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但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及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的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语言也有非语言两种因素.英汉两种语育的外来词在数量、范围、同化速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形成鲜明对照.在改革开放,外来词大量涌入汉语的今天,这种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应该对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当两个民族互相接触交往时,往往会在语言问留下痕迹,即在各自的语言中溶入某些外来成分。汉语词汇丰富纷繁,原因之一与外来词的引进有密切关系。如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埮、高名凯等编)所收录的汉语外来词就有一万余条。反之,汉语的词汇也会在语言间互相影响下被别的语言吸收,例如英语中就存在一批数目可观的来自汉语的词语。半个世纪以来,在外来词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们比较侧重研究汉语中的借入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吸收外来词的高潮。随着新事物和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新词汇、外来词汇的需求大大增加,来自不同民族、语言的外来词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对异族文化的进一步接纳。本文从语言接触和方言交流的角度把外来词的来源细化为直接外来词和间接外来词,得出了一些关于当代汉语外来词来源分类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从英语和日语词语中吸收的汉语外来词 ,讨论了有关外来词的构词方式、构词特点和语义演变问题。指出了汉语外来词构词特点与语义演变规律都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外来词丰富、发展了汉语语言 ,但是也不可忽视它对语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薛璟 《科技信息》2011,(25):I0017-I0017
借词,又称外来词,是从其他语言引进的词汇。任何一种语言多多少少都会吸收其他语言的词,成为借入语言,反之任何一种语言也会借出它的词,成为借出语言。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法语对英语借词的使用进行比较,更好地认识借词这一语言现象,以及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引入外来词语言二重性概念,结合俄语和汉语事例对外来词语言二重性制约下的外来词内部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对比分析.外来词内部形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外来词吸收方式的不同.由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的影响,每种方式在服务于外来词吸收的同时,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引起词汇的发展变化,各民族外来词的吸收与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汉语外来词数量的增加,结构变化的一些倾向和汉语外来词应规范的一些原则,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10.
丁树亭 《科技信息》2009,(22):I0113-I0113
借用是任何语言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交往联系不断深入,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本文分析了汉语中外来词的定义、归类,对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历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词语涌入国门,有专家学者认为我们汉语西化了,也有人认为是英语对我们汉语“渗透”了,我们则认为汉语以她的大度、宽容接纳了它们,并且将它们同化乃至融合。具体体现:(一)外来词语译字的汉化,表现在外来词语译字的语素化;(二)外来词原型的汉化。表现在原型的拼音化;构词规则的汉化;词型的汉化。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用以证明不是我们汉语西化了,而是我们汉语把外来词同化了、汉化了。外来词语丰富了我们汉语词汇,但在丰富的同时也存在一个规范问题,如何规范是我们要长期做下去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翻译的主要形式出发,阐述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翻译受现代汉语语言特点的规约,并探讨汉语吸收外来词过程中潜在的语言认知心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英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语言非自足性的表现。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有着与其他词汇相异的独特一面,因此,探讨外来词的修辞特点十分必要。从静态的角度观察,外来词的语用特色主要体现在填补词汇空白、促使语言精简、达成音义相谐、凸显民族文化心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直借、音译、意译和同化四种方式,但表现多有差异。英汉语外来词的使用频率相似,对本族语词的影响有差异。在使用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有五种:词音的变异、义项的增减、意义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色彩意义的变化以及语法功能的增减。  相似文献   

15.
刘留 《科技信息》2010,(25):172-172,4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德语中引入了许多的英语外来词,这对德语语言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英语和德语的名词在词性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德语中引入一个名词性英语外来词时就会存在确定词性的问题。本文对德语中英语名词的词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括,为汉语中外来词的发展规律和划分提供一个依据,也为汉语外来词的融入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互的接触和交往,而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必然导致外来词的借用,任何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是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而来。外来词是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文化渗透的结果。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来探析外来词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晚期近代汉语西洋来源外来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西洋来源汉语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在评价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外来词的范围进行了再界定,一方面利用所得直接材料归纳出晚期近代汉语外来词的特征:既不同于此前的汉语外来词,又有别于现代汉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18.
孙光旭  李宝珠 《科技信息》2006,(12):346-346
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源语)语篇所表达的东西用第二种语言(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尽量保持语义与文体方面的等值。此语强调翻译是一种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表达,而且注重语义和文体的对等性。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由于各自民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两者在句法结构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长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一、英语汉语长句对比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思维方式。英语民族采取浓缩型思维方式,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各种手段凝结于…  相似文献   

19.
汉日语言中,语法差异大量存在。被动句作为一种基本语法,在汉语两国语言中以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存在,而这种不同又体现着中日两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大量的外来词进入汉语且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本文试图用语言模因论分析外来词现象,为语言现象解释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