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对等网中声誉管理的不足,基于预投票的声誉管理协议,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超级节点对等网SP2PRep,在SP2PRep中,叶子节点预先向超级节点汇报声誉投票,声誉查询仅在超级节点层进行.给出了SP2PRep协议描述、实现的消息格式和体系结构.分析和仿真表明:SP2PRep既满足了声誉投票的安全性需求,又能够减少网络带宽消耗、提高声誉查询效率和快速识别恶意节点.SP2PRep协议能够很好地改善超级节点P2P系统的安全状况,促进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等网的高度动态性、异构性、关联度低等特性,要求对等网中的节点之间要高度合作.与采用激励机制促进节点之间进行合作的方法不同,本文引入强互惠理论,解决对等网络中存在的节点不合作问题,即对等网络中存在的强互惠节点,为了公平,愿意自己承担成本来惩罚不合作节点.在理论上对系统中节点的行为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中不合作节点比例降低,且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3.
普通SIP应用由于受到后台服务器的控制,会面临单点服务器故障或遭受攻击导致网络整体瘫痪的危险,网络用户通信的自由度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基于P2P架构的SIP应用,利用P2P实现用户的注册、加入、定位、查找和路由,具有通信负载平衡、系统不易瘫痪等优点.SIP向P2P架构的发展,改善了原SIP 网络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实现与传统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4.
改进对等网弱点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等网是一种既便宜又实用的网络,它不仅可以作为混合网的一部分,而且可以单独组网,同时也可以通过安装代理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文中主要针对其基础弱点,提出较全面的改进方法,使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1 对等网的优缺点[1]优点:①不需要额外投资服务器和网络软件;②设置方便,容易使用;③不需要专职的网络管理员;④用户对资源共享进行控制;⑤在各种组网中,费用最低。缺点:①数据的安全性差;②缺乏集中管理手段,大型对等网难以使用;③要求计算机用户操作熟练;④没有集中的地方保存文件,不易查找资源;⑤…  相似文献   

5.
对于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的研究多是采取信息论和排队论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较好得对点到多点的无线网络进行建模分析,但是对于多跳无线网络(MHWN),由于其固有的分布式及相关性特点,已有方法存在建模复杂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反映多跳网络中的活跃节点相关性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随机几何理论和统计物理学理论的分析方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不仅易于建模和分析,也更加准确和具有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2P技术应用于文件共享服务时存在的安全问题,构建了一种新的声誉评价公式与方法,研究了基于资源可信度和推荐可靠度的声誉方法建立的信任模型,通过信任机制的建立,用户获得了目标节点的历史经验,据此选择更安全的资源服务对象,并对参与共享文件提供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实生活中各办公室或单位计算机的具体配备情况谈起,就 Windows95/98对等网的组建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一些主要用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对等网搜索方法的不足,分析了蚁群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对等网搜索方法.对等网上发起结点收到查询请求后,执行消息路由搜索算法对目标结点进行搜索,在搜索过程中根据状态转移公式寻找下一跳路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的对等网搜索算法能够节省路由长度并且有较高的搜索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数学工具软件Lingo及Matlab,探讨了如何在MFC基础上设计一个基于超节点体系结构的P2P模拟器的过程.对当前P2P模拟器的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并在查全率及搜索时间两方面对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对等网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中,部署在各个异构数据对等体上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分布性、独立性和异构性。对等体间的数据信息需要双向交互和即时通信,实现信息共享。鉴于对等网技术的动态发现和交互通信的优点,本文提出了将包装器和JXTA通信适配器相结合的即时通信系统,分为数据提供对等体、中继转发和数据请求对等体三部分,从而实现异构数据对等体间数据库信息的即时通信。  相似文献   

11.
无线Ad Hoc网络是一个自组织、拓扑动态变化的网络,具有构建迅速、无需预设的通信基础设施等特点.提出一个微功率移动无线Ad Hoc网络的实现方案.研制的2.4 GHz微功率无线通信模块,符合IEEE 802.15.4标准,成功实现了多跳通信和自组织功能.研究了适合于低功耗低成本硬件系统上实现的Ad Hoc网络协议栈方案,新的协议方案可以显著减少网络的开销,延长节点寿命.提出一个考虑单向链路的路由协议和一种基于LAN的无线Ad Hoc网络仿真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基于μC/OS II实时操作系统的无线Ad Hoc网络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12.
自组网络的分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自组网络(ad hoc)的规模增大时,控制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急剧增多,这大大降低了路由和转发的性能.分簇是提高ad hoc网络可扩展性的重要手段.针对已有分簇算法的缺陷以及静态和动态ad hoc网络的特性,分别提出了新的静态分簇算法SACA和动态分簇算法DACA.其中SACA算法将分簇数量减小到已有算法的大约一半,但不增加簇成员数量,提高了分簇效率,减少了分簇时间;DACA算法将簇间的公共节点数目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降低了分簇结构的维护开销,提高了网络运行的效率、路由和转发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无线Ad Hoc网络的资源分配问题,以速率的成比公平性原则和效用函数最大化为依据,讨论了功率及速率的分配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通过求解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得到了一组数值解,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节点的公平性和网络的吞吐量之间获得良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14.
针对Ad Hoc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特性,利用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节点地理位置进行预测.将预测的总保持时间与阈值比较,可以测得簇在下一时刻的稳定性.如果该簇结构在下一时刻趋于不稳定,则在链路失效之前启动路由预修复机制,以避免链路频繁断裂,从而大幅提高了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最小ID算法和未加预测机制的LWCA分簇算法进行比较,所提出的分簇算法分组投递率分别提高了7%和5%,路由中断次数降低了约63%和50%.  相似文献   

15.
对于Ad Hoc网络的连通度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以概率论方法为理论基础,讨论节点临界的传输范围以及节点的平均度在什么情况下,保持网络的k连通.论文主要对Ad Hoc网络连通度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基于CDMA的Ad Hoc网络抗多址干扰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泊松分布模型下的信干比与节点分布密度、码集互相关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上指出了基于CDMA的Ad Hoc网络在物理层进行多址干扰检测,以及在MAC层完成冲突避免和在扩频选码时寻找异步互相关性良好的码集的必要性,提出了减小多址干扰的若干措施并分析了在完全异步的无线Ad Hoc网络中不能直接采用Walsh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移动自组网是一种没有基础设施的临时性自组织网络,在其应用时路由协议是必须确定的基础性问题.随着业务的发展和MAC层协议的支持,移动自组网会适应不同速率的业务,能以不同的速率发送报文.基于NS2的在2 Kbps,144Kbps,1 Mbps,2 Mbps,11 Mbps等5种发送速率下,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的仿真研究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AODV在低速率业务下工作良好,同时也能支持高速率业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无线Ad Hoc网络的资源分配问题,以速率的成比公平性原则和效用函数最大化为依据,讨论了功率及速率的分配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通过求解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得到了一组数值解,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节点的公平性和网络的吞吐量之间获得良好的折中.  相似文献   

19.
Ad Hoc网络中一种基于救赎机制的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d Hoc网络中,节点由于自私等恶意原因以及链路错误导致拒绝转发数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机制来提高网络的转发性能.提出一种Ad Hoc网络中的信任模型来激励节点间的协作,在此信任模型中,每个节点通过直接监控和其它节点的推荐监控信息共同完成对邻居节点的信任评价,并维护所有邻居节点的信任值,同时在信任值更新和重建中引入信任值衰退和信任救赎机制来体现模型的健壮性.实验表明该信任模型中的信任救赎机制能提高网络可用性,且该模型有效抑制了恶意节点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AdHoc网络的发展和移动计算技术的快速进步,移动AdHoc网络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传统的防火墙和加密软件保护网络的做法已经不足以解决安全问题,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安全机制,构建新的安全体系结构来保护无线网络.该文描述了在移动AdHoc网络和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安全体系中的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的多层移动AdHoc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并评价了它的关键机制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