的还是自由的,在其生前身后均是争论的一个热点.从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产生背景来看,他不完全是在为君主专制辩护,但其构想的国家"利维坦"的主权是不加限制的、绝对的,因而"利维坦"无疑是专制的.另一方面,霍布斯政治思想的个人主义的理论基础,工具主义、消极的国家观等又使其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概念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公民社会通常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自然(或野蛮)状态。现代公民社会概念的出现是近代欧洲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相分离的反映,它包括了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它是由黑格尔在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由马克思予以完善的科学概念。当代公民社会理论认为经济领域已从公民社会中分离出去,主张采取公民社会-经济-国家的三分法,指出公民社会应该主要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当代西方公民社会概念可以说是古希腊罗马以及17、18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代表的古典公民社会概念与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代表的现代公民社会概念在当代的融合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意识嬗变过程中的功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的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以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为基础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最大限度的满足为根本内容的功利观在人们意识中的主导地位也逐渐突出.这种新型功利观的形成无疑增加了处于嬗变过程中的公民政治意识的复杂性.为了保证公民政治意识的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一些校正功利观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以诗体形式阐述了他的“理想国”内涵,言说了理念、摹仿、情感、灵感、迷狂等理论概念。他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此类话语的。由于对话中柏拉图的观点是通过他者的口吻述说的,隐喻、反讽、戏谑表达方式的采用,在“灵感诗人”和“摹仿诗人”地位上的贵族化倾向,使他的美学观点显现出鲜明的悖论色调。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在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他既依据某些根本原则,又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虽然有时这两的结合不是太好;他注重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主张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看待社会现象,但他又提出地理决定论,而与上述方法相悖;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价值。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确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实现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颖 《科技信息》2013,(9):247-247
Access to relevant literature,sports circles widely discussed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sports concept,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from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political foundation and logics,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logical basis and related issues of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further deeply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of sports concept,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China's phys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政治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然我国宪法学界对同时作为学术概念和法律概念的政治权利并未进行科学的解读,立法者对政治权利的外延规定也未保持一致性。同时,在我国现行的权利救济体制内,政治权利并未得到有效的保障。围绕政治权利概念的种种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方志敏狱中遗稿的核心内容是"清贫",方志敏的物质观和精神观以此而显示其内容。在方志敏的物质观中,"清贫"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的生活状况,而是"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精神观融战斗意志、竭诚的信仰、死的理念及雄心壮志等为其中,体现了"人穷志不短"。把握方志敏以"清贫"为实质的物质观和精神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已正式跨入“90后”时代,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政治观基本现状是进行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前提。在客观分析“90后”大学生政治观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他们政治观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积极探讨加强政治观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周期率"折射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能够在理论上科学解释中国"历史周期率"。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中国化是超越"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中国化,为超越"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制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