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霞 《广东科技》2006,(6):100-101
本文从仪器设备、环境条件、实际操作等方面阐述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的注意点;并通过分析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对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影响,说明了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再生微粉与矿渣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再生微粉与矿渣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试验,并对比分析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再生微粉和矿渣掺量的增加各龄期水泥胶砂强度降低,当掺量大于50%时,胶砂强度和强度比均降低较大,且流动度呈现逐渐减小;当掺量大于30%时,胶砂流动度降低较大,此时再生微粉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速度相对加快,而矿渣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速度则相对变慢;再生微粉和矿渣粉的加入使净浆的初凝时间缩短,当掺量大于10%时,初凝时间随着掺量的增大而缓慢减小,终凝时间却没有规律。得出的结论对工程选用水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态化煅烧对煤矸石粉料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研究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煤矸石中高岭石脱水反应程度、煤矸石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测定掺30%煅烧煤矸石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结果表明:650、700、750和800℃下分别流态化煅烧1、2. 5和5 min时,煤矸石中高岭石分解率为3%~49. 8%,高岭石未完全转化成偏高岭石; 30%表面活化煤矸石使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提高2. 5%~5. 5%,而30%完全活化煤矸石使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提高9. 1%~16. 4%。  相似文献   

4.
利用亚硫酸盐纸浆废液、芒硝和高效减水剂作复合助磨剂对水泥粉磨效率及其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复合助磨剂后,粉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减小8.5%左右,3d抗压强度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还不系统。本文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水性浆料作为增强相,通过试验研究了该材料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直接添加和超声处理两种方式制备的复合材料试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WCNTs水性浆料的加入可使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呈近似线性增加,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均延长。MWCNTs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超声处理制得的试件28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5.5%和10.3%,直接添加的分别提高了19.8%和7.2%,表明超声处理的MWCNTs可更充分地发挥其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粉与水泥的密堆及其对矿渣水泥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一系列经超细粉磨处理的矿渣微粉以不同比例与一定细度的水泥进行匹配 ,制成一系列矿渣水泥试样 ;根据Dinger Funk的数学模型得出粉体最佳颗粒群分布 (即堆积密度达最大的分布 ) ;通过水泥与矿粉的激光粒度检测结果 ,计算各矿渣水泥的实际颗粒群分布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考察各矿渣水泥试样的颗粒群分布与Dinger Funk最紧密堆积颗粒群分布的相关性 ;对各矿渣水泥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以及硬化浆体的孔隙率等测定 .结果证明 :当矿渣水泥颗粒分布与最紧密堆积的关联度较高时 ,相应的矿渣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少 ,硬化浆体孔隙率较低 ,胶砂强度较高 .  相似文献   

7.
讲述了水泥标准稠度测定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水泥标准稠度测定因素,根据经验提出在水泥标准稠度测定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建  孙启华 《科技资讯》2010,(29):99-100,102
本文研究了矿粉与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新拌砂浆的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水泥砂浆相比,复合胶凝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有所上升,硬化砂浆的早期强度偏低,但后期强度与前者持平。掺加矿粉后,试样的抗裂性能明天提高。在保证体系力学强度指标满足42.5水泥性能的前提下,矿渣粉的掺量范围最大达70%。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硅灰石掺量对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水化各龄期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灰石掺量的增加,水泥标准稠度略有增加,初凝时间延长约1小时,终凝时间延长0.5至1小时,均在国标规定的凝结时间范围内,水化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均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抗折强度的下降幅度大大小于同龄期抗压强度的下降幅度;当掺量小于10%时,对白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水泥基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中隔热组分是影响其隔热性能的关键.采用气凝胶粉、空心树脂球、封闭气孔3种隔热组分构成三元复合隔热体系,研究隔热组分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3种隔热组分体积分数的变化对水泥基涂料高温隔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浓度三角形分析气凝胶粉-树脂球-封闭气孔三元隔热系统高温隔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掺气凝胶粉时高温隔热性能显著优于空心树脂球和封闭气孔,在气凝胶粉-空心树脂球、气凝胶粉-封闭气孔两个二元隔热系统中,随着气凝胶粉体积分数的增加,样品高温隔热性能显著提升;在气凝胶粉-空心树脂球-封闭气孔三元隔热系统中,气凝胶粉体积分数在0. 33~0. 78之间且空心树脂球和封闭气孔体积分数接近时,样品具有较好的高温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粉末制备方法、粉末粒度、绝缘剂添加量等因素对Fe78Si9B13非晶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磨法得到的粉末比机械法得到的粉末棱角少,多数粉末呈圆片状,利于绝缘包覆,因此,其粉芯磁性能比后者高;粉末粒度越大磁粉芯磁导率越高,但是损耗也越大,所以需要粒级调配,最终确定最佳配比为75~100μm占70%,61~75μm占10%,45~61μm占20%.添加绝缘剂可提高粉末的固有电阻,降低涡流损耗.但绝缘剂含量过大时会降低粉芯的磁导率,本实验确定最佳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隔热防水粉在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水性隔热防水膏,介绍了水性隔热防水膏的制造、防水隔热机理及其主要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水性隔热防水膏具有湿法施工、不怕风吹、不起灰的特点,适于平面、斜面和立面的防水施工,其防水隔热性能与隔热防水粉相同,而且克服了隔热防水粉在防水施工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杨木刨花、纸屑、玉米芯的物理性状、微生物含量及毒性等进行比较,寻找适合作为SPF小鼠垫料的材料。方法通过吸水试验、干燥试验、隔热试验、保温试验、适应性观察、微生物检测、粉末率测定、急性毒性试验、饥饿试验,比较小鼠对3种材料的适合性及安全性。结果 3种垫料吸水性和保湿性较好,差异不显著;保温性和隔热性能玉米芯优于杨木刨花和纸屑;小鼠对3种垫料的适应性均较好;3种垫料对小鼠均无毒性;粉末率玉米芯和纸屑为零;玉米芯中无可维持小鼠生命的营养,优于其他两种垫料。结论玉米芯在所有检测项目中均符合垫料标准,是一种较理想的SPF小鼠垫料。  相似文献   

14.
金属颜料对保温涂料发射性和反射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基于高原、严寒及寒冷地区对外墙涂料光学性能的要求,研究涂料组分中各类金属颜料对其红外发射率及太阳能反射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颜料能显著降低油性涂料的红外发射率;颜料种类、掺量及形貌对涂料的发射率有较大影响;铜粉对油性涂料发射率的降低效果最好;发射率随颜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在40%~50%范围内达到最低;同掺量下片状铜粉在油性涂层中的效果优于球状的;漂浮型铝颜料对油性涂料发射率的降低效果优于非漂浮型铝颜料。水溶性金属铝粉能显著降低水性涂料的红外发射率,红外发射率和太阳能反射比均随铝粉的粒径增大而下降。上述各类涂料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均可达到0.35~0.45、太阳能反射比0.39~0.56,基本符合采暖地区外墙涂料光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某工程地下室防水设计采用了结构自防水外贴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防水砼施工中采用了斜面分层布料、保温养护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内燃机车冷却系统在特殊工况下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不改变原有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附加换热器,经计算分析得出满足换热能力和空间尺寸条件的最优参数.并针对主换热器的不同出水水温,分析了要保证内燃机进口水温相对稳定需进入附加换热器的水流量及该水温与水流量的关系曲线.新系统在具有线性特性的温控阀控制下,可实现根据附加换热器进水温度对其进水流量的自动调节,确保内燃机车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7.
页岩陶砂保温抹面砂浆正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陶砂保温抹面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有音等性能。与传统的配制方案不同,从吸水率,抗压强度,孔隙率等因素出发,利用正交试验原理,得出了页压陶砂保温抹面砂浆最佳配比方案。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能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抗菌水泥产品的日益丰富急需相应的方法来检测其抗菌性能。通过微生物细菌与抗菌水泥的共培养,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定量鉴定抗菌水泥的抗菌性能。与普通水泥相比,抗菌水泥的活菌数明显要少。说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抗菌水泥的抗菌性能,对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注汽井油套环空充填氮气的隔热效果和确定环空注氮气隔热工艺的技术条件,建立了隔热油管、油套环空充氮气隔热井筒传热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物理模拟现场不同注汽参数,监测井筒模型不同半径处径向温度场分布,结合井筒传热数值模拟计算,从不同侧面评价现场注蒸汽井油套环空充氮气的隔热效果、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套环空不发生窜流的前提下,环空注氮气会导致井筒径向总传热系数增加,不利于井筒隔热。当油套环空发生窜流时,只要保证注氮气压力不低于注汽压力,注汽井油套环空注氮气隔热技术就是有效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0.
注汽井氮气隔热效果数学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注汽井油套环空充填氮气的隔热效果和确定环空注氮气隔热工艺的技术条件,建立了隔热油管、油套环空充氮气隔热井筒传热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物理模拟现场不同注汽参数,监测井筒模型不同半径处径向温度场分布,结合井筒传热数值模拟计算,从不同侧面评价现场注蒸汽井油套环空充氮气的隔热效果、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套环空不发生窜流的前提下,环空注氮气会导致井筒径向总传热系数增加,不利于井筒隔热。当油套环空发生窜流时,只要保证注氮气压力不低于注汽压力,注汽井油套环空注氮气隔热技术就是有效和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