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驾驶人意图识别研究进展,梳理了近30年关于驾驶人意图识别的研究,将驾驶人意图分类为策略意图、战术意图和操作意图;根据研究热点主要对换道、转向、制动和超车意图进行了归纳;从系统构建的角度对驾驶人意图识别系统的结构、输入、算法和评估进行了综述.根据系统输入的不同,从交通环境、车辆运动以及驾驶人行为对4种驾驶意图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靠性工程理论,提出了一种用“可靠度”表征驾驶人可靠性量化结果的方法.该方法由驾驶人反应时间推算差错率.并从驾驶人行为致因理论出发,为处于不同行车阶段的驾驶人筛选不同的可靠性影响因子.仿真结果表明,该量化方法不仅能统计分析驾驶人可靠度,还能描述可靠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各影响因子和可靠度的关系.为安全行车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道路行车安全性,首先依据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驾驶人应激反应的运行机理和反应特征。其次,提出了一种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反应时间算法模型、操作准确度算法模型以及评价算法模型。最后,采用自主研发的应激反应模拟驾驶系统,选取安全驾驶人和多事故驾驶人对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评价算法模型可有效评价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价方法可以为驾驶人的筛选、培训和安全管理提供支撑,进而提高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量化驾驶人群体危险感知的差异性并指出差异性的原因所在,对驾驶人危险感知进行建模与实验测试分析.借鉴污染环境下生物种群生存这一自然现象,构建了驾驶人危险感知模型,通过实验测试了驾驶人在不同交通场景的危险识别时间与反应时间.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驾驶人危险感知阈限值与交通情境危险输入的速率负相关,与驾驶人正确反应率和危险识别率正相关.不同危险程度的交通场景对驾驶人危险感知的总反应时间和识别时间具有显著影响(p<0.001);驾驶经验对驾驶人危险识别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80),但是对危险的反应时间具有显著影响(p=0.003).熟练驾驶人相比非熟练驾驶人具有较高的危险感知水平,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熟练驾驶人能够更快速准确地预测评估交通情境中的危险并进行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机动车类型、污染物种类、采样分辨率、道路坡度等9个因素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红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影响因素分析的建模思路.假定道路坡度为0,对交通需求、信号配时方法、采样分辨率3个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实验.采用最佳采样分辨率,考虑信号配时方法、东西向坡度、南北向坡度进行正交实验.利用VISSIM软件,获得交通流数据,使用本文方法和MOVES软件,分别计算小汽车、中型车、公交车的CO、HC、NO_x的各类排放因子.结果显示,10 s的采样分辨率能保证计算精度,且减少计算量;上坡使进口道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增加,而下坡使其减少;每类排放因子可表达为道路坡度的三次多项式.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因子对交通需求水平、信号控制方案、采样分辨率、交通流随机性不敏感,但对机动车类型、燃油类型、污染物种类、信号灯色、道路坡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老年驾驶人驾驶安全性的因素特征,对降低老年驾驶人事故率、事故致伤率和事故致死率,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国内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6个片区各抽样1个省(区)的肇事驾驶人事故数据,采用事故频数法判别显著影响老年驾驶人事故率的变量,并运用DBSCAN聚类算法归纳显著影响老年驾驶人驾驶安全性的因素,发现在无信号交叉口、水泥/沙石路面等12个变量影响下,老年驾驶人的事故率显著高于全体驾驶人,其中准驾类型为F型的老年驾驶人事故率超过全体驾驶人的21倍。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制定相应措施保障老年驾驶人的安全并降低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车载信息服务影响下驾驶人的注视特征,设计并实施实车实验,采集驾驶人注视点数据,分析不同条件下注视点分布范围与位置。使用车载信息服务后,驾驶人对前方道路区域的注视面积显著减小,驾驶人注视点位置更接近于地面,前方道路区域平均注视比例显著减小,注视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变化。比较车载信息设置于不同位置时注视分布变化,结果发现:设置于位置1时,注视分布面积与前方区域注视次数比例变化最大;设置于位置3时变化最小;设置位置2时,变化居于前两种情况之间。上述现象表明,使用车载信息服务后,驾驶人获取前方道路信息量减少,前方道路区域相对其他区域的重要程度有所降低,但信息提取难度无明显差异。此外,车载信息系统适宜的设置位置排序分别为位置3、2、1。  相似文献   

8.
目的:拓展人体损伤特征在汽车驾驶人认定中的应用价值,帮助解决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的汽车驾驶人认定问题.方法:对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发现的人体损伤形态特征进行比对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汽车驾驶人的损伤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肇事汽车驾驶人将形成有别于乘车人的损伤特征.结论:利用人体损伤特征可以帮助认定汽车驾驶人交通身份.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路客流调查工作量大、效率低、统计分析难等问题,研究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客流调查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流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客流预测和运力调配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说明流量预测算法对交通控制的实际影响,进而提出交通控制对预测算法的精度要求,根据青岛市江西路实地流量数据,分析线性预测算法的预测精度,研究预测精度对交叉口流量比、周期的影响,进一步获得预测精度对交叉口平均延误和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过程发现数据前期的平滑处理可提高流量预测精度,从而减少预测数据对配时参数以及控制效果的干扰。通过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显示线性流量预测算法预测误差大约为10%,这对周期造成2%左右的误差,使绿灯时间误差在2s以内,而对延误及通行能力的误差干扰都在5%以内。说明线性预测算法在实际信号配时方案中具有可行性,从而简化系统的复杂性,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信息认知舒适性和行车安全,应用中型客车进行实际隧道环境行车试验,研究了驾驶人在隧道出口段的视觉变化特征。将隧道出口段选定为洞内200m至洞外200m范围,采用眼动测试装置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视觉特征参数变化,建立出口区段驾驶人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扫视幅度等参数变化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从驾驶人发现隧道出口起,随着与隧道出口的逐渐接近,注视时间不断减少,注视次数亦减少,而扫视幅度逐渐增加;出隧道后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稍微增加,洞外扫视幅度大于隧道内,但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行人突然侵入道路时的驾驶人生理负荷问题,通过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虚拟场景的仿真驾驶试验,获取了22名被试驾驶人的心率表征参数。采用心率增长率和心率变异性LF值对驾驶人的心理负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车行驶速度一定时,行人侵入距离减小时驾驶人的心理负荷逐渐增加。相比于正常心率,35.8 m、27.5 m和19.2 m侵入距离情况下的被试平均心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83%、24.83%和29.6%。侵入距离一定时,车速增加时被试的负荷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30 km/h、40 km/h和60 km/h情况下平均LF值分别为776.38 ms2、744.47 ms2、704.57ms2。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行人侵入距离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自车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13.
驾驶人在信号交叉口两难区的驾驶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交叉口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问卷,获取了不同个人属性、不同道路情况、考虑设置辅助驾驶系统等因素下驾驶人的选择行为,使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上述因素对驾驶人在两难区的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人的个人属性、驾驶信息、对于辅助系统的态度及意见等都对驾驶人在两难区的选择行为有直接的影响,而其中驾驶人的驾驶信息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根据驾驶人视认特性的实验数据研究其设置方法.利用眼动仪和GPS采集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驾驶人视认指路标志的特性数据,建立了基于驾驶人视认特性的指路标志设置参数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的设置参数与规范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驾驶人对指路标志的注视时间随速度和路名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且非专业驾驶人的注视时间大于专业驾驶人,顺光条件下的注视时间小于夜间.驾驶人对指路标志的视认距离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顺光条件下的视认距离大于夜间.分别满足专业和非专业驾驶人视认要求的主要设置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规范值不能满足非专业驾驶人对指路标志准确视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卫超 《科技资讯》2011,(29):243-244
本文通过计算典型钢轮钢轨制式的轨道交通车辆和橡胶轮胎走行的常规公交车辆在不同满载率和速度水平下,运送单位乘客理论上需要的牵引功率,从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理论能耗间的关系:在满载情况下,常规公交的理论单位能耗在各个速度水平下,均为轨道交通的4~5倍;此外,还探讨了满载率和速度两个因素对于公交车辆单位能耗的影响趋势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车辆自动驾驶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红绿灯识别研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针对大多数红绿灯识别算法中没有充分考虑同种颜色不同位置红绿灯存在的颜色差异问题,提出了基于色度方向角的离线红绿灯识别算法.首先手工标定不同场景下的红灯、绿灯色块组成红灯、绿灯集合图,将集合图RGB空间转换为几何均值对数色度空间;然后根据香农熵确定红灯、绿灯各自的色度方向角,得到各自的色度方向图;其次根据红灯、绿灯色度方向图确定出红灯、绿灯分割阈值,建立红绿灯识别分类器;最后根据识别分类器将不同图像序列中的红绿灯识别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LARA、LISA标准集上均获得很好的识别结果,识别精度高,能满足实际红绿灯识别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据对比、逻辑推理等方式,对比研究中澳两国在留学生教育现状、国家政策、奖学金制度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中国留学生教育在法律保障、奖学金制度、培养层次、办学方式、区域平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留学生教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驾驶人的感知认知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及操作反应能力均出现衰退,进而导致其交通风险感知和应激反应能力发生变化。为了研究风险情景下老年驾驶人的应激操作反应特性,设计并搭建了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的道路交叉口风险虚拟试验场景;分别招募了15名中青年与老年驾驶人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的操作行为及车辆运行数据,选取相关的指标对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驾驶人在各风险情境下的反应时间与制动踏板行程总体上比中青年驾驶人长;而在高风险驾驶场景下,老年驾驶人的纵向加速度的波动幅度比中青年驾驶人大,其中有10名老年驾驶人发生了碰撞事故,占所有受试者的比例为33.3%。研究结果为交通安全政策制定者的措施制定提供一些提高老年驾驶人驾驶安全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末班列车的列车运行时刻表编制与线路接续优化,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研究对象,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线网的空间复杂性和列车衔接的序列性,增加结构化的换乘时间和运营时段等实际场景条件,以各条线路末班列车时刻的组合优化为决策切入点,分析换乘线路接续成功的场景数量;基于列车运行时刻表编制要素构建集成的优化模型,应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启发式求解,并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局部干线区域为对象进行算例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的优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优化模型与计算流程在线路接续成功方向数量、线路接续成功率、平均富余时差、运算执行时间和初次迭代中央处理器使用率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文章对美国得克萨斯州17819起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选择16634起个案,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选择驾驶人属性、车辆属性、道路属性及环境属性因素等共17个自变量构建多项Logit模型.结果 表明:老年驾驶人的交通事故数量、伤亡人数在工作日、每天中午和下午时间段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